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璐,周轶凡
2017年,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聚焦社会艺术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国民艺术素养教育,这些带有明显新时代标签的中国音乐现象显得格外令人关注。本文即从音乐热点活动、音乐学科发展、音乐文化产业市场观察等几方面进行回顾与评论。
2017年中国音乐界迎来许多纪念日,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演出与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掀起了一股股的音乐浪潮。同时,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音乐已发出了大国应有的声音与责任担当。在中国音乐体系建构、学术理论发展以及艺术教育现状等方面的探讨,也成为过去一年里的热点活动。
活动一:国家大剧院十周年纪念
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了建院十周年纪念日,一年一度的 “向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再度开启,当日吸引7000余位观众前来为大剧院庆生。十年来,从首部自制歌剧 《图兰朵》到今天,大剧院已推出76部中外题材的自制剧目,其中原创剧目25部,演出场次高达1254场。举办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和演出10000余场,吸引观众近1900万人次,真正成为我国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去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欣赏芭蕾舞剧已经逐步成为公众首选的享受艺术之美的娱乐形式,在娱乐选择多元化、多种形式的艺术资源大量涌现的今天,国家大剧院无疑担负起了整合高水平艺术资源、搭建高水平艺术教育平台、促进多民族艺术文化交流学习的时代责任。国家大剧院的经营模式也展现了兼容并包的时代特征,既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也在孜孜不倦地吸收世界先进音乐剧团剧院的经营理念。如今的国家大剧院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张名片,在将有艺术内涵的中国民族艺术带向国际舞台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内各个级别的剧院音乐厅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活动二:北京国际音乐节走过20载
10月29日,以庆祝创办20周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落下了帷幕。自1998年以来,北京国际音乐节走上历史舞台,填补了中国没有顶级古典音乐节的空白。二十年后的今天,古典音乐、高雅艺术在中国文化舞台上蔚然成风,高品质的演出已成为常态。应当说,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中国古典音乐走向国际化的拓荒者与领航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音乐节中,10月14日,一场史无前例的 “交响马拉松”集中体现了中国交响乐发展以来的最新成就,在这场长达10个小时的音乐会中,观众们充分领略到中国交响乐团有目共睹的发展历程。
活动三:首届 “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开幕
3月,首届 “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深圳举行。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12个艺术团体的700多位中外艺术家带来了16场各具特色的精品演出。注重原创,以委约创作的形式邀请艺术家以 “一带一路”概念为主题进行创作是此次 “音乐季”的一大亮点,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历经多年创作升华的交响乐作品 《长城》在音乐季闭幕演出上演。
活动四:“世界音乐周2017”开幕
同样是围绕 “一带一路”主题,11月,世界音乐周20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开幕。旨在关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统音乐传承与世界音乐教育,始终力求拓宽国际视野,就像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所讲:“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活动五:上海音乐学院建院90周年
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的喜庆日子,海内外校友纷纷汇集上海,参加系列活动。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学科设置最齐全、发展成就卓著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九十年来大师辈出,诞生了钢琴曲 《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大批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音乐佳作。
活动六:理论研讨会
10月,“音乐与舞蹈学建构下的学科理论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与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联合举办下如期举办。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88所高校的256名师生参加,是一次全国性音乐与舞蹈相关交叉学科的交流盛会,旨在推动音乐舞蹈理论与相关交叉学科研究态势,整合多学科领域学术资源,发现和推出一批年轻理论研究学者,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
活动七:学术研讨会
11月,“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从音乐理论界实践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华传统文化 “四个讲清楚”的基本要求,在百年来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探讨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与会者围绕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历史与现状、内涵与特征、结构与建设、应用与传播等角度展开讨论。
活动八:世界舞台首次响起中国交响乐团之声
8月20日,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率领下,登台瑞士琉森音乐节,成为该音乐节80年历史上首次获邀演出的中国乐团。随后,乐团赶往奥地利蒂罗尔节日剧院夏日艺术节和格拉芬内格音乐节,并登上备受瞩目的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所到之处均为中国乐团的首次亮相。上海交响乐团这一次的欧洲之行,堪称是一个值得载入中国交响发展史册的里程碑。
