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15 08:39朱爱胜承剑芬奚小网周春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育人职业

朱爱胜 承剑芬 奚小网 周春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支撑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更要通过“文化育人”战略,增强大学生对不同职业的适应性和工作实践中的创造性,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抱负和美好天性,提升生命质量。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正处在全社会‘重物质,轻精神’的氛围中,办学理念普遍存在‘重功利,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1],高职院校对于教育的本义、对“文化育人”的重要性的认知还不够到位,对高职文化育人的内涵、方式和途径也缺乏系统研究,以至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1 高职文化育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文化育人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文化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新的发展”[2]。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举办的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在全国高职院校和全社会引起极大关注和反响,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有所好转,“文化育人”工作也逐渐得到职教界的重视和关注,一批办学质量较好的品牌高职院校率先开展了文化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比如深职院以“文化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文化校园,浙江经济职院以中华诗教培养“和谐职业人”、浙江金融职院构建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三维文化”育人体系等做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高职教育界引起很好反响。但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和整体复杂性,对于什么是文化育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理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仍然是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如对文化育人理念、文化建设内容和文化育人体系缺乏系统性研究和顶层设计,常常以开设一些文化素质课程和文化讲堂,或者以校园文化活动来代替文化育人的整体设计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同时,文化育人工作缺乏统筹规划,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常常各管一条线,难以形成多大合力。

1.2 文化育人内容和途径缺乏职教特色、区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产业或行业结合得最紧密的高等教育。由于区域和行业产业的不同,文化也各有差异,因此,高职教育在文化育人方面应该根据学校所在行业产业文化和区域文化特点来确定文化育人内容、方式和途径,既要讲究整体性设计,也要注重历史积淀和与时俱进。但是许多学校缺乏对服务面向、发展特色、生源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文化育人缺乏特色,有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过于“生硬”与“直接”,习惯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学生认可度、接受度不高;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因缺乏理念设计和思路创新,活动缺乏内涵,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或者以大同小异的校训、标语、口号等当作学校文化建设重点,貌似很有文化,实际上“无文化”,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文化特质与个性,达不到应有的育人效果。

1.3 外部借鉴纷繁复杂,自身优势发掘不足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一般都在10年左右,办学经验相对较少、文化基础薄弱。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各学校都十分注重借鉴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澳大利亚TAFE、新加坡“教学工厂”,甚至美国、日本、香港、中国台湾等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纷繁复杂,不一而足。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国际经验在实践操作中常常遭遇价值观冲突和体制机制、办学资源的制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徒制”“工匠精神”“技与道”等中国职业教育文化发掘不足,导致学校文化育人理念和内涵缺乏历史底蕴与人文底气。

2 高职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高职文化育人方面的现状和难点问题,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高度的职业教育文化自觉,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和摸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基于高职学生认知能力的文化育人方式和途径,以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教育为主线,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多层次、立体化文化育人体系。

2.1 深刻认识高职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曾经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换言之,文化育人是更高层次的统摄性的教育思想,是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何为文化育人?有学者说,“文化育人就是运用文化的力量培育大学生在文化环境中自主生存与发展能力”[3],“文化育人不是一种有形知识的灌输,而是向人们的思想理念注入人性中诸如尚德、责任、包容、感恩、进取、良知、诚信、谦虚、勇敢、创新等崇高美德,基于此内化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人的灵魂和精神。文化育人的终极目标是铸就人性的美德。”[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探索中,对文化育人的价值和功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文化育人的过程正是创造一个内部自治的文化生态,让师生一同沉浸其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体味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文化元素给个体生命品质带来的愉悦感,而老师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和文化境界。

2.2 构建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为对“以文化人”有深刻的认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设立几门课,增加几个学分,而是将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体系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充分考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层面,在校园里营造包括教学文化、教师文化、专业文化、行业文化、社团文化、环境文化等在内的文化生态,让学生沉浸其中,形成一个“浸润式”的以文化人环境。

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一体两翼三融合”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校根据机械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融合”文化育人模式(见图1),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两翼”,融合区域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多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高职文化育人模式。

图1 高职“一体两翼三融合”文化育人模式

3.1 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占领文化育人的主阵地

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以能力为重,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把思想道德、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3.1.1优化文化育人课程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了价值引领、文化熏陶、专业渗透的文化育人课程体系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素质公选课、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为主干课程,突出文化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文化渗透,用素质教育理念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贯通。课程涵盖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等多种类型,既注重文化育人的系统完整,又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

3.1.2突出特色文化教学内容,积累教学优势 把区域文化、制造业行业企业文化、跨文化交流等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高职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以艺术浸润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3创新文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高职学生对实践操作课程兴趣大于抽象理论课程的特点,推出理实一体课程、体验式课程和系列讲座,如“泥塑”“国画实践”等,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体悟和升华。

3.2 以课外文化活动和网络学习教育为“两翼”,延长文化育人时间,拓展文化育人空间

3.2.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活动,将文化育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主要开展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星期二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一二·九大合唱” “暑期三下乡”“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等成为学校多年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动。

3.2.2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使文化育人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开设了在线课程30多门、建设了微课、动画、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千个;建设了文化与艺术教育专题网页、红色网校等,并通过微信、PU平台及时传播文化艺术思想和成果;设立了“第三虚拟学期”,即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在线学习文化课程,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又缓解了优质教学资源不足、课时紧张等压力。

