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2018-03-16 09:58郝晓燕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沟壑区生物资源水土保持

郝晓燕

(忻州市水利局)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属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到2020年,该区要实现贫困县、贫困户如期脱贫,同时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建设目标,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既是近期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稳定脱贫攻坚的方向。

在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建设中,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已迈出了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传统农业的新路子,这就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以培育“绿水青山”引领农业转型发展,通过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与服务功能的同时,提升贫困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双赢”。

1 防护林生物资源与饲草基地建设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植被恢复为主的水土保持,一直是重中之重。从每年统计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看,乔灌防护林、人工种草和封禁自然修复,占据了很大比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饲草资源优势。在晋西、晋西北地区,面对干旱、风沙、土壤侵蚀多重不利的自然环境,我们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适树适地造林,推广普及土壤蓄水保墑抗旱造林技术,遵循干旱地区植被演替规律进行生态修复等植被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发经验,既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加速了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有效调整,促进了农牧业联接发展,加速了脱贫致富进程。

如在晋西、晋西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我们选择抗旱、抗寒、耐瘠、固沙的优良水土保持灌木作为先锋树种,在风沙灾害严重的山梁沟坡实施植被恢复,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柠条、沙棘灌木林,以及同油松、旱柳等耐干燥、瘠薄树种相间的乔灌防护林,现已突出地显现出其生态经济优势。据观察研究资料,4 a生柠条林,可减少地表径流量73%,减少土壤侵蚀量80%,生态防护效益显著。乔灌草生物资源的恢复培育,大大扩展了草食畜的饲草基地,为护、养、种相互联结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农业的转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创造了发展基础条件。以右玉、偏关、岢岚等县为突出代表的养羊、养牛产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培植的草灌饲草基地。

2 经济林生物资源与农民“钱袋子”建设

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多年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上,不仅通过建设梯坝滩基本农田解决农民吃饱肚子问题,而且通过营造生态防护功能强的乔灌草复合植被体系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根据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选择耗水少、土壤水分利用率高、抗旱性能强的红枣、杏、海红果等多种适应立地条件的经济林树种,大力建设经济林生产基地,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如黄河沿岸丘陵地带具有耐旱“铁杆庄稼”之称的红枣林带,河曲、保德、偏关三县的成片海红果园,以及晋西、晋西北高寒冷凉地带大规模的仁用杏、京杏生产基地等。这些经济林生物资源,不仅可增加植被覆盖起到生态防护功能,而且可加快开发利用梁峁沟坡土地资源,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融为一体,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大大增加农民收入,加速脱贫致富进程。如地处高寒山区的阳高县,现有林地面积7.8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京杏为主的果林面积近1.6万hm2,林业收入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0%,农民逐步走向富裕。

经济林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已突破单纯林果基地专业生产,目前正走向林地养殖、林地种植的林下经济与果林业生产基地相结合的复合方向推进,从而实现水土流失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的优化组合,变生态劣势为发展经济的优势,引领农、林、牧业相互联结的生态农业智力建设新发展。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看,山西省农林牧用地状况在1996-2006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面积占农业用地比例由50.6%下降为40.3%,园地面积占农业用地比例由2.6%上升为3.1%,林地面积所占比例由39.2%提高到46.9%。农耕地面积的大量缩减,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使大农业用地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推进了区域特色大农业生产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效应。

3 种植业生物资源与特色农业建设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传统农业持续阶段,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旨,重点放在水平梯田、沟壑筑坝造地、发展农田灌溉方面;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资源的开放利用方式与农业生产结构,注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当前,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已经起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向提高农业资源禀赋质量、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方向转变。围绕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区域性生物资源组合开发利用为主,以形成具有规模特色、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结构。

黄土丘陵沟壑区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谷子、马铃薯、燕麦、糜黍、豆类等杂粮生产基地。相应的种植业生物资源科技开发,服务于农产品的精加工逐步兴起。娄烦县在加强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发挥丘陵地带适宜马铃薯生产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科技开发出的马铃薯原种,现马铃薯产业已基本覆盖了全县8个乡镇142个行政村,种植面积占到全县总耕地近50%,形成了以马铃薯为主导的农业支柱产业。“一县一业”的马铃薯生产基地,正在成为娄烦的富民工程。右玉县是黄土高原坚持生态治理建设的先进县,不仅是全省养羊基地县,同时也是全省亚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份,年产量达15 000 t。2014年,在结对扶贫中,阳煤集团把产业扶贫项目—亚麻籽油深加工选在右玉,以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与408户农民签订了1 333.3 hm2亚麻籽有机种植基地的合作协议,2015年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目前,亚麻籽有机种植基地正在扩展,亚麻产业化开发正在健康推进。

为了促进区域化特色产业发展,2017年山西省农业厅提出了十类农畜品种、十项集成技术进行重点推广。十类农畜品种包括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谷子、高粱、莜麦、黍子、生猪和驴,十项集成技术包括小麦宽窄行探墑沟播技术、谷子覆膜(渗水)穴(精)播全程机械化技术、果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果树蜜蜂授粉配套技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起垄栽培技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技术、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化家庭农场母猪繁育技术、驴冷冻精液配种繁殖技术。在推广的十类农畜品种中,杂粮占了很大比重,相应的集成技术也突出了绿色高效集约措施。由此可见,种植业是生物资源与集成技术的重要支撑,是牵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型的重大举措。我们要顺应农业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4 结语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灾区、生态极度脆弱区,也是集中连片贫困区、重点扶贫攻坚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水、土两大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抓手,以培育绿水青山为内容,以服务农业生产转型发展、推进扶贫攻坚为目标,加快提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实施工程、生物、耕作三大措施中,将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持续不断地加以推进,以实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双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沟壑区生物资源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的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及其沟壑区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生态分区及概况
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的持水特征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水土保持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