艺术教育的发展关乎国民素养的提升,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一沉重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在音乐学科的发展中始终被提及。在过去一年里,关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论研究等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1.学科互联,迎来新的契机与挑战
音乐不仅是简单的有规律的符号排列,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亦会左右人类的情绪,甚至可以使用于审讯罪犯的实验。百年前,现代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萧友梅先生在《音乐的势力》一文中就提及:“音乐可以治病或减轻病人的痛苦,欧战时各国伤兵医院,多备有特殊的音乐,伤兵听见,可减少痛苦。”①郭必恒:《人与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0页。音乐能够缓解或渲染人的情绪,它独有的非美术性和非文学性的表现方式留给听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即我们熟知的来自一种感官刺激引起的其他感官感受的 “同构联觉”现象。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首先对充斥在电视、广播、音乐欣赏手册等音乐普及介绍材料中试图将 “音乐内容”文学化、美术化、甚至哲学化或社会学化的倾向做了批判,明确指出这种错误倾向,过度的解说严重忽略了什么是音乐表达给我们的,什么是我们赋予音乐的。②周海宏:《音乐何须 “懂”——重塑音乐的审美观念》,《人民音乐》1998年第5期。但音乐究竟如何诱发和左右人的情绪?如何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017年10月,上海师范大学蒋存梅教授组织了 “音乐心理学”专栏,与学者们讨论了音乐究竟是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人类的音乐能力究竟是如何演化、音乐结构组织是否具有规则、人们如何对这些音乐规则 (比如句法)进行加工、音乐训练是否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或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能力、对于专业音乐训练来说,具备绝对音高能力的音乐家是否在大脑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存在独特性、长期的音乐表演训练是否能对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等问题③微信公共号 【心理科学进展】——音乐心理学专栏。。
此次论坛以六篇论文展开,分别讨论了自达尔文提出的音乐才能可能经由进化而来的起源之谜,另辟蹊径的将音乐才能进行解构,再分别建构动物模型进行遗传学研究,最终确定音乐才能的进化路线④王天燕,冯圣中:《进化音乐学的现状及挑战》,《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25卷第11期,第1831-1843页。;解释了作曲中的和声调性规则是建立在音乐句法基础之上,音乐句法又是指将离散的音符元素组合成序列的规则,还指出了影响音乐句法加工的两个条件,分别是音乐结构特征——音的依存距离和音乐时间结构,和听众自身特征——听者的年龄和音乐训练程度⑤张晶晶,杨玉芳:《音乐句法加工的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25卷第11期,第1823-1830页。;还阐释了音乐对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虽然实证依据主要来自横断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纵向追踪研究来进一步为因果关系提供证据,但最终这些研究都将促进音乐学习与音乐训练在教育与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⑥南云:《音乐学习对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25卷第11期,第1844-1853页。。
基于目前多视角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音乐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的新兴学科,无论在研究深度和专业水平上都与欧美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有不同于西方古典音乐和城市音乐的乐论思想,渗透着树人立人的品格教育的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学和心理学研究者愿意打破本身的学科壁垒,探索这一尚待开发的广阔领域,尝试解读音乐,揭示乐音带给人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微妙变化。
2.音乐课堂,改革创新
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网络课程潮流的兴起,海量的艺术常识可以从个人数字终端上获取,诸如知乎live、喜马拉雅FM、豆瓣、网易云、微信视频艺术课等等。但我们对于这些或付费或免费的数字艺术课程的质量保证却也有所担忧。因此,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树立正确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音乐课依然是进行艺术教育的 “大后方”,课堂效果、师生感受是课改的晴雨表,是对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最先提供有效反馈的地方。那么,如何提升基础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容、扭转学生观念,就成为一线教师和课程设计专业最关切的问题。
从课程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方面切入,来自各个学校的一线音乐教师最有发言权:“关注学科综合”已成为学科痛点,综合什么,拿什么综合……音乐本身就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感性成分最多的一门艺术形式,音乐的构成要素音响本身也决定了音乐没有客观的物质材料为依托,也不具备语言文字明确的表意性,它极大的综合了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自21世纪初实施音乐课程改革至今,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摸索到质疑,从实验到逐步明朗、修正等几个阶段,走过了一条颇为曲折的道路,至今仍有存在于基础音乐课堂中的 “无中心综合”“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和 “滥用多媒体”的错误倾向①姜莱:《评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几种非理性倾向》,《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6期,第30-34页。导致了音乐课内容的空洞化,以至于原初的教育理念被架空。针对此类存在基础音乐课中的问题,也为相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多地小学开始尝试“课本剧”教学。以一种综合性的表演模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同时学生的协调分工能力得以锻炼,文学创作水平、审美和社交能力都得以提升。