3.3 彰显“三融合”文化育人特色,提高文化育人针对性和有效性

3.3.1融合区域文化精髓,培育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把区域文化作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寻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契合点,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经世致用、实业报国”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主义情怀、乡镇企业“四千四万”创业精神等优秀吴文化融进课堂、活动、校园网和校园环境。开设“无锡方言与文化”“锡商”“吴韵流芳·锡剧之美”吴文化课程和系列讲座;建设校内“吴文化名人苑”“惠山泥人制作体验馆”等文化育人基地;校园文化石上镌刻“经世致用”“格物致知”等哲言;与东林书院、中国(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20多个文化单位签订共建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协议;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街坊开展社会调查和“无锡华氏家风家训”课题研究,充分挖掘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传统德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学生从区域文化中了解中华文化人文精神,挖掘无锡这个吴文化发祥地和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乡镇工业发源地所蕴含的人文内核,传承吴文化精髓,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3.2融合行业企业文化元素,涵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学校按照国务院“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要求,针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职业素养培养“盲点”和学生职业文化缺失造成的职业认知度低、缺乏吃苦耐劳和创新创业意识等问题,充分借助机械行指委、政研会、校企合作单位优势,创立了“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相融合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定期邀请机械行业领导、企业高管、杰出校友开展“名企名家进名校”“杰出校友报告会”等系列讲座,讲解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创业故事,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聘请“大国工匠”顾秋亮担任学校教师,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等,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开设“企业文化与生产流程”等课程,在专业实训、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心智技能;在实训场所引入“5S”管理,培养学生职业规范、职业情感、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园文化广场、人文景观、校园道路、实验实训室,共同设立企业奖学金等,激励青年学子树立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3.3开展多元文化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和包容胸襟 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教模式的同时,学校开设了“英美文化”“跨文化交流”“海外见闻”等课程和讲座,组织学生海外研学。学校招收了新疆等少数民族学生和260多名海外留学生,与汉族学生共同编班、共同学习与生活、同台文艺表演,让学生在与不同地区、国家、民族、不同信仰的多元文化相互对话、交流、合作中开阔视野,学会尊重、借鉴和包容,建立自信而又开放的心态,同时也使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得到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

3.4 建立了文化育人组织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规章、质量监控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

学校组建了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素质教育办公室和公共艺术中心文化育人组织管理机构。出台《关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等制度,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必须修满9个素质学分方可毕业,形成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举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学分互换”制度,课外文化活动可计入素质教育学分,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把文化育人教育教学纳入质量监控体系,覆盖从大纲制定到教学资料归档的各环节;设立文化育人专项经费,每年投入600多万元经费用于相关课题的研究、项目的开展等,让文化育人工作落地生根。

4 “一体两翼三融合”模式的探索历程与实践效果

4.1 探索历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模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十年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明晰的。

2008年在“全国百所示范性院校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学校率先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对接和交融”,引起与会专家、代表的高度认同;2012年,学校承办“第二届全国高职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介绍了学校文化育人经验;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高职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学校召开,学校“用艺术浸润技术,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合”的公共艺术教育经验和做法在全省35所国示范和省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评估获得优秀。2014年以来,学校承办了全国机械行业文化素质教育高级师资研修班、专题研讨会10多次,接待江苏省内外高职院校来校参观交流200多家,参与师资达到800余人次。 学校“一体两翼三融合”文化育人模式,为全国同类高职院校提供了经验借鉴,并在教育理念、制度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4.2 实践效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能够在文化育人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形成系统的架构,源于校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以及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和提升。10年时间,学校教师先后在《江苏高教》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编辑出版了《大学生公共艺术教程》《书香无锡》等教材和专著10多本;完成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20多项。在此基础上,文化育人的成果在师资队伍和毕业生身上得到证明。

一方面,学校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性、时代性、职业性特点的高职文化特色课程;形成了一批能够把握区域文化精髓、熟悉企业文化特点、掌握网络话语的文化育人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毕业生深受企业好评。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参与公益活动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每年参与社区、农村志愿者行动近2万人次;学生社团参与率达到80%,对社团活动满意度达到86%,近3年学生在省部级文艺展演、人文知识大赛等比赛中获奖180多项。有11 400多名学生获得了学分奖励。据麦可思2016年报告显示:毕业生对人生理想与道德、人文美感教育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在85%以上。 2011届毕业生4年后年平均收入为6 173元,高于全国(4 812元),66%学生获得晋升,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4.3 社会认可

文化育人成果犹如深巷美酒,逐渐辐射。10年来,相关成果不断获得同行和社会的认同和认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高职首批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单位”“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等10多项荣誉。

目前,学校还担任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对学校文化育人成果进行了50多次报道。

[1] 胡显章.肩负历史使命,推进文化育人[J].文化育人,2014:12-16.

[2] 蔺伟,苟曼莉.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和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7-39.

[3] 余加宝,余小波,范玉鹏.文化自觉:高校文化育人的基本理论[J].文化育人,2016:27-35.

[4] 徐公芳.坚持文化育人,引领高职发展[N].光明日报,2012-05-05(1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