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根本举措。加强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准确把握建设内涵和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凸显专业及专业群优势,提高育人质量。
【关键词】专业 专业群 品牌 职业院校 建设
【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立项和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改重点资助项目“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螺旋上升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0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出,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目前,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中存在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学科痕迹明显,面向市场的办学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办学活力不足;“双师”结构不够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兼职教师不稳定等问题。同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不明显;因此,必须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螺旋提升,完善职业院校建设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反映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抓手,改造传统教学,采取混合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新形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一、精准把握品牌专业(群)建设内涵
品牌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底蕴的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品牌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建设目标明确,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彰显各方面“一流”。
品牌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在组建专业群时,学校应根据实际和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需求,选择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确定。专业群中各专业之间要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共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组建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的建设团队,通过现调研法、查阅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访谈等方法,对产业背景、人才市场、企业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并进行社会背景分析和人才需求分析,获取相关信息和第一手材料,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提炼学习领域课程、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商讨人才培养规格和构建课程体系架构,召开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会,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专业建设的条件标准、专业开发标准、培养规格标准和行业运行标准,实现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主要包含四层涵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同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来确定“校企合作 双主体育人”、“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技术联盟式”现代学徒制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体现特色人才培养。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特色培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要突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把顶岗实习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并实施课程化管理,尤其强化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要对实习学生权益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实习管理教师制度,抓好工作准备、期初安排、过程检查、评价总结等四个环节,做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事件指导教师、实践场地、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经费等七个方面的落实,形成顶岗实习管理文件和文档,使顶岗实习落实到岗、到位、到人,避免了“放羊式”管理。
专业群课程体系是以“平台+模块(方向)+素质+拓展” 来构建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突出“通用”与“特色”。“平台”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主要培养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课程模块(或者专业方向课程)充分对接就业工作岗位,培养核心技术;拓展课程模块满足学生技术技能的拓展和个性化需求。加强校内实训建设,除校内单项实验实训室建设、升级、改造外,根据专业群面向的技术或服务领域,将实训室组合为若干技术或者工程技术中心,以专业(群)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训练为基础建设实训室,建立“教学工厂”,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或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训要求。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搭建信息化平台,成立教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 “厂中校”、“校中厂”,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或者工程师双兼双聘,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深度合作。
做好学校智能化平台建设,构建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专业发展中心和基于移动的智慧校园平台的“三中心一平台”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消除信息资源孤岛,为学院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引进境外优质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進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建设一批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和在线开放课程,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建成系统集成化、素材标准化、资源可扩展的为教学、 培训、自主学习服务的一体化专业群共享型资源库,满足教师、学生、企业以及社会从业人员的教与学需要。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选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制定学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推进计划》、《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通过讲、学、做、评,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
实行“双带头人”制,建立由企业专业带头人和校内专业群内各专业带头人共同形成的“双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教学团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实现校企“双向挂职”。对专业带头人要加强企业现场挂职培训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在教学、 实践、科研均能独挡一面的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采取激励措施,指导青年骨干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纵向、横向课题的立项与研究,实现相应技术成果的积累和转化。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兼职教师要实行“互兼互聘、双向培养”,聘请具有丰富现场生产、工艺、研发、设计、服务及管理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指导专业(群)建设,建成企业专家库、兼职教师库,形成一支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与合作企业共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力超强的卓越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专业(群)建设与改革。
六、体制机制建设与质量控制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混合所有制、学徒制等多种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制定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建立项目实施的运行机制,运用PDCA管理法,加强对品牌专业(群)建设过程的质量监控。建立监控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和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对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形成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专业(群)快速发展,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物化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3]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教职成〔2016〕9号.
[4]打造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慧波,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5]曾照香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3).
[6]刘哲.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5(5).
[7]刘哲.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
作者简介:
曾照香(1963.04-),女,汉族,教授(二级),山东省青州市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淄博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