3.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逐渐成为学科关注的热点
如今,“跨界”不仅是音乐产业中的一个热点词汇,也成为探索音乐学科创新发展模式的一个热点现象。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变得炙手可热。在音乐学的框架下,更多地采用结合艺术感受进行感性分析,心理学科范畴下的音乐心理则用科学解答了感性不能言表的音乐内在逻辑。何为绝对音高,为什么有人天生具备好的乐感,音乐禀赋的遗传等问题。与此同时,艺术门类下的学科交流也从未止息,我们可以洞见,在人人都无障碍地享有音乐资源的同时,音乐传播也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的时候,音乐本身也倾向于不断挖掘自身与哲学、美学、艺术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乃至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数学、音响学、经济学等的所有关联。②韦杰:《于润洋学术思想与实践对音乐传播研究的涉及并启示》,《音乐研究》2017年第5期,第19-29页。
4.艺术教育的拓展性发展
为迎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中央音乐学院按照教育部 《推进共建 “一带一路”教育活动》的要求,在教育部国际司的直接指导下,于2017年5月5日至7日成功举办了 “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音乐学术研讨与展演活动。“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宣告成立,来自沿线国家11所音乐学院和中国9所音乐学院的20位院长共同发出联盟宣言。③许涛:《在 “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第3-4页。
2017年5月24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 “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十六期施万春教授讲述了自己的艺术实践过程,从声乐创作与器乐创作两部分谈自己的经典音乐作品,并总结出以 “音乐的人性化、可听性和雅俗共赏”为目标的创作理念。
2017年7月15-18日,由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首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在成都顺利召开。首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主题为 “本土化的原本性艺术教育”,大会围绕着奥尔夫教育 “本土化”主题,关注当前世界最前沿的艺术教育发展动态,聚焦艺术教育本土化的热点难点,试图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广阔地域中,吸取民族民间文化营养,探索艺术教育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服务于儿童、服务于每个人的音乐成长。①肖素芬,唐大章:《2017年首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综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第146-149页。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 《中国音乐年鉴》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至25日在长春成功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于2017年8月7日至17日,成功展开了 “中国民族乐器收集与研究”项目黑龙江之行,分别进行了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中心专题讲座,考察了鄂伦春族音乐、达斡尔族音乐和鼓吹乐。
5.音乐培训机构可待回归理性
早在国家大力倡导美育教育之前,课外市场就充斥着以各种乐器教学为主的音乐学校,虽然一些音乐学校有的存在师资队伍良莠不齐的情况,但几代家长都十分热衷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类艺术特长培训班中,让自己的孩子掌握音乐技能。正因家长们对于孩子艺术素养培养的热切关心,使得国内音乐教育领域多年高热不下,诸多从业者和投资机构均想从这一炙手可热的教育行业中分得一杯羹汤。但是在2017年,我们却见证了音乐教育行业的 “冰火两重天”,年初,号称能让学员用一小时迅速学会钢琴的音乐培训机构 “疯狂钢琴”突然宣布倒闭,据北京晚报文章 《疯狂钢琴突然关张,数百人为学费抓狂》报道,经营六年多的疯狂钢琴在2017年2月7日停止经营,9月,另一家钢琴培训机构星空琴行也宣布暂停全国所有近60家门店的营业。
两家知名音乐培训教育机构的接连倒闭给音乐教育行业打了一针镇定剂,大量盲目的投资必定会导致行业泡沫,教育企业上市也并非无前车之鉴,虽然从今年的统计数据看今年共有11家音乐教育相关企业获得投资,音乐教育依旧是音乐泛娱乐领域最大的投资方向,但是给我们的警示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如果完全套用运作企业以牟利为指针的思路,必将教育引向深渊。
1.《国歌法》正式实施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下简称 《国歌法》)正式实施。为拥护《国歌法》的颁布、实施,保证国歌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推进国歌的规范使用和全面普及,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旋律曲谱及教学挂图。我国分别于1990年、1991年制定了 《国旗法》 《国徽法》。《国歌法》的出台,意味着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有了专门的法律。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起国歌的法律地位,表面上看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则更是捍卫国家主权以及维护国家形象。随着自媒体兴盛,充斥和转载于各网站中对民族歌曲的搞笑恶意改编,一次次挑战着公众的接受底线,拥护 《国歌法》的实施,是以虔诚的态度,向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浴血奋战献出生命的烈士的致敬。
2.“乡”音 “难”改——传统音乐去向何方?
