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琼
[摘 要] 引领课堂教学根本指向与核心任务的教学目标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与能力训练方面的具体要求,趋于规范化、合理化的高中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目标确立上的要求越来越高,决定着教学方向、内容选择的教学目标更加倾向于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存在问题;因素;基本要求
引领课堂教学根本指向与核心任务的教学目标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与能力训练方面的具体要求,但时下以“三维目标”呈现的课堂教学目标却存在着目标模糊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就其存在问题、确定因素、基本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
存在问题
案例1:某公开课“函数的零点”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理解函数零点概念的基础上能够领会其与相应方程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掌握判定零点存在的具体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抽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基础上能够计算其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之积的特点,能够在探寻连续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过程中掌握其存在性的具体方法;(2)学生能够归纳课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联系函数与方程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转化.
我们再来对照一下《课程标准》在这一内容上提出的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个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函数零点和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建立一定的认知. 我们从对比中不难看出本案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比《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更高.
案例中“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但不够具体. 观察函数、函数值之积的特点,归纳所学知识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具体的表达.
对于案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方面的目标描述,我们又不禁质疑其在函数与方程整章内容中的通用性.
由此可见,本案例中的三维目标的表述都是比较抽象而模糊的,这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因素
1. 价值观
数学学习的价值包含实用价值、形式训练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这三大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因为不同价值的追求而凸显区别,教学目标制定时在知识、能力并重的同时注重数学文化教育的价值才能将各方面目标真正落实.
2. 学情
加强对学生知识基础、认知结构以及思维能力的分析才能使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切实可行的目标设定才能真正为教学过程起到导向的作用.
3. 教学目标与过程的关系
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恰当的教学过程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因此,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各种教学预设的分析与比较并使教学目标真正实现.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教学目标必然具备定位准确、要求具体、效果明显这几个主要特征.
“定位准确”要求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反映课标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并能跟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具体表现为能够准确界定课标中提出的“理解”“了解”等词汇的具体功能并依此确立结果目标的倾向性,同时还能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并真正促进学生提高.
“要求具体”是指教学目标应将“了解”“理解”等可操作性语言真正落实到行为中,并使这些行为变成能够观测到的现象,同时,教学目标中还应对这些行为表现的实现条件提出具体的要求与规定,并将学生在教学前后产生的变化做出具体的预设和描述,使得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有效教学与后期教学检查的指引和依据.
“效果明显”是指教学目标设定的可操作性以及它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具体说来,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学能够实现的基本要求,并且对教学过程真正起到定向与指导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于教学目标的解读,上述“函数的零点”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零点概念在二次函数的经历中形成:观察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与x轴、y轴交点的个数,并因此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与个数的判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二次函数零点和一元二次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建立认知.
零点概念在函数的经历中形成:从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建立对函数零点概念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函数零点和其对应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建立认知.
零点存在性通过图形连续变化的趋势来判断:从特殊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来把握其在某区间存在零点必须满足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函数在某区间存在零点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
教学效果是制定教学目标最终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才能展现其具体的价值. 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数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在深入钻研教材与目标的同时合理设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问题的探究、知识的建构、数学方法的探索以及数学规律的发现,引导学生在数学创造与应用的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觀.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而不同呈现:
方案1:从基本知识维度考虑的目标设计:
(1)对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进行回顾和复习;
(2)采取分析法证明;
(3)能用分析法处理相关问题.
方案1中的目标制定是围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这一基本知识来进行的,且递进式推进的三条目标使得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得以逐一实现.
方案2:从思维能力维度考虑的目标设计:
(1)对证明不等式的有关方法进行回顾与复习;
(2)能在证明该问题上进行多种方法的自主探索;
(3)相关问题的解决中能选择恰当的方法.
方案2中的目标制定围绕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而进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目标设计使得教学进程得到了逐步的推进.
方案3:从探究能力维度考虑的目标设计:
方案3中的目标是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一主线而制定的. 除此以外,围绕应用能力这一维度也可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
描述数学学习出发点与归宿的数学教学目标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数学学习的走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学习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都是依据这一具体要求来定位与实施的. 教师只要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安心地走进课堂,并依据此目标的具体要求从教学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点一滴的“加工”、感悟与反思,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日益加深的点滴积累中展现出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