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进展

2018-03-17 12:16李国梅何池义李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胃体毛细血管准确性

李国梅,何池义,李琳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非贲门性胃癌、MALT淋巴瘤等疾病[1]。因此快速而准确地诊断Hp感染,对于Hp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Hp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病理组织学活检、细菌培养、基因方法检测等。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监测、血清Hp抗体检测等[2]。虽然传统观点是普通内镜下无法直接诊断Hp感染,但近年内镜技术快速发展,如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通过提高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内镜医师可细致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包括胃小凹、毛细血管网、细胞形态,甚至是菌体。本文主要回顾性总结各种内镜下诊断Hp感染的应用进展。

1 普通白光内镜(w h i t e l i g h t e n d o s c o p y,W LE)

Yagi等[3]于2002年首次提出,WLE下观察正常胃体黏膜可见大量红色点状结构,系排列规则的集合静脉(regular arrangement of collecting venules,RAC),并指出RAC提示胃黏膜无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96.2%。胃黏膜的状态可分为三大类:正常黏膜无Hp感染(非胃炎),当前Hp感染(活动性胃炎)和既往Hp感染(非活动性胃炎)[4]。正常胃黏膜无Hp感染,胃黏膜无萎缩,皱襞无肿大,胃体RAC等[4]。当胃黏膜被Hp感染后,胃黏膜弥漫充血,胃小区肿胀,黏膜表面污秽,皱襞增生、水肿。在成功根除Hp后,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消失,黏液澄清透明,皱襞异常改善,鸡皮样胃炎逐渐消失[5]。

樊艳华等[6]对低(工作满3年)、中(工作满8年)、高(工作满15年)年资的内镜医师进行调查,其共进行了366例常规胃镜检查,分别检测119、127和120例,目测胃黏膜形态判断Hp感染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9%、62.3%、71.0%,其中高年资医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1%、83.5%、81.7%,特异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中、低年资医生(P<0.05),结果表明WLE观察Hp感染具有一定准确性和临床价值,但会受到操作者经验影响。临床上还应用内镜下喷洒色素进行诊断Hp感染及分布。周立君等[7]应用溴甲酚紫色素内镜对256例患者进行检查,色素内镜着色率为 50.0%(128/256),胃黏膜活检 Hp检出率为 50.8%(130/256),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着色法检测Hp假阴性率1.28%,未见假阳性率。

2 电子放大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

2.1 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 ME通过提高分辨率观察胃黏膜微细结构,胃黏膜微细结构基本单位是胃小凹,胃小凹是胃黏膜腺体开口,胃黏膜发生病变时可出现胃小凹形态改变。集合静脉可收集胃小凹毛细血管的血流[8]。常见ME观察指标:(1)胃小凹形态:根据Sakaki等[9]的研究,分为五种类型:A 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粗大的线状小凹;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2)集合静脉形态:根据Nakagawa分型,R型:规则型,有2级分支及3级分支;I型:不规则型,缺乏清晰边缘,不可见血管2级或3级分支;D型:消失型[10]。

ME观察感染Hp的胃黏膜,常出现扩大的胃小凹,不规则或消失的毛细血管网,不规则或消失的集合静脉;而蜂窝样的毛细血管网、胃体RAC、规则圆点胃小凹常提示胃黏膜没有Hp感染[11]。Qi等[11]进行Meta分析评估ME诊断Hp感染的临床价值,ME预测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0.89(95%CI:0.87~0.91)和 0.82(95%CI:0.79~0.85),ME下“胃小凹+血管”模式预测H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0.96(95%CI:0.94~0.97)和0.91(95%CI:0.87~0.93),结果表明 ME 对于 Hp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式,胃体诊断Hp准确性明显高于胃窦;此外白光ME和染色ME诊断Hp无显著差异。

2.2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ME-NBI) ME-NBI即电子色素内镜,操作简便,染色和正常观察之间随时切换,可反复对比观察病变,而传统染色内镜染色后不可重新观察病变。NBI联合ME可清晰观察胃黏膜表面结构及微血管形态,便于对病灶进行定性及靶向活检。通过观察胃黏膜进行分型,Z-0型:小圆点状胃小凹,规则的黏膜下毛细血管网,规则的集合静脉。Z-1型:轻微扩大圆形胃小凹,不规则毛细血管网。Z-2型:明显扩大胃小凹,伴有不规则血管密度增加。Z-3型:椭圆形、绒毛状的胃小凹,伴有清晰可见盘曲的血管;Z-0型是正常胃黏膜,Z-1型、Z-2型、Z-3型均有Hp感染[12]。

Tongtawe等[13]对200例患者进行NBI检查,胃黏膜分为5个类型:1型为规则的集合静脉;2型为圆锥状胃小凹;3型为棒状胃小凹伴突出沟;4型为磨玻璃样形态;5型黑褐色斑块伴蓝色边缘和不规则边界。其中1型和2型可预测Hp阴性(58/60,P<0.01);3型、4型、5型可预测Hp阳性(132/140,P<0.01);结果表明,NBI检查可以识别Hp感染相关的胃黏膜形态,且与病理炎症分级严重程度相关。有研究指出NBI-ME可提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诊断准确性,并可指导内镜下活检[14]。但NBI视野较暗,很难观察整个胃体。NBI图像的不同分型的准确度不同,因此需要大样本研究进行统一分型。

