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018年4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召开了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指出,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来,总体平稳有序,变化积极,符合预期,反响良好,在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巩固成效,持续推进,永不停步。
雷海潮表示,改革一年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明显。“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近8000万人次,比上一年净增1200余万,增长了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长了25%~30%,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得到缓解。”雷海潮说,“此外,医院副主任、主任医师的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了9.7%和25.5%,这说明患者选择专家看病更加理性了,看专家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在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和效率方面,雷海潮总结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他说,住院医疗服务更多向三级医院集中,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出院量达320万人次,增长2.7%,三级医院的住院服务优势更加明显。平均住院日8.6天,与上一年相比减少0.7天,相当于过去4~5年才能取得的改进幅度。门急诊患者则向基层机构分流,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功能的分化符合改革的导向和目的。
在医药费用上,雷海潮指出,自改革以来,全市医药费用仅增长5%左右,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最低的年份,已累计节省医药费用60多亿元。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624亿元,节省药品费用55.1亿元,使医药费用整体下降8.8%;全市二三级医院药占比已从改革前的43%下降到34%。
雷海潮还表示,医保患者负担平稳,困难群众得到了有效救助。“社会救助对象的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门诊救助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元调整到6万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元调整到12万元。社会救助对象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范围内人均负担均减少了30%,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就医负担。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为例,截至2018年4月7日,医保基金增加专项支出22.8亿元,减少个人负担近6千万元。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保障了改革平稳实施。
此外,雷海潮还提及,在规范调整的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中,包括96个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较好地补偿了服务成本,体现了中医劳动价值,中医药特色发挥有了更好的支撑,发展基础更好。“通过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解决了一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显著低于成本的问题,儿科、妇产科、护理科、精神心理科、传染科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雷海潮说。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二三级医院中对患者开展的独立调查显示,91.7%的患者支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82.2%的患者认为改革政策有利于分级诊疗,83.8%的患者对医疗收费持肯定态度,90%以上的患者满意就医状况。
雷海潮透露,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的后续重点任务,在后续工作中,将持续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和调整,推动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举办主体落实投入责任,推进包括DRG在内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能力与激励机制建设,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以质量效率费用安全集约发展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努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