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祚
摘 要:在《卖白菜》这篇小说中,白菜为线索,通过自家种白菜、卖白菜、退白菜这个故事线中,莫言刻画了鲜明的三个人物形象:"我""母亲"和"老太太"。莫言对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值得探究。本文将从人物形象描写、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卖白菜》中的人物形象描写以及探究在日常写作中如何进行人物塑造。
关键词:莫言;《卖白菜》;人物形象塑造
莫言是当代著名的“寻根文学”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卖白菜》是他的一篇纪实小说,主要写了“我”“母亲”“老太太”三个人物之间的故事:母亲决定卖准备过年包饺子的白菜,于是“我”和母亲一起去卖白菜,一老太太来买白菜又因“我”多算了她一毛钱而退了白菜的故事。莫言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描写
(一)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对于人物描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作描写不同意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静态描写方法,它是一种动态的描写方法。这种动态的关于人物的动作描写可以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了解人物。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首先是在“母亲”这一形象的塑造上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在文本第一段:“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开头便用出彩的动作描写来开启全文,母亲“走来走去”“揭开”“掀动”“拉开”“扒拉”“叹息”“抬高”“瞥”都生动形象的反映了整个家庭的贫穷与窘迫和母亲内心的犹豫与无奈,这些环境状况和母亲的心理活动都通过她的动作而体现出来,侧面交代了文章主人公的家庭状况和故事的起因,也为我们展现了贫苦、无奈、内心挣扎的母亲形象。之后“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母亲心疼孩子,但又迫于生活的无奈不得不违背对孩子的承诺,继而能感受到母亲的无奈与愧疚。而后的“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在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这是在作者将白菜掉落地上后,母亲重新背上白菜的动作,从“我”和母亲的配合上来看,可以看出“我”和母亲配合默契,刻画了淳朴,老实又坚强的农民母亲的形象。
其次是卖白菜的老太太的形象的塑造。“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颗最小的白菜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著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通过“蹲”“翻动”“拽”“撇”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挑剔,爱占小便宜,市井的老太太形象,而这个老太太动作也深化了读者对她的第一印象。之后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通过老太太摸出钱、数钱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老太太的谨慎、数钱的仔细和小心,也反映出了老太太的小气。
(二)语言描写
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文中一共有三个人物,“母亲”是一名地道的农民与家庭妇女;“我”是一个孩子,一名学生;“老太太”是一名“买主”。在三人发生矛盾的情节中,“我”说:“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在老太太问他算错钱没时,说:“你自己算就是了。”从这两句话中,作者塑造的“我”暴躁、直率、勇敢无畏,当然,也不排除有童言无忌的意味在里面。但是“我”的另一个身份是“学生”,他有自己的思想,也侧面反映了他思想的先进性。而母亲面对这样以为尖酸恶薄的老太太用这样的话语表达:“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相比“我”的直率,母亲的话更显委婉,而这种委婉正是体现了她的淳朴、善良的个性特点。而老太太在这过程中确是没有语言的,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加凸显了老太太的主动地位和“我”“母亲”的被动地位,也更加凸显了老太太的人物形象。而在文章的最后,更是以“我”与“母亲”的对话来营造一种氛围,通过两者的话语,深华了文章的主旨,可以看出“我”对于故意多算一角钱的事情和让母亲丢脸感到愧疚、悔恨,也体现出了母亲正直、诚实守信的意志品质。
(三)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通过描写人的面部表情来突显任务的性格特点,给人真实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母亲“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母亲因为违背了对孩子的诺言,通过“湿漉漉”“恼怒”可以看出母亲内心的愧疚和无奈与悲伤。作者在后文中,“我”掉了白菜时的难过与自责;母亲因为“我”的不诚实行为哭红了眼睛等等,都体现了当时情形下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加深入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出鲜明人物形象。
二、环境对人物塑造起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在《卖白菜》中,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是1967年冬天。1967年正是新中国建设阶段,也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可见当时人民生活贫苦,又是在寒冷的冬天,将社会环境交代清楚,这个冬天寒冷,冬天似乎都与窘迫联系在一起,而“我”做了错事,让母亲蒙羞,自己内心自责难过;“母亲”为人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却因儿子多算人家一毛钱而伤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暗示了这个悲伤的局面。在母子卖白菜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环境描写:“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仍是描绘寒冷的环境,也烘托渲染了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我”的心情也是没有“太阳”的,也是暗示了事情发展的不顺利。除了在这些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还有一种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有包括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这种典型的环境就体现在家中的贫穷以卖白菜维持生活,老太太的放钱的习惯等,这类典型环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在那种环境下,有淳朴、正直善良的劳动者形象,也有受到教育的直率的学生形象,还有势力尖酸的小市民形象。
三、总结
莫言在《卖白菜》这篇小说中,一方面从环境描写方面塑造人物形象。作者以直接交代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侧面烘托寒冷凄凉氛围、描写典型环境来营造了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背景来体现那个环境下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使读者结合背景能对文中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对人物描写进行人物塑造。在本篇小说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反映人物体现出的思想情感,进而刻画出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最后一部分的“我”和“母亲”的对话深华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的情感,展现了伤心难过的母亲和后悔自责的“我”。因此,在日常的写作中,想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就要从细节入手,除开上文提到的几种人物描写方法,还有肖像描写。总之,灵活运用各种描写,直接或侧面,烘托或渲染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仍是需要我们不停地揣摩以及运用实践的。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 路天:《小说教学要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主》,载《云南教育》2000年12期。
[3]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