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燕
(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学,福建 龙岩 364499)
史料教学是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留痕迹来对历史学科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同时,史料教学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构成之一,合理科学的利用史料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在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也是对高中历史教学素质化教育的重要步骤。
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思维较为活跃,同时,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思维也更加成熟,逻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教育部门对于学生能力的评定不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这一方面,更加趋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较大局限,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学生往往会认为就是对历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这样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并不深,往往在某些相似的历史事件的年份和任务上出现差错,这种低效率,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明显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高中历史学科失去兴趣。所以说,优化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改变落后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学校向社会提供创造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史料为依据,将历史事件系统化,对历史知识层次化,夯实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从而技法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是课堂导入环节,课堂导入环节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运用史料教学来进行课堂导入时要具有针对性和多样化,掌握好导入的时间和艺术性的导入语言,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课堂导入。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史料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得历史课不再那么枯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为学生呈现历史知识,能够更为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史料,围绕史料开展教学活动,史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并加以分析探究,拓展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史料真正成为学习历史的好工具。
历史其实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在历史学科中得出的任何结论,都必须有史料作为根本保证。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通过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学生会感觉到很困难,其实其原因就在于对史料的理解深度不够。所以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史料阅读与理解,找出关键词、句,反复阅读,发散思维进行深入理解与分析,提炼出关键内容和史料中的部分注释,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当学生完全解决了难题,历史的思维能力也自然会有所提高。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下,教师要多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学习与认知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进而多样化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多运用史料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究,在提高研究历史的能力下,提升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史料,接着进行思考并加以深入分析,然后通过集体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进行巡回指导。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直接给出结论与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史料应用思维教学模式,即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典型、全面、准确的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示范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设疑、析疑、解疑、质疑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中运用史料来教学所占比例之重,它既是学习历史的前提,也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多样化的方式运用史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师所要进行积极探究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史料,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判断并认识历史,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