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娟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等,若教学过程中只按照传统的讲授方式讲解,学生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或感到枯燥丧失学习主动性,达不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且本课程又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在讲授该课程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集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结构原理,还要求学生理解保险条款、交规等法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若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很容易将这门课程上成纯理论课,使其感到枯燥无味。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实战能力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若在讲授本课程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的引入,使教学过程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到学生如同置身现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效果,这样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及应用就显得极其重要。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主要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对于保险中的相关术语、原理等的解释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缺乏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导致填鸭式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知识点忽略能力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然,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法,因为学生在分析案例得出结论是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故保险课中涉及的定义、术语、原则、条款等内容的理解掌握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课堂讲授中去。
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最后的考核结果可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讲授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不论是学生对术语的掌握还是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那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是如何开展应用的呢?
首先,在课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对课程应很熟悉,每个章节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难理解的知识点收集材料选好案例,而这些案例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启发性等特征。比如在讲解近因原则时就用到了下面这个案例:保险车辆遭受暴雨浸泡气缸进水,强行起动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受损。近因是什么?该案例现实中很常见这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再者若对近因的定义没有很好掌握就容易出错,而通过该案例的讨论学生能够对近因的概念加深印象并能举一反三。
其次,案例呈现之后应让学生充分的讨论,讨论的越深入,学生的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能越好的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也是检验案例教学法课堂效果的重要阶段。如在保险产品条款章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其定义、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内容学生容易感到无趣,而用案例让学生对其感兴趣的问题主动的去寻求答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期间学生间的讨论或辩论又会加深印象。当然,为了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讨论的案例应是下列两种:(1)存在疑难问题的案例。这种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又存在较难理解的概念,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限,短时间内通过个别学生较难找出正确的答案,若能通过讨论的方式就容易找到突破口;(2)有多种答案的案例。这类案例有多种思考方式,容易活跃课堂气氛,相互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在案例展现之后教师应及时总结评价,这里不是单纯的给出标准答案,应对案例讨论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或学生的推理提出不足之处或可取之处。
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精选和汽车保险与理赔相关的代表性案例,恰当的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做好总结和评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