“谭维维加入摇滚乐的华阴老腔为什么能够成为新闻焦点?央视新闻联播为什么专访流行歌手?”在2017年,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主题沙龙上,院长郑茂平和中国民间音乐专家胡晓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②《音乐学子 “乐读”十九大精神》,凤凰新闻: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5194649772382110855%22%7D&n_type=0&p_from。此话题一经抛出,再次将民族音乐的发展传承问题提出来,看似老生常谈,实则百家争鸣,论辩锋起,常谈常新。宗白华先生在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一文中谈到,“中国人是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很早的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中国精神应该往哪里去?①宗白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艺境》,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版,第207-210页。
借音乐真人秀和2016年春晚之势,起源于陕北一带的华阴老腔一夜间成为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形式,这一被喻为 “黄土高坡上的摇滚”与真正的摇滚音乐融合的创作形式成为热议的话题,“火”的不是华阴老腔,“火”的是大众对民族音乐的期待与时代作品匮乏之间的冲突。华阴老腔不是 “个案”,它与我们所熟知的侗族大歌、纳西古乐、云南洞经音乐等众多民间音乐一样,在与新音乐形式糅合中探索徘徊,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险。在中国,尤其是民族音乐作曲家,他们不仅身担多民族音乐文化的记录者,更应怀有借音乐艺术改造国民品格、振奋民族精神的时代情怀。
以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教育”为主题的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艺术院校院 (校)长高峰论坛在新疆艺术学院成功举办,我们也能在学术研究中看到新思路的出现,有对民族音乐市场化、产业化的悬崖勒马,也有对音乐原生态环境的诉求,但基本上对民族音乐的阐发还是集中在以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多民族聚集的地域。其间可以窥见,无论是对人为保护的删繁就简,还是着眼小作品发散大视角,民族音乐的生命力还是永续不断的。
当今,我们如此强调在音乐中保存中国文化,是因为民族音乐不是仅凭五声音阶、深入田野等寥寥数语可以概括的,它也不是欧洲古典音乐的二元对立。学界有人拿西方音乐的体系去肢解中国民族音乐,试图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逻辑推演,笔者认为这是有失偏颇的。所谓树立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呼号,也不是机械地模仿复制,更不是虎头蛇尾的嫁接。正如贺绿汀先生所述,采纳有价值的西方音乐理论,中国的民族音乐当发挥民族精神,却绝不能为狭义的民族意识所束缚。②贺绿汀:《音乐艺术的时代性》,来源于郭必恒:《人与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25-226页。上至十九大闭幕后的国家文化发展导向,下至艺术专业院校、民间公益团体及个人,齐心努力培植一个可供大众鉴赏文艺的土壤,但这块土地不是温室,我们不难发现有流于粗鄙的音乐作品混淆其中,这就需要音乐创作者、表演艺术家本着 “以人为本”的艺术信仰守护民族音乐。若文艺论为牟利的手段,设法俯就市场,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③鲁迅:《文艺的大众化》,来源于郭必恒:《人与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虽然在浩如烟海的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中,想要找到一条奉为圭臬的创作理论是不切实际的,但那些经久不衰的中国民族音乐都是扎根于我们熟悉的本土环境,不是闭门造车的国粹主义④国粹主义:引自贺绿汀 《我们对于音乐艺术所应有的认识》,来源于郭必恒:《人与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0页。,而是对音乐艺术的追本溯源。
