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

2018-03-16 00:13宋玉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模式教育

宋玉春

【摘要】教育的中心是生活,教学应以生活为前提,并对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研究课堂实施策略,寻找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模式,让教育回归生活。

【关键词】教育 回归生活 “活动体验式”模式 服务生活 关注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04-01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让教育回归生活,才使教育找到了活水之源。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回归生活呢?现以我所教授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为例,阐述我们是怎样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贴近学生生活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恰如其分的导入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社会上的新闻热点、学生身边的趣闻杂事都是我们课堂导入的绝妙素材。

本课运用“生活话题导入法”:当教师设问“你的最爱是什么”时,学生的回答诸如“亲人”“山高水长”“舌尖美味”……可谓精彩纷呈,但是“所有美好的实现都靠健康的活着”。运用生活中喜闻乐道的话题进行“谈话式”教学,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又轻松引入了课题。

第二环节:情感体验,指导生活实践

“情感体验”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思想升华的主阵地,应该洋溢生活气息,充满生活情趣。所以从素材选择到教学环节设置,都应来源于生活,并努力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命教育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早逝的报道屡见报端,发人深省,造成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青少年的生命之花绚烂绽放。基于对教材的生活化地位,对学生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分析,我们设计了1次畅谈、1场对决、1次表演、1个承诺来完成教学目标。

1次畅谈: “说一说,在关爱身心健康方面,我们每天都做了哪些努力?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做?”学生通过从正反两方面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在对比中感悟到有益于健康的事坚持去做,不利于健康的事坚决不做,从而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1场对决:设计安全知识竞赛,通过PK方式,在齐答、抢答的积极氛围中,激发了学习安全常识的兴趣;观看“校园欺凌”事件,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谈看法,说做法,提高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强化“友善相处”,学会“依法维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次表演:设计了“自救互助现场模拟”的活动,包括被车撞、溺水、着火等场景,要求学生4人1组,现场排练与表演。本活动通过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交流了遇险不慌的态度,分享了正确应对的科学方法,提高了脱险自救的生存能力。

第三环节:课堂总结,回归学生生活

课堂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意义重大。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在“畅谈”“对决”“表演”之后,老师都以赠送学生“安全锦囊”的方式作为课堂小结,当堂请同学们动手写出自己的安全金点子和安全承诺书,并郑重来完成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 的1个承诺。

第四环节:提高升华,助力学生成长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要成为“高尚的天空”。我們每节课都会有一个道德升华和价值提高,或许是激情演讲的视频、或是催人奋进的名人故事,或是团结一心的大美中国……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体验式学习是最基础、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愿我们携手同行,让教育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

[2]吴建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模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