2.3 I-Scan内镜 I-Scan内镜是一种计算机虚拟染色成像技术。在WLE下,胃肠道呈红色,经过光学染色后,正常黏膜为暗青色,病变部位大多不改变颜色,不使用化学染色依旧清楚识别病变部位[15]。I-Scan具有3个特殊功能:表面增强(SE)、对比度增强(CE)、色调增强(TE)[15]。TE包括许多模式,v模式观察血管变化,p模式观察黏膜变化,e模式观察胃小凹病变等[15]。NBI主要观察微血管的变化,I-Scan除了观察微血管形态和细微结构以外,对于判定病灶边缘、腺管开口分类等具有独到的优势[15]。

QI等[16]研究了 84例患者,分别应用 I-Scan放大内镜(M-I-Scan)和放大白光内镜(M-WLE)观察胃黏膜Hp感染,M-I-Scan诊断Hp的准确性(94.0%vs 84.5% ,P=0.046)和 特 异 性(93.5%vs 80.6%,P=0.032)均高于 M-WLE。Sharma等[17]研究了146例患者,WLE下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是59%、100%、100%、69%、78%;I-Scan内镜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为100%、95%、96%、100%、97%,IScan内镜可以更好地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但观察Hp感染的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

2.4 智能分光比色(flexible spectral imaging colour enhancement,FICE)放大内镜 FICE放大内镜是对普通内镜图像进行光谱技术处理、分析后,使图像的清晰度与对比度达到最佳。FICE放大内镜主要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和毛细血管形态。肖玲等[18]对Hp感染阳性患者行FICE放大内镜,检测胃黏膜的改变,发现胃黏膜集合静脉呈现D型、I型的Hp阳性率为83.3%、90.5%,明显高于R型(7.1%)。贺益萍等[19]使用FICE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正常胃体黏膜的胃小凹呈针尖样、毛细血管排列规则、可见深蓝色集合静脉,正常胃窦黏膜的胃小凹形态规则、毛细血管排列规则;Hp感染与胃黏膜炎症程度、萎缩、肠上皮化生有明显相关性。因此FICE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病变以及Hp感染,有助于胃黏膜活检靶向定位,减少多点取活检带来的创伤。

2.5 蓝激光内镜(blue laser imaging endoscopy,BLI) BLI是通过激光光源发出410 nm、450 nm的光线,分别对黏膜表面及深部显像,它将窄带激光与白光结合后产生新型明亮、高分辨率的图像,弥补了NBI视野较暗的缺陷。Nishikawa等[20]研究了44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BLI观察胃黏膜分为斑点型、裂纹型、斑片型;应用BLI观察Hp感染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3%、86.5%,还发现斑点型提示Hp感染,裂纹型可能提示Hp根除后的炎症改变。BLI拥有明亮的视野,可以更好地观察远端病变,对观察胃黏膜病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6 联动成像内镜(linked color imaging,LCI)LCI是使用激光光源来增强黏膜颜色的细微差异,红色区域更红,白色区域更白。LCI可提高内镜下辨别黏膜炎症、萎缩、癌前病变的能力。Dohi等[21]比较了WLE 和LCI诊断Hp感染的有效性,通过使用LCI增强胃底黏膜弥漫性发红的内窥镜图像而确定Hp感染,WLE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敏感性分别为74.2%、81.7%,LCI分别为85.8%、93.3%,LCI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明显高于WLE。LCI对于胃黏膜萎缩伴Hp感染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3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 o n f o c a l l a s e r e n d o mic r o s c o p y,CLE)

CLE对胃黏膜进行1 000倍的放大,通过静脉注射或表面喷洒对比剂(荧光素钠、吖啶黄等)观察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形态、边界以及上皮下250 μm 内腺体形态,提供实时组织学诊断[22]。目前主要有两类内镜系统,整合式系统(eCLE)和探头式系统(pCLE)[22]。Kiesslich 等[23]喷洒吖啶黄使Hp着色,在CLE下观察到菌体呈白点灶状堆积。Ji等[24]总结了CLE诊断Hp的特征:白色斑点、中性粒细胞和微小脓肿,根据这3个标准诊断Hp的准确性为92.8%,灵敏性为89.2%,特异性为95.7%,且与炎症活动有相关性。王鹏等[25]研究荧光素下CLE诊断Hp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91.2%、86.8%,荧光素渗出+胃小凹水肿敏感性为88.2%,荧光素渗出伴细胞脱落的特异性为97.4%,表明CLE对Hp感染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CLE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辨别力较差,而CLE对于Hp相关性胃炎,例如增生性息肉、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26]。因此CLE可实现快速、无创、有效诊断Hp。目前CLE只能观察黏膜层,对于评估病变的浸润深度作用有限;其次尚不能完全代替组织学检查;图像质量易受心跳、呼吸影响;价格昂贵、对比剂等原因限制临床应用。

4 近红外拉曼光谱(n e a r-i n f r a r e dRa ma ns p e c t ro s c o p y,NIR)

拉曼光谱可探测组织生物化学分子结构[27]。Teh等[27]应用 NIR对胃黏膜进行光学诊断,正常组织、Hp感染组织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1.7%、80.0%,特异性分别为 80.0%、100%;Hp 感染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高蛋白、卟啉拉曼信号增加,表明NIR可在分子水平对Hp感染进行诊断。NIR突破传统影像学显示组织解剖结构变化的局限,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在WLE下观察胃黏膜,黏膜充血红斑、皱襞肿胀、鸡皮样胃炎等征象常提示Hp感染可能,应用放大内镜联合NBI、FICE、I-Scan等观察黏膜表面微细结构,可以较准确地判断Hp感染。随着内镜技术发展,CLE、NIR对胃黏膜Hp感染进行光学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猜你喜欢
胃体毛细血管准确性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
消化不良患者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