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春节”吗?

2018-03-16 20:29包敏燕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8年2期
关键词:春节年俗阴历

包敏燕

“春节”知多少

又到一年辞旧迎新时,让我们来聊点应时应景的事儿吧!现在的新年又称为春节,它不只是一个时间标志,更承载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虽然中国人过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你可知道,“春节”一词并不是历来就有的。

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唐朝?清朝?不对不对!“春节”的说法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历史悠久,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从民国成立后才开始的。

那么,“春节”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别着急啊,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年最早被稱为“岁首”,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也被改称为元日、元旦、元辰、岁旦,等等。从秦汉起,至汉中期,夏历十月初一为新年,将其作为庆祝及家庭聚会的良辰;汉中期后,时间改为正月初一,延续至今。了解了中国新年的历史与演变后,再来谈谈“春节”说法的来历吧。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使用民国纪年,废除了阴历改用公历,同时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可是呢,这一政令下达以后,并没有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与拥护,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后来,袁世凯当了总统,下令将阴历的元旦,定为“春节”,从1914年开始实施。从此我们就有了两个新年:阳历的元旦和阴历的春节。

小小春联学问大

尽管现在春节有被淡化的趋势,“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但是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的年俗,在很多地方还是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这些传统风俗把我们的节日渲染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而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在民国那个国学氛围异常浓厚的时代,春联更是被演绎得五花八门、多姿多彩!

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又称“春贴”“门对”或“对联”,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民国时从政府到民众,从达官贵人到平头百姓,对贴春联都十分重视,也颇有创意。春联是人们抒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你知道吗?一副小小的春联,也能谱写社会和人生百态呢!

民国时,曾有春联赶走贪官的故事。据记载,民国初,有一个叫路大尊的人任洛南县长,他贪得无厌,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当地民不聊生。一年春节,有一位名士写了一副对联,发表在了报纸上。上联是:“大道生财,财连银汉三千丈。”下联是:“尊古炮制,制死黎民百万家。”横批:“路断人稀。”谁也没想到,这副“藏头”联在报纸上刊登以后,没出三天,那个百姓状告无门的路大尊就被“请”走了。

那些贴在老百姓家门口的春联,有时也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政局和百姓的生活现状。1945年底,临近过年时,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可是国民党在和谈期间,态度仍然反复不定。这年春节,在桂林一间打草鞋卖的铺子门口,就贴出了这样一副春联:“打打谈谈谈打打,谈谈打打打谈谈。”春联只用了“谈”“打”两字,对仗稳妥,寓意深刻,此联一出,行人都一一驻足,一时间传遍了整个桂林城。

想不到小小的春联里,也会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奥秘和功用。

猜你喜欢
春节年俗阴历
苏南年俗亦动人
Intensive Training of English(5A)
依托年俗学数学 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
阴历与农历
不同年代 浓浓年味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我在国外过“春节”
谐音现象与年味的营造
中国年味,世界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