3.时代先声肩负使命,中国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讲过:“艺术家的作品虽然是由他个人创造出来的,然而实际上他不过是时代的代言人,或新时代的预言家。因此,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单要有成熟的技巧,也必须具有极其敏锐的时代感受性,能够抓住时代的中心。”⑤贺绿汀 《音乐艺术的时代性》,来源于郭必恒:《人与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25页。恰逢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文联组织六位来自艺术研究院、演出院团等文化单位的十九大代表和四位知名艺术家组成宣讲团,奔赴甘肃、内蒙古、上海、广州、贵州等地对基层艺术馆和地方高校进行宣讲,解读十九大精神,讲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走进基层一线文化艺术单位倾听群众对基层文艺工作的建议和心声。⑥搜狐视频:http://tv.sohu.com/20171203/n600284400.shtml。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音乐艺术总监、指挥大师吕嘉的率领下,携手钢琴家张昊辰、琵琶演奏家吴蛮、小提琴家宁峰及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结束了为期11天美国六城市巡演,为美国观众带去了六场超过三套不同组合的中外曲目音乐会。时值国家大剧院开张运营十年庆典前夕,这个美国巡演更被正式列入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成果清单。①国家大剧院:《多方位多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美国巡演大获成功》,北京晨报:http://www.chncpa.org/zxdt_331/zxdtlm/mtsj_334/201711/t20171115_179105.shtml,2017-11-14。
1.版权市场 “摸着石头过河”
再来看看当下不断升温的音乐产业市场,根据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发布的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使用音乐APP无需付费。根据国际唱片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数字音乐在全部音乐产业中占比高达96.34%,居全球第一。而人均音乐消费只有0.15美元。②赵昂:《做强音乐市场需要发展衍生产业》,《工人日报》2017年9月20日第5版。这意味虽然近十年我国音乐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音乐氛围一片向好,音乐交流百花齐放,资本投入不断汇集,行业交易热闹非凡,但由于版权意识薄弱导致的问题正在凸显,受众可以从多方音乐平台获取音乐资源。因此,中国听众始终未养成为数字资源买单的习惯,一系列的版权纷争被繁华的市场流量所掩盖。不过今年,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环球音乐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共同宣布,双方达成在中国大陆版权分销的战略协议,如同 “背靠大树好乘凉”一般意味着腾讯音乐娱乐成为环球音乐在中国大陆地区音乐市场的独家合作伙伴,坐享国内存量市场。
想要扭转困境,唯有推陈出新,彻底打破旧有的数字音乐发展窠臼,明晰产权归属,减少产业链上对音乐发行的层层剥皮。市场寡头必然会造成恶意竞争,9月12日-13日国家版权局分别约谈了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百度音乐四家互联网音乐服务商主要负责人以及二十余家境外音乐公司以及国际唱片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就版权问题达成了遵守公平合理避免授予网络音乐服务商独家版权的协议。
2.行业蛋糕不仅做大,还要求新
数字音乐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声音依靠物理媒介传播音乐的传统模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用户欣赏和购买音乐的模式。③韩韶君:《数字音乐产业的观察与思考——基于流媒体音乐的分析》,《人民音乐》2017年第4期,第66-69页。2017年的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我国数字音乐产业收入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产值也不断攀升,未来的消费需求必将朝着音乐产业创新化、社交化、融合化等多元文化发展。④佟雪娜:《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2017:18。未来音乐平台也正在以以音乐为媒介,承载社交功能的转型出现。艾瑞咨询公司调查的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分享音乐在 “音乐互动行为”方面占比超过七成,此外,67.4%的用户会进行音乐评论,有高达66.9%的用户以在关联社交平台 (如微信、微博)上分享音乐作为社交手段。⑤佟雪娜:《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2017:18。通过梳理2017年的数字音乐关注热点,有两家APP作为行业翘楚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分别是 “网易云”音乐和“酷狗”音乐。成立于2013年的 “网易云”音乐是名副其实的后起之秀,有先见之明的将平台受众定位于最活跃的学生群体。扎根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致力于提供 “私人订制”的音乐服务;老牌音乐平台 “酷狗”则是对准 “粉丝经济”,基于 “平台+直播”的方式构建粉丝经济生态链条,实现百万人随时随地看直播。⑥佟雪娜:《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2017:18。
