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琼 刘静溪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对高校关注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教师主体性地位被弱化、学生利益被淡化、用人单位利益边缘化、政府管理行政化的情况。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构建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平台、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人才培养决策机制、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的方式,形成多元主体的参与模式,建立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体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和期望,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 F590-4;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5-016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5.069
“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自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 (SRI)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研究企业的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益相关者”已逐步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组织管理中。主要为3点原因:一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高校的竞争随之愈发激烈,高校不再是独立的“象牙塔”,需转变为与其利益相关者联系和互动愈发密切以增强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组织。二是在市场经济和其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作用下,高校以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市场化、教学管理市场化、学生就业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具有的产业属性。三是高校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作用愈发凸显,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 逐渐转为“大众教育”,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和期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才培养”成为与其利益相关者的重要连接点和突破点。
美国学者罗索夫斯基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大学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进行研究,他认为,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部分拥有者”的利益相关者、次要层次的利益相关者四个层次,并提出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仅包括董事、教授,还应该包括学生、校友、捐赠者、政府、公众、社区等更广泛的利益方。我国教育学者胡赤弟认为,高校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层次:大学的权威利益相关者(教师、学生、出资者、政府等)、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校友、捐赠者和立法机构等)、第三层利益相关者(市民、媒体、企业界、银行等。)
1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通过一定的教育专用性投资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和作用,并期望获得一定利益而承担一定风险的个体或群体。
一般来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利益相关者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制约的交互的契约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高校(管理者、教师、行政、后勤等)、用人单位(企业、酒店、政府等)、校友、公众、社会团体、实践教学基地、新闻媒体等,如图所示: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依赖于高校在契约关系网络中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因为利益相关者在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财力、物力、声誉、资源上的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利的威胁和挑战,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生源情况、毕业生就业率、酒店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在酒店行业的成就和事业发展情况等,将直接或间接关系着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注重教学建设和内部管理,通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體系,提升实验室、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借助学历、职称管理和提升师资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但其忽略了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就业单位或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同时行业、酒店等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人才、培训和提升较为有限等情况。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学生、家长、行业、社会其他主体等的需求,导致出现人才培养“错位”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高校的扩招、就业、社会声誉等领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和管理的视角将不得不扩展到利益相关者。
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2.1 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
我国属于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校长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指定,则政府通过高校内部的行政机构来实现管理。在这样的体制和管理下,有些高校出现过于崇尚行政权力作用的情况,将教学服务职能看成行政权力,将人才培养的过程看成是行驶行政权力的过程,出现了“官本位”意识浓厚的“角色错位”现象。同时,通过对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学计划等方面的不断调整以追求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和构建学校人才培养的体系和制度以期获得更多生源进而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导致行政权力泛化,在人才培养中过于追求结果的效率和效益,忽视了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
2.2 教师主体性地位被弱化
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由管理者到管理对象的单向过程。因受传统“官本位”、“权威管理”思想影响,广大教师自认为或被认为属于从属地位的被管理者,学生也被认为是教育的对象和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原本是人才培养的生产者、劳动者和创造者,是人才培养实现的有力推动力和重要保障,但主体性地位被弱化,在诸多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被评价、被监控的被动状态,缺少话语权的教师更愿意按部就班,对人才培养的实施和改革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再加上部分高校存在师资老化、兼职过多、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从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2.3 学生利益被淡化
学生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出资者和受益者。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最主要优先考虑学生课程、教师、学习进度、考试成绩、毕业、就业等情况,但忽略学生当下的和未来的需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技能、竞争力、创造力、未来发展前景等都将影响甚至制约人才培养。学生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内容和选择主要由高校决定,学生的评教权力与学业成绩查询、新学期的选课挂钩,导致学生的权力变成了义务,无法真实表达需求,学生成为弱势的内部利益群体,利益往往被淡化甚至被忽视。
2.4 用人单位利益边缘化
用人单位一般不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但因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未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则用人单位通过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业情况、科研成果、学术研究、社会评价等来考查学校的人才培养。虽然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参与高校专业设置论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学生实习实训方案等环节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当中,但因高校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机会和平台有限,缺乏相对完善的互动的沟通渠道、监督反馈制度、外部利益表达机制等,缺乏互动的沟通渠道,导致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利益被边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未能很好的满足和适应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学生毕业、就业存在一定的脱轨。
2.5 政府管理行政化
(1)越位。政府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干预过多,行驶管理权过于频繁、过于细化。政府理应是宏观的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者、监督者和管理者,但政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仅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同时还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等进行直接管理和控制。同时,在招生、毕业、就业、质量评估等方面实行统一的衡量标准,导致高校的自主权受到不当干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的行政工具,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办学活力、办学特色,降低了高校考虑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积极性。
(2)缺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也逐步发生转型,缴费、管理、择业逐步走向自主化、市场化、经济化,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资助者、监督者、管理者的职能。高校在市场竞争中,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和市场,在未能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在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情况下,过于片面追求办学规模最大化,导致高校出现一定的失控、失范,造成人才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大量毕业生未能就业而用人单位出现大面积的用工荒。而政府在这些过程中的调控和监督角色过弱,管理出现“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建议
3.1 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
政府主要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人才培养是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学生主要关注是否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以及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用人单位主要关注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培养出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可以将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规划通过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决策的方式,关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人才的效用最大化,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3.2 构建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平台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学生家长、高校、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同时也需要关注校友、公众、社会团体、实践教学基地、新闻媒体等“隐蔽的利益相关者”,为其构建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平台和渠道,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建立更主动、更深入的互动关系,建立合作、互动的帮助和支持,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冲突共同制定防御措施和方案,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和冲突,共同协商拟定解决方案,妥善处理问题和冲突。
3.3 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人才培养决策机制
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人才培养决策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作用,使其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如成立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决策委员会,组织政府、学校、学生、酒店等利益相关者代表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共同对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计划、控制、评价、反馈、改进等相关方面进行有效参与,实现决策的多元化和民主化,保证利益相关者对于人才培养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和掌握,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人才培养决策机制。
3.4 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不论利益相关者属于直接受益者或间接受益者,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关注,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让利益相关者更为深入、更将合作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发展。
(1)参与课程设置的优化:高校利益相關者共同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的优化,从课程开设、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决策者、管理者的角色。
(2)参与教学改革:高校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融入其中,符合现代社会、行业、经济的需求,建立政府、高校、行业、教师、学生等共同理解、关注和支持的教学改革方案和体系,形成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教学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而教学改革的成效不断促进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的良性循环。
(3)参与人才培养的监督与反馈
高校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监督与反馈,需要多方协同合作,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控、督导、反馈等,即使准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各种人才培养的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和矛盾,形成“教”、“学”、“管”三位一体的监督与反馈体系。
高校是一个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引导各个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其中,形成多元主体的参与模式,建立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体系,有利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教育”,有利于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和期望,有利于高校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德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校课程管理制度创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98-101.
[2]侯立松,张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专业建设管理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管理方圆.2010(1):49-53.
[3]杨炜长.利益相关者视阈下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11):5-8.
[4]张世爱.瓶颈与对策_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20-22.
[5]张世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类与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15(5):63-70.
[6]张静高.高校教学管理利益相关者决策模型构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8):6-9.
[7]马成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128-130.
[8]张琳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4(1):118-119.
[9]夏汉军,吴云超,张 敏.浅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_基于几类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5(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