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奇
摘 要:风险拨备是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资产风险而提取的用于补偿资产未来可能发生损失的准备金,主要用以防范银行未来经营风险和补充银行资本,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风险拨备管理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选取山西省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的实践情况作出说明。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避免不良贷款规模的扩散,一方面,需要银行业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另一方面,如何把已经产生的不良贷款自我消化就涉及到了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始于1988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其后,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拓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风险拨备制度的法规和操作指导。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身的风险拨备制度。风险拨备作为对于风险的补偿措施,对冲预期损失对于实际利润的影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山西省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的现状
风险拨备率是风险拨备对不良资产余额的比率,反映了风险拨备对不良资产余额的覆盖程度。风险拨备作为一种计提的准备金,实际上是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一种可用资金的减少。对不良贷款率而言,拨备率和拨贷比是商业银行衡量风险的两种指标:在不良贷款率比较低的时候,拨贷比更能对风险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当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时候,拨备覆盖率的对风险的控制更加严格。这两个指标对风险的控制性在于总体的信贷规模和不良贷款的规模这两个因素。
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红线和央行实行宏观审慎监管的背景下,大同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主动的调整自身不良资产的比率,通过严审信贷降低资产风险。从指标上看,大同银行拨备覆盖率在逐年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人民银行提高了拨备标准,使得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对于风险的控制,但从实际的数据来看,拨备覆盖率已经远远超过标准值,说明该银行的资产调控能力已经失衡,对于拨备覆盖率的变化已经做不到主动调整,而是被贷款规模的增加所被迫提高了新增贷款的数量,而新增贷款在资产负债表中所表现的风险是比较小的。另一方面由于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大,不良资产的规模并没有成比例增加,而是占比越来越小,所以拨备计提对于不良资产的覆盖程度也在增加。
大同银行拨贷比逐年下降是由于贷款规模持续走高,拨备额增长率低于贷款增长率,反映信贷规模的扩张明显,加大了存在的风险,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大同银行正常类贷款比重逐渐增加,次级和可疑类贷款比重减少,表明大同银行的信贷结构较好,目前对于风险的把握来说是总体可控的。
晋商银行在2011年—2013年也在积极的进行风险拨备的计提,以保证自身应对波动的市场风险,但是由于出现了小范围的金融风险,贷款的客户出现了大量坏账,资金链的断裂,尤其是一些涉煤企业,钢铁企业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资金流出现问题,导致晋商银行作为信贷的支持方,其自身不良贷款规模迅速增加,自身拨备覆盖出现了异常波动。虽然这时拨贷比平稳,但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变高,拨备覆盖率成为衡量风险的有效指标,可见晋商银行的风险是显著增加的。拨备覆盖率的迅速变化,代表晋商银行的风险拨备对贷款的覆盖比控制力不足,出现了一些不稳定性。
晋城银行在2013年以前业务主要对象是大企业、大公司,所以贷款总量相对小,资金风险也相对比较小。在2013年以后,晋城银行扩大了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扩大了信贷总量的规模。因为中小贷款不如大企业贷款稳定,所以不良贷款率提高。出于对风险的对冲,银行加大了拨备率,提高了拨备占贷款的总规模,同时提高了贷款损失准备余额来应对。由于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拨备对资产的覆盖率下降,不良贷款率较高时控制风险的指标是拨贷比,所以总体来看,风险还是能把控住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的指导意见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晋城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和标准:
1.提取贷款损失准备资产的范围具体包括贷款和贴现
2.贷款专项损失准备按照正常类1.5﹪、关注类3﹪、次级类30﹪、可疑类60﹪损失类100﹪的计提比例予以提取,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按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提取。
晋城银行对正常类计提1.5%,出于个体经营性贷款不良贷款率高的考虑,加强了风险的把握程度。其他各种贷款计提量都高于央行的参考值,结果是总的计提量要远高于标准值,这是将潜在风险尤其是经营对象群体转变后采取的一种慎重的办法。
三.山西主要地方性商业银行风险拨备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拨备计提既是商业银行自身调控风险的手段,又是能反映商业银行自身资金状况,风险控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现阶段,山西省主要地方商业银
行在风险拨备中的主要问题在于:
1.对于风险拨备调控的主动性不足。风险拨备本身就是一种长远的,防范风险的手段,而现阶段的拨备率提高主因是央行的窗口指导,而实际存在的风险银行没有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情况表现出来。
2.资产结构灵活性不足。一方面由于认识的误区、保险制度的缺失,银行对于小规模经营者如中小企业、工商个体户的贷款数量很小,导致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给单一结构的客户提供贷款,导致出现行业萎缩或者结构性调整的时候会出现巨大的风险隐患。
3.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比例不协调。虽然两个指标符合央行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这两个指标呈现出过高,这既是对现有风险的保守性估计,从另一种角度讲又是资产结构的不合理即增加了过多的沉淀资金。
四.对山西省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建议:
1.严格实行内部控制,将风险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中。通过风险核算,准确的预估,将潜在风险具体的表现出来,不能对风险采取隐藏的态度。将风险正确反映,有利于决策层和财务采取正确的风险拨备决策。
2.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改变现有资产结构。通过对经营者个人信用评价,行业前景规模,企业资产状况等综合性的评价,放宽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筛选一批成长性高,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
3.严守政策底线,灵活调整存量。根据央行指导意见进行风险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的测算,将优质资产和普通资产进行区分,将呆账坏账和正常类进行区分,将调控区间稳定在合理水平,注重风险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的配合使用。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量资金盘活。
参考文献:
[1]陈瑶.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呆账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分析[J].财会通讯.2004,5。
[2]孙天琦,杨岚.有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J].2005,6。
[3]李慧萍.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資产损失准备计提研究[J].金融会计.2004,8。
[4]潘文波.中外银行业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比较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1,5。
[5]蒋超良.金融监管法规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