流媒体音乐服务之所以成为资本最青睐的艺术产业,也是因为这些音乐APP将碎片化的音乐资源整合。在 “最高的品味就是个性”如此种种的商业广告助推下,根据场景向用户推荐私人订制式的音乐推送等等一系列的服务,共同创造了数字音乐的繁荣景象。除了产品服务内部的升级换代,音乐产业也将合作的触角伸向视觉产品和场景消费领域。去年3月份网易云音乐就联合杭港地铁,推出 “乐评专列:看见音乐的力量”的地铁营销,给当日乘坐地铁的乘客带去第一丝暖意,随即成为 “网红”专线刷爆各大媒介网站,很多网友感叹因为收藏或喜欢相同音乐这件私密的事,而与陌生人之间唤起共鸣甚是走心。随后与扬子江航空合作了 “音乐专机”营销活动,此后还与农夫山泉联合推出了名为 “乐瓶”的瓶装矿泉水。腾讯音乐娱乐在跨界合作中也做了诸多尝试,如在上海打造的 “乐光”潮流地标、全民K歌自助店项目、与优衣库推出的 “乐人生”电台,与宝马、必胜客的跨界营销,都体现了音乐在场景消费下的积极作用。此外,2017年的中秋节,虾米音乐也推出了自己的音乐月饼礼盒,随后还与麦当劳北京合作了音乐主题旗舰店。①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十大现象》,2018-01-26。由此可见,音乐,无论是流行音乐抑或古典音乐都在逐渐跳出 “被听”的单一消费方式,努力通过打造多角度立体发展思维,让音乐不仅 “可听”、还 “可看” “可闻”“可感”,真正实现让音乐360。环绕人的感官世界。
与音乐合作共赢就不能不提及旅游业,也许大多数人都有在旅行途中接触民族音乐的经历,2017年5月在中央大力推动建设特色小镇的号召下,山东即墨这个东方城市拿下了欧洲音乐小镇的合作项目,积极打造国际民谣节、国际合唱节等高端音乐文化品牌。今年7月份,四川省红原县雅克藏羌彝原创音乐季三天共有12.8万人参加了音乐节现场演出,票房总收入达到了517万。②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十大观象》,2018-01-26。
3.国产音乐综艺,在转型中谋求出路
2017年国内音乐节目可谓枯木逢春,选择性、综艺性不断增强,除了湖南卫视打造的 《歌手2017》、北京卫视大型明星跨界音乐真人秀节目 《跨界歌王》持续收到关注之外,爱奇艺打造的 《中国有嘻哈》、腾讯视频推出的 《明日之子》、芒果TV联合优酷承制的 《2017快乐男声》三档节目也在音乐类综艺中颇为出彩,表现突出,成绩喜人。③方雁橙:《2017年的音乐类综艺是枯木又逢春吗?》,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4328571521339608&wfr=spider&for=pc,2017-11-17。
网友在新浪微博官方网站上发起关于“2017年你认为最好看的音乐综艺节目”共有5244名网民参与投票,前三名分别是中国有嘻哈 (2451票,占比48.5%)、天籁之战(2136票,占比 40.7%)、快乐男声 (262票,占比5%)。往年大火的歌手占比仅有1.7%,并没有在前三中崭露头脚。
从各类音乐选秀类节目可以看出,虽然唱功好的实力唱将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网络热度,却往往不能避免 “红极一时”的窘境,鲜有音乐选秀翘楚转向影视,通过演唱电影和电视剧主题曲持续发展。而创作型歌手反之,在选秀节目热度褪去之后更容易获得持续关注,如宋冬野、董冬冬,其次这些音乐本身的流传度较之翻唱歌曲也倍受亲赖,如 《董小姐》 《斑马斑马》 《成都》《野子》等等,2017年尤为突出的要数 《明日之子》播出后 《消愁》一夜成名,近似于病毒式的传播让它成为了播放量突破三亿的年度金曲,歌曲的创作者和演唱者毛不易也开始被大家熟知。④腾讯视频音乐鲜场面:《〈消愁〉〈董小姐〉〈成都〉……盘点那些因综艺节目大火的金曲》,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29245296,2017-09-11。
从2013年至今,国内音乐节目由选秀逐渐完成了由演唱向创作和歌手培养的成功转型,经典歌曲的翻唱有时会限制歌手发展,创作才是艺术的生命,中国音乐市场和观众越来越期待唱功和创作水平兼备的实力音乐人为整个音乐环境增加新鲜血液。
从2017年音乐创作走向可看出,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和乐评人将视角转向音乐民族性话题之上,何为音乐的民族性?一为民族特色民族风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汉族为主要民族构成,同时不断夹杂着与不同民族的交融,无论在文化习俗还是艺术风格中,都可见民族多元化的迹象,根植于民族传统创作有民族属性的音乐作品成为当下音乐创作和音乐审美的一种潮流,民族音乐始终都是增强中国音乐辨识度的艺术形式,并且在民族音乐作品中,可以得心应手地加入民族器乐、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元素。也有作曲家在当代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探讨 “民歌新古典”的艺术特色,强调歌词必须有古典韵味,有着古典的意境与人文情怀,内容以传统文化或故事为依托,表达着一种 “美的怅然”,最终追求的是一种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方审美效果;其次,在音乐旋律上以东方传统的 “五声调式”为主,具有中国浓郁传统宫廷音乐风格和传统戏曲的韵味,展现出了细腻温婉、清新典雅、雍容华贵等特征;第三,在编配上,把传统民族乐器、管弦乐、电子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东方与西方音乐风格的交融;最后在演唱上,呈现了以民族唱法或民族唱法为主的兼容演唱方式。①栾凯:《走一条 “与时俱进、雅俗共赏”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谈 “民歌新古典”的创立发展及其艺术特色》,《音乐创作》2017年第10期,第89-92页。
