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39)金敏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书中记载黄柏历史,黄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檗木”,列为上品。梁代《名医别录》云:“生汉中山谷及永昌。”称为黄檗。《本草经集注》云:“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而色浅。”《蜀本草图经》云:“黄檗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今湖北房县)、商(今陕西商洛)、合(今四川合川)等小川山谷,皮紧,厚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宋代,《本草图经》说:“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佳。”以上诸家所说,论述了黄柏的产地、分布、生长环境及质量问题,均可认为与现今川黄柏相符[1]。另外从《证类本草》所附“黄檗”与“商州黄檗”图,亦可认为与现今川黄柏相符,其原植物为黄皮树与秃叶黄皮树。而关黄柏,其原植物为黄檗,为后起之药材,历代本草无记载,1941年《朝鲜药局方》和1957年《辽宁药材》中有记载。《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至2000年版均将二者列于黄柏项下,为黄柏药材的两种不同来源,并做了性状描述;随着研究的深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I部)开始将“川黄柏”和“关黄柏”分列为两种药材,但对其功能主治叙述相同[2]。即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退虚热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泄泻、黄疸、骨蒸劳热、皮肤湿疹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具有抗菌、抗滴虫、治疗肝炎、抗溃疡、抗氧化、抗痛风、抗癌、利尿、降压、降血糖、免疫调节、促进皮下溢血吸收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主述川、关黄柏有相同的功效和性味,但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二者在成分组成,尤其是含量上还存有差异,进而在药理、生物活性上有不同的侧重。对其在化学、药理、以及加工上的一些不同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黄柏的化学成分报道最早见于日本学者对日本产黄檗(P.amurense Rupr)研究,从中分离得到小檗碱(berberine)及少量巴马亭(palmatine),此后各国学者陆续报道了其他的化学成分。黄柏化学成分以生物碱为主,并认为是黄柏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还见有柠檬苦素、酚酸类、萜类、木脂素类、甾醇及其苷类等。关黄柏与川黄柏的化学成分相比,具有组成相近的特性,但含量差异显著,生物碱是两种黄柏的主要成分,但总碱的含量差异显著,ZHU Shuang-lai等[3]研究报道了川黄柏总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亭、黄柏碱和木兰花碱)含量质量分数为2.69%~7.93%,而关黄柏总碱含量质量分数为1.20%~2.93%。所含生物碱在结构分类上包括原小檗碱型、阿朴菲型、单萜吲哚型、喹啉型等,尤以小檗碱型最具有代表性。在川黄柏中小檗碱的含量质量分数高达2.05%~7.78%,相对而言其在关黄柏中含量质量分数则为0.45%~1.37%,二者相差约6倍。
黄柏与关黄柏中的脂肪酸成分,从川黄柏和关黄柏中各分离出65种和14种成分,分别鉴定出其中的53种和14种。其中,川黄柏脂肪酸主要含有反亚油酸(16.059%)、亚油酸(14.232%)、油酸(13.354%)、棕榈酸(7.528%),关黄柏脂肪酸主要含有亚油酸(62.047%)、油酸(6.905%)、亚麻酸(6.283%)、棕榈酸(2.959%)。同等条件下,川黄柏分离得到的脂肪酸种类较关黄柏多,但二者均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关黄柏中主要含亚油酸,而川黄柏中反亚油酸、亚油酸和油酸三者含量相当,共同组成川黄柏的主要脂肪酸成分[4]。脂肪酸不但提供物质代谢所需的能量,而且具有防止细胞老化、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脑细胞活性、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及改善思维等广泛的药理活性[5],能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研究结果表明,关黄柏所含脂肪酸种类单一且含量高,其更适合作为医药和保健品的原料药进行深度开发。
黄柏的加工在《雷公炮炙论》中载有“凡使黄檗皮,削去粗皮”。黄柏、关黄柏的采收加工在《中国药典》中规定为:“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所以黄柏的药用部位应是除去粗皮的树皮。所谓粗皮,应是植物木栓形成层以外的落皮层部分,黄柏按照药典规定药用的部位应是内树皮,即木栓形成层及其内侧的次生韧皮部。关黄柏粗皮较厚,且按传统等级要求一直是去除粗皮,所以在市场上关黄柏的药用部位基本符合药典的要求;黄柏由于粗皮较薄尤其是枝皮处的粗皮更薄,所以很多地方在剥取树皮后,未除去粗皮,按照药典含量测定的方法,分别对两种黄柏的粗皮部分、去粗皮部分及带粗皮的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它们的差异,发现黄柏及关黄柏的粗皮与去粗皮部分的谱图不完全相同,各组在9min处均有盐酸小檗碱峰,但粗皮组的色谱图中在保留时间约4.6min处有一较明显的吸收峰,而去粗皮组的色谱图中此处未见明显峰形。由此可知,粗皮中的成分与合格的饮片部分不尽相同;粗皮中有效成分含量低且粗皮中含有合格饮片中所没有的成分,粗皮中的不明成分是否有害还有待探讨。黄柏、关黄柏外皮有粗糙的木栓层,有时还附着不洁物,栓皮即粗皮部分盐酸小檗碱含量低,如不除去,调剂时混有粗皮,按处方给付,会影响药量的准确。
《中国药典》规定,黄柏和关黄柏的药材应加工除去粗皮,在国家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中,川黄柏有2个等级;关黄柏为统货不分等,但无论等级高低都规定应除去粗皮。但有些地方仍有使用未去除粗皮的黄柏和关黄柏的现象,尤其是黄柏的枝皮未去除粗皮的情况较多。为保证药效及药典的严肃性,保障黄柏药用的科学合理,我们应严格按药典规定加工。
4.1 用药习惯使然 关黄柏、黄柏分别为芸香科植物黄檗、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后者习称川黄柏,曾作为两种不同的药材来源均列于黄柏项下,统称为黄柏。近年研究表明,黄柏、关黄柏在成分组成尤其是在含量上存在差异,因此,2005年版药典将黄柏、关黄柏单列为两种药材,但对其功能主治在叙述上仍然相同。基于这种长期的用药习惯,使得黄柏、关黄柏混用现象仍然存在。
4.2 外观性状及显微区别不明显,易造成误用 二者外观形状均为板片状或浅槽状;内外表面颜色相近,均为黄棕色、黄色等;断面均具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味均极苦,嚼之有黏性。此外,两者的粉末显微鉴别区别也不明显:纤维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有的呈分枝状,层纹明显。
4.3 市场需求量大,资源短缺,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常见于各种中药方剂。关黄柏主要为野生品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其中以吉林和黑龙江产量为主。川黄柏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湖南、重庆,其中四川为主产区,由于庞大市场需求,使得砍伐量连年增加,加之黄柏为多年生的木本药材,砍伐导致成林面积逐年减少,致使黄柏资源短缺。
中药饮片调剂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提高中药饮片调剂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北京市制定了由金世元为常务编委编写的,作为中医药行政性技术法规和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法定依据——《北京市中药饮片调剂规程》(2011版),全市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调剂规程》的各项要求,执业医师应当按照《调剂规程》要求书写处方名称及相关内容,中药药剂人员应当按照《调剂规程》进行调剂。在《调剂规程》中规定:处方写“黄柏”,调剂应付“黄柏”或“川黄柏”;处方写“关黄柏”,调剂应付“关黄柏”。
综上所述,黄柏与关黄柏在成分上存在差异,以关黄柏代替黄柏或两者混合入药势必会影响药效,应严格按《调剂规程》来调剂处方应付,提醒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控制其质量,为保证安全用药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