成都农业智库(高端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队调研报告

2018-03-17 18:58陈兴涛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四川省高端

陈兴涛

(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

为深入了解我市农业智库(高端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队建设情况,找出关键问题及不足,总结先进经验,提出对策建议,通过赴武汉、杭州等地深入调研,并组织在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交流座谈,听取行业专家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1 基本现状

1.1 在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业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推广团队建设情况

在蓉主要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14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包括: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丹丹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特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西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150余家。这14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150余家龙头企业基本包含了在蓉农业高端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队及农业科技工作者,尤其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以及新希望集团、通威股份等大型企业为主。专业及学科设置上覆盖了农学、农业工程、生物学、食品科学、园林园艺、动物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环境、农村政策等涉农相关专业,产业以食品、粮油、水产养殖等为主,符合农业科学及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在蓉工作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包括两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4名、千人计划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其余高端人才,包括国家杰出高级专家、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各类国家级奖励、人才工程获得者共计近300人,以及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得者、农业部专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省部级奖励及人才工程获得者等1000余人。各大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在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上万人。

在蓉国家级及省部级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团队包括涉农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部级科技部创新团队、部级重点实验室,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条件平台、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近20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及平台主要集中在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四川大学,其余单位以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在蓉分平台为主。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各高校院所还设立了各农业前沿领域的研究院、研究所等创新平台,但目前成都市内无农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在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政策措施

各在蓉涉农高校、科研院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及人才使用,结合自身特色及发展需求,出台了不同的人才政策措施及人才计划,着力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科研创新团队,提升已有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激励各类人才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引进各类高端人才、科研创新团队,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都不断提高预算,出台办法及奖励配套措施,增加相关经费,对标国内顶尖院校,设置各类人才计划及引才目标。其中四川大学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设立“双百人”引才目标,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四川农业大学出台“学科建设双支计划”促进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制订了本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改革推进方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这些高端人才引进措施既包括了全职、直接引进的各种“刚性”措施,也包括了建立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兼职、间接引进的“柔性”措施。

1.3 在蓉涉农高校、科研院所近年科技创新及推广情况

近年,在蓉各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不断创新,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并在蓉推广示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2015~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在蓉农业高校院所及科技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科技进步等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00余项,审定新品种10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近10000项,累计授权专利近5000项。多数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多项科技成果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品种、获得品种权授权、专利授权。在蓉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表科研论文、研制标准、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数量不断增长。

依托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成一批中试熟化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专家大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团队100余个,以现场会、科技下乡活动、科技培训、科技扶贫、科技成果推介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研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在蓉就地转化。其中2015~2017年,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000余项,为农业科技服务地方、引领成都农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在蓉涉农高校院所,高端科技人才及科技创新平台相对缺乏

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武汉制定了“中国种都”发展规划,在武汉先后从事育种研发的两院院士达12名,占在武汉工作院士的18%,而在蓉的农业相关领域院士占比不到5%。在武汉工作的种业专业类“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等国家级专家400多人,武汉涉及生物育种科技的研发机构有4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还有大批从事育种的专业技术人才及科研机构。与之相比,成都作为省内高校院所及高端人才聚集地,我市农业高端人才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相对缺乏。四川省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人才是关键,创新是根本,平台是载体,而不管人才、平台还是创新成果在质和量上都和先进城市有一定差距,这也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利因素。

2.2 农业人才绩效收入低,相关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现行各农业科研院所绩效收入低、奖励措施不到位,影响人才创新活力。部分科研院所科研绩效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绩效管理体制、科技奖励机制的设置及实施,没能有效鼓励人才冒尖、激励农业科技创新;在引进高端人才及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团队上和各副省级城市相比,力度不够,现行政策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缺乏比较优势。

2.3 缺乏农业战略规划及宏观农业经济管理领域专家

在蓉各类专家多以农学、食品等产业类行业人才为主,而缺乏农业政策、战略规划、经济管理等领域高端人才,而成都要建立农业高端智库,急需这些领域的行业专家为政府提供政策及决策咨询。

2.4 人才政策重视“外引”,轻视“内培”

各高校院所人才政策都出现“外引”一边倒的情况,都寄希望于引进人才解决现阶段高端人才匮乏的情况,而轻视了高端人才“内培”,缺乏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用于激励促进内部人才的成长,这不利于激发自身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不利于促进人才及创新团队发展。

3 先进经验

3.1 制定农业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大力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优先发展

北京、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都面向全球,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围绕自身发展优势及特色,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引才计划,大力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及科技创新团队,以占据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武汉为充分发挥院士在产业发展及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使“院士经济”成为武汉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2018年武汉市制定了推动“校友经济”向“院士经济”延伸的行动计划,争取促成15~20项院士科技成果在武汉转化,在5年内力争150名院士领衔设立的研发机构和创新项目落户武汉。以“种业”这一农业核心产业为例,北京提出打造“国家级种子产业园”、长沙提出打造“中国种业硅谷”、武汉提出“中国种都”、广州提出打造“国际种业中心”并出台相关意见,在人才、用地、金融、资金、科技、税费都给予支持。

3.2 立足成都,面向全国,以国际化视野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在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团队建设方面,我市范围内许多高校科研院所纷纷走出成都,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开办联合实验室。比如: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围绕主导专业猕猴桃与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国际化研究合作;农业部沼气研究所突破地域限制,在科技创新平台下设实验室,在全国各地相关专业领域联合优势高校院所合办实验室、试验站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西南民族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建设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青藏高原畜牧业、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重要平台等。

3.3 搭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探索科研协同创新机制

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地方农业科技及经济发展上,各高校院所深入开展校园地企合作,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四川农业大学积极开展校园地企合作,在大邑县试点建立新型专家大学,创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模式;四川省农科院在新都石板滩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及发展新模式,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服务特别是扶贫工作上,积极作为,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贫困地区,促进脱贫致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发挥食品领域优势,与企业及地方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农业科技推广的高效优质模式。

4 对策建议

4.1 建立农业高端人才智库

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及发展规划,建立农业高端人才智库,面向世界一流农业类高校及科研院所,吸纳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入库,为我市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咨询、政策制定、农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4.2 深化绩效改革,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科研绩效收入

针对农业科研院所绩效管理、人才内培、成果转化、职称晋升、科研奖励等问题,深化改革现行办法,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科研绩效收入。坚持政府政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主导,配套优于周边城市的政策举措,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及内部培养计划,“刚柔”并济,营造高端人才既能外引,又能内部成长,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既进得来,也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政策环境及创新环境。

4.3 立足发展需求,打造创新平台

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农业科技的应用,围绕我市农业科技供给侧改革,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与农业融合交叉;在全市启动、部署和建设一批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国际合作,与欧美日韩等农业发达国家机构合作,设立跨国别的农业研究联合实验室。

4.4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团队建设

科技研发取得新突破,重在坚持科技人才引领及技术需求导向,要面向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及重大问题作为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团队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示范,建成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四川省高端
高端油品怎么卖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