音乐的民族性还体现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化,从李叔同、青主、黄自、赵元任到今天,艺术歌曲所显露出的高雅艺术格调被越来越多的歌唱家和观众喜爱。艺术歌曲所要表达的更是中国文人的文化素养,是从诗词歌赋中传达出的意境和情怀。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创作者和演唱者都要调整和适应汉字单音节的发音规律,以及受西方作曲理论影响下的作曲风格如何适应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节奏。2017年7月,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唱响的 《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把观众带入了范曾的诗词妙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艺术歌曲已有百年历史,但是无论听众还是歌者都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缺乏一个清晰系统的分类和梳理,②廖昌永:《艺术歌曲——用音乐打捞诗歌》,《音乐创作》2017年第9期,第195页。艺术歌曲的创作和理解也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格调和意蕴的审美锻炼。
如今是艺术大众化的时代,艺术以浸入式的发展趋势渗透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艺术场域与生活环境的界限逐渐淡化,艺术植入成为一种潮流,非职业艺术家的创作反倒能跳出 “学院派”的程式,收获清奇趣味。当然,如今也是艺术思想领域沉浮消长,瞬息万变的时代,有传承性的传统审美趣味被多元化的艺术审美撼动,裹挟在大众化洪流之中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一点点消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掀起后现代主义的潮流,逐步抹平了艺术的精神尺度,将艺术代入进杂语喧哗的时代开始,③郭必恒:《人与艺术》,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2-63页。艺术就已经开始在黑格尔所预言的 “艺术终结”的未知道路中岌岌可危。正因这些未知,拼凑出艺术发展前所未有的广阔版图,从危机中萌生出的机遇,使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了艺术发展和创作的最好的时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孙海悦.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城市篇)首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1-29(003).
[2]张悦.数字音乐成为中国音乐产业发展主要动力[N].中国艺术报,2017-11-10(004).
[3]肖剑雄.音乐消费待培育数字音乐收益高[N].东莞日报,2017-09-25(B04).
[4]张晶晶,杨玉芳.音乐句法加工的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11).
[5]张红兵.去年我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规模超5000亿[N].法制日报,2017-04-25(006).
[6]李小莹.国家音乐产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J].人民音乐,2017,(2).
[7]白瀛,许茹.音乐产业“拥抱”互联网[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7,(1).
[8]南云.音乐学习对语言加工的促进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11).
[9]佟雪娜.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2017.
[10]赵航.数字化音乐平台的革新与发展——以网易云音乐为例[J].北方传媒研究,2017,(4).
[11]张谦,王天一.创新跨界融合——2016第三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综述[J].人民音乐,2017,(5).
[12]韩韶君.数字音乐产业的观察与思考——基于流媒体音乐的分析[J].人民音乐,2017,(4).
[13]关筱,夏诣超.论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J].艺术科技,2017,30(6).
[14]郭必恒.人与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