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肇凡
甲骨文里的“月”字很像一弯新月,苏轼有词曰:“月有阴晴圆缺”,可是只有每月的十五才能见到月儿圆,而月缺的时候比较多,所以古人就用近似半圆的字形来表示月亮。大诗人李白有很多写到月亮的古诗,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无聊时独自饮酒的李白;再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看着月亮思念家乡的李白;又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这是想象天马行空的李白。
明月当空,标志着漫漫长夜的來临。所以 既表示月亮,又表示夜晚。但时间一长,人们觉得有必要区分这两个字,于是在月中加了一点,又造出一个字 来表示夜,这就是苏轼所问“今夕是何年”的“夕”。这两个字长得实在太像了,渐渐地人们居然把它们的写法颠倒了过来,“月”字写成了 ,“夕”字写成了 。后来啊,它们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楷书模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小朋友们,夕阳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儿也挂上了树梢,早点睡觉才能长得高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