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3-16 00:24杨小东麻婷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杨小东 麻婷春

摘要:针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实践课程、专业建设资金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和开放教育精神,提出了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改革措施,阐述了包括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课程考核制度创新等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建立更为科学的、合理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信息安全;创新教育;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10-02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信息安全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人才炙手可热,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和战略需求,根据目前社会各行业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工作能力要求,本文对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并提出了信息安全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开放性人才培养体系。

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不科学。信息安全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数学等学科,但由于多个学科的课程交叉开设,使得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计体系不合理,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重叠度过高。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重叠太多,在课程标准之间、教材内容之间、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得课程设计无法很好地体现出信息安全专业的独特性;课程设计实验体系的不够完善,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2)综合性实验课程较少。就目前高校的实验课程内容而言,基本以课本上所涌现出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忽略了综合性实验,无法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针对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和实践的机制不健全,课外实习和就业指导机制有待提高。尽管部分学校拥有一些校外的实习基地,但基本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专门以信息安全技术为主的实习基地依然很匮乏,甚至有些课外科研实习只是带领学生进行参观,没有实质性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失去了实践的意义,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目前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存在诸多的教育弊端。(1)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关系问题。现代教育体系依旧以“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和节奏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严重削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会抑制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2)学生的培养模式单一。目前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千律一篇,并没有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为依据来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无法达到培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目标,更不能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3.实践课程的师资不尽人意。信息安全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为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的年轻教师,而较少具有从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教师。目前从事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但对信息安全方向的工程实践经验较为欠缺,从而使得实践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另外,由于我国的大学与企业之间还未建立起全面、密切的联系,依然难以从企业工程师中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学工科教师。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严重影响了本科教育阶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三、信息安全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范围较广的交叉性学科,它的应用领域涵盖了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的众多方面,其研究主旨则是直接面向工程和应用,它在整个计算机技术行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性人才是本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以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基础,参考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社会对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重新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制订出较为科学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更加全面的培养体系。此体系的建立,对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实施和创新性工程人才的培养很有必要。

创新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思路的重点是,按学生特点及去向分类培养,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加强“学校对企业的开放,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性信息安全人才,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信息安全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学校所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完成实践活动的各个模块,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

2.教学模式的创新。(1)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师的上课模式,让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讲解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整个课堂的引领者、评价者。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课外科技实践,积极研究深层的专业知识并参与到教师所开发的科研立项中,和教师一起探讨与学习,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2)对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相应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实行理论知识与上机实验的穿插教学。先理论知识讲解,后上机实验验证和探索,让学生及时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归纳反思能力。(3)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师生之间组成交流探讨的科研团队,营造自由、开放、有趣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3.教学内容的创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所以教师要根据行业发展和需求,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选择性的讲述,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把整个课堂与新技术、新理论融合起来,打造与时俱进且吸引学生的新课堂。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和主要研究方向,课堂上除了讲解专业性的知识外,适当穿插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话题和趣味程序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对教学内容有更高的关注度。其次也可以关注生活和世界的发展动态,拓宽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4.课程考核制度的创新。传统的工科课程考试,通常安排在期末,主要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根据卷面成绩和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成绩,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最终成绩是根据二者特定的比例来进行统计,通常学习过程的考核所占比例较小。这种考试以课本习题为基础,再加之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不涉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考察,考生只要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和重点知识与习题专攻,一般都可以通过考试,甚至取得较高的卷面成绩,这会导致实际能力强的学生,考试分数不一定高。信息安全专业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制度,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性能力、系统构建能力、实际工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加入考核行列中,构建全面且合理的考核体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改革措施。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强化的长期工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獻:

[1]张爱科.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83-87.

[2]彭国军,张焕国.大学生创新实践注重能力培养[J].中国信息安全,2016,(12):70-73.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