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3-16 07:18陈凤芝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讲授研究生

陈凤芝

摘要: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相比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强调导向性、层次性、实效性。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融专题教学、问题教学与案例教学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专题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52-03

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其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如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通过调研(客观问卷发出223份,回收223份,有效率100%;开放式问卷发出128份,回收128份,有效率100%),分析了目前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教学现状、问题及原因,对比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初步探究了“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教学现状,我们通过客观问卷调研发现,在对专题的满意度问题上,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高达86%,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专题设计满意度比较高;在对专题不满意的主要表现方面,28%的学生选择专题内容枯燥,19%的学生选择专题讲授方法单一,说明专题内容、专题讲授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对不同教师讲授不同专题的认同度问题上,88%的学生选择完全认同和基本认同,说明大多数学生认同不同教师讲授不同专题;在对研究生与本科生政治理论课的区别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上,61%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教学内容应体现研究性与高层次,52%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教学方法应以专题讲授为主,37%的学生选择研究生考核方式应该更灵活,28%的学生选择研究生课应由不同教师讲授,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研究生教学内容应体现研究性与高层次,研究生教学方法应以专题讲授为主;在对研究生课问题教学法中最喜欢哪一类问题时,54%的学生选择“社会现实类”,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社会现实类的问题;在对研究生课案例教学法中最喜欢哪一类案例时,60%的学生选择“社会现实类”,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社会现实类的案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通过开放式问卷调研发现,学生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专题涵盖的范围不全,专题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部分案例陈旧,所讲内容与研究生的实际联系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与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课堂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对比分析

1.授课对象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面对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面对的是具有较低理论水平和较少实践经验的本科生,基于二者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师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时应更注重理论的高层次与研究性特点,要善于把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理论融于教学中,并注重联系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和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授课内容不同。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理论内容上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教师如何把握二者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侧重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阐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侧重对几个重要理论热点难点的深度讲授。基于此,教师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时应更关注理论热点难点,关注学术前沿,并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3.授课方法不同。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體系概论》课在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方面的差异性,二者在授课方法上也可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可以实行专题教学,且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专题的形式效果更好,专题教学可以深化相关理论热点难点的教学,更适合硕士研究生层次。不同教学风格、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讲授不同的专题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使学生汲取到不同的知识营养,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这种由不同教师讲授不同专题的教学实践形式在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已实施了三年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学生评价“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知识背景及不同的风格,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启发更多”。

4.考核方式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考核方式可以更灵活,如果是闭卷,可以更加侧重对理论与现实的深度把握的考核,如多出材料和论述题等主观题,让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大,也更能考核出学生真实的理论水平。除了闭卷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开卷形式,如写论文的方式,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也可以更高,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型、研究型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对比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课程的导向性。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导向要以研究生为本,要贴近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2)课程的层次性。要达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相区别。(3)课程的实效性。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提高实效性,特别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方式。[1]endprint

三、“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以上目前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现状、问题以及它与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诸多区别,本文尝试从“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入手,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亲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问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实现专题教学、问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统一,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的专题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精选专题、精选问题、精选案例,并在讲授的过程中把握好专题、问题与案例的有机统一。

1.精选能够涵盖相应问题和案例的高层次与研究性理论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相比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专题设计方面应更注重理论的高层次与研究性特点,并能够涵盖相应问题与案例。因此,在讲授中要在改进“专题”讲授的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如何才能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能深受学生欢迎的专题呢?教师要依据大纲要求,结合当今理论热点和现实热点引进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动态、最新成果、最新观点,并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理论热点设计专题,然后征求学生意见,根据学生反馈意见适当调整专题,并在专题讲授的过程中渗透问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深入透彻地分析基本理论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由认知到理解,从而强化硕士研究生的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中可结合教学大纲、社会现实与理论热点设计并讲解如下专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党的建设专题、国际关系专题等,专题名称要凸显理论特色与时代性,专题内容也要与时俱进。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与时俱进性与教材出版和修订有一定时滞性,随着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应及时反映最新理论成果和时事动态,并与中央保持一致,教师要适当的补充相关最新教学内容,并明确告诉学生此部分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平等、互动和探讨式的交流,为研究生释疑解惑,引导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构建动态化专题教学内容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分专题”与“整体为先”应该是相联系的,综合在一起就是“整体为先,专题为主”。“整体为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1]。

2.精选问题,并有机融入相应专题和案例之中。精选问题时,要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尤其要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把握。新教学大纲提出的14个重大问题要涵盖其中。对有争论的或正在探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教师应当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用严谨、科学的态度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自己的见解,同学生一起探讨[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手段。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研讨、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范式和方法。调研显示,以问题为导向,内容丰富深刻的教学内容最能提高课堂吸引力、感染力。如何突出与社会现实、理论热点相结合的问题意识、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关注社会现实、理论热点和学生实际,并且通过调研掌握学生的关注热点,然后提炼、整合相关问题,并与相应的专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集体备课,层层深入地刨析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问题研究来深化专题,提高理论魅力的同时提高了理论水平。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收集相关的社会现实热点和理论热点,并通过分析整合提炼出如下问题:如讲授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专题时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体现在哪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实質和思想内涵是什么、国际上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评价如何、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引领作用如何、中国改革面临哪些难啃的硬骨头等。提炼出相应的问题后,教师纳入每一个相应专题,先让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阐释中,要在增强课程教授的现实针对性、课程内容讲授的历史穿透力和未来发展的感召力之间的结合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把现实问题的讲授,同历史的回溯和未来的前瞻的分析、理解结合在一起,会使所讲的理论产生更为强烈的说服力和影响力[2]。

3.精选案例,并有机融入相应专题和问题之中。教师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选取与专题相关的、社会关注度高、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来组织教学。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中的经济专题中的创新型国家内容时,可引用《中国青年报》2015年7月13日刊出的文章“以色列如何成为创新创业强国”案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分析800万犹太人为什么能够在严酷的环境里创造“以色列奇迹”,理解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创新”为何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等内容的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国家、社会、个人角度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通过典型个案,深化专题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概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2]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讲授研究生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