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辰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56)
城市意象就是人们运用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空间活动经验认识空间,而后将所记忆的信息反馈到大脑中,通过回忆对外部的空间环境进行归纳形成图像,这些图像是直接体验和信息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进而影响其空间行为。凯文林奇将城市意象按照物质形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分别是: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人们在校园开放空间中行走活动,是凭借校园意象点即构造物的特殊点来辨识周边的环境和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校园开放空间是指高校校园中向所有师生们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也就是由校园中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围合而成的室外开敞空间。校园开放空间的意象脱离不了类似于城市意象的元素,高校校园开放空间的区域划分(中心区、学术区、生活区等)、道路(主干道、步行道等)、边界(校园入口、校园围墙等)、标志(图书馆、教学楼、构筑物等)、节点(中心广场等),这些元素往往是校园环境中的公共场所。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规划总用地约180hm2。用地北面紧邻外环线500m生态带,东靠沙西线200m绿化带和府河500m生态带。沱江河流经校区西南角。犀浦校区强调完整有序的建筑外部空间,校园的教学区强调庄严、严谨的人文学术空间,延伸至体育运动区,成为校园的仪式性空间;另一方面设计占地面积9.23hm2的人工水域,从北部的绿岛开始,经生态绿洲到中部的扩大水域,最终汇入沱江,水系有开有合,蜿蜒曲折,将教职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教学区、文体活动区贯穿起来,统领全园,成为各大区共享的生态景观带。
校园入口是外界与校园的过渡空间,也是学校的门户空间,骑着分界、集散及交通的作用,并且有着更重要的标志性的作用。西南交大新校区的南大门按照老的唐山路矿学堂的大门作为原型放大建成,采用老唐院的大门原型加强了新老校区的文化联系,继承了老校园的历史文脉,增强了新校区大门入口的标识性作用和场所感。而在位于城市主干道沙西线上的东大门(图1),大气而庄重,对学生们和校外人员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认同感,反映整所学校的形象,展现学校悠远历史和学术权威。
图1
校园交通道路大多伴随着道路节点和广场起出现,虽然在大学校园中并非所有的道路都是步行空间,但是它却是校园规划中交通的主要职能。从“唐院大门”进来是一条笔直的道路,在一小段道路后,限定只能步行和非机动车行驶,纵贯新校区南北的道路即是交大的“交流活动轴”,以这条轴为中心,东西两侧分别设置教学楼。东校门到图书馆的人文学术轴,是学校的重要景观轴,以双向三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为中轴,两侧以微地形和植物造景。随着校园规模的增大,学生们可能要花上几十分钟的时间才能从宿舍到达目的地,先不说时间消耗较长,如果可以增加道路途中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们在心理上忽略步行时间的长短。
校园中心区的开放空间往往是校园规划中的重要节点,仅次于校园入口的形象间,一般于校园整体规划中的主要中轴线位置,在空间形态上,校园中心区开放空间由广场、公共绿地、水体等人工景观元素组成。交大校园内部有围绕犀湖布设的滨湖绿地以及东门与图书馆中轴线上的开敞广场空间,是校内人群户外交流活动的主要区域。
院落空间具有一定为围合性,既然如此,这类空间必定与建筑物关系最为紧密,一般是建筑的前院、后院,或者是几栋建筑物围合而成的院落广场空间。这类空间由于在位置上与建筑最接近,这类空间场所多半属于半私密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犀浦校区中每栋教学楼都有这类空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课后休息、活动场所。
校园盈动场地占据了开放空间中一定的规模,并且是活动频率比较高的空间形式,是人们较容易记忆的一个校园意象点,运动场可以满足校园内大学生的运动和集会。交大的运动空间较为丰富,有南北两处运动场,集各种运动类型场地于一体,较为充分的满足校内人群运动使用。
校园中最主要的景观特征就是公共绿地,而且在校园规划中,公共绿地是最受欢迎的开放空间。大学生们可以在这类空间中放松自己,不管是天然还是人工景观,优质的绿化环境总能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身处大自然、感受自然、回归自然、忘却压力。犀浦校区现状存有多数公共绿地,主要以滨河空间为主的教学区与生活区的过渡带(图2)。
校园的边缘空间般是大学与周边的分界处,多以自然地貌、围护结构、树林、绿化等元素组成。校园边缘空间是校外人群对校园环境的形象评价标准之一,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和环境的连续性。南门旁的小游园就是这样的边缘空间。
图2
笔者将调查的主题分别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园区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5份,收回问卷53份,有效问卷49份。从问卷总结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校园整体空间的感知和把握不够清晰,在校园开放空间认知中对环境的定位准确度较低。综合来看,对校园的满意度达47%,同时有4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校园环境一般,升值还有12%的学生认为校园空间较差;对校园环境的熟悉程度,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校园整体结构、道路系统熟悉掌握,但还是有12%的学生表示道路系统结构混乱。高达53%的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指出和找到目的地,44%的人要思考后指出,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校园空间的基本感知和定位是比较比较清楚的。
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的时间并不多,只有在阳光明媚的周末或闲暇时间才会选择在校园逗留学习或者交流,甚至还有38%的同学从不会在校园户外学习。大部分人群每天在校园环境内从事自发性活动的时间不超过2h,而活动时间超过2h的人群基本都是男生;另外34%的学生表示他们平时与同学们在校园户外空间交流频率较少。校园开放空间最重要的一个属性就是提供交流场所,而这些调研数据表明校园内交流事件发生率并不理想,说明交大犀浦校区虽然有很多校园开放空间,但实际形同虚设。
学生们普遍认为校园开放空间里应该有大量的绿化和自然环境。在被问及“校园内最喜欢的场所空间”时,占大部分比例的同学的选择是“犀湖”、“浙园”、“银杏大道”等有很多绿色植物和水体相关的地方,说明学生们对自然的向往,还有大部分同学喜欢运动场和商业街、服务区等功能性较强的场所活动。在被问及“若让您营造一种校园开放氛围,您会选择哪些构成元素”时,69%的同学选择了水面、草坪、林荫,他们心目中的大学校园就像是公园那样,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提供轻松愉快学习的场所。
以上这些调查问卷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校园认知和空间优化策略分析提供了基础和理论依据。
校园节点可以定义为校园内可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可以是校园道路的交叉口,也可以是校园的广场,也可以是校园的某个区域。场所的设计要考虑到满足课外活动的基本功能,要注意动静结合,尽量使场所具有文化性。设置小憩空间及设施,会让行走变得有趣,亲水空间、亭、廊、绿地等景观节点合理点缀,广场、艺术长廊等空间高潮的吸引足以使师生们驻足小坐或学习研究、娱乐生活。
“院落”空间包含围绕在建筑周边的其他空间,可能是一块场地,从校园其他开放空间到建筑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理想的状态下每一栋建筑都应该带有前院和后院,这样就能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给广大师生。“院落”空间不是单调的硬质铺地和花坛,合理安排的草坪、植物和道路设计,以及足够的视觉暗示使特定的建筑使用者能够更好地识别这个空间,并感到舒适。长発或座椅应该尽可能地围合这个空间边缘,或者布置在更大的树木周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明确的指示。
校园精神传达大学的气质和教学理念,高校传播的知识和文明也传承大学的精神。能够通过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来表达校园的这种精神,将会潜移默化的对高校的生活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校园环境的营造应注重学校历史的传承,体现人文元素。
设施是校园整体设计的微观层面,要求满足需求量的同时还要追求美观设计,一个整洁而秩序的环境才能为整体化的校园画上圆满的句号。座椅、照明灯具、指示牌、报栏、停车棚等个体服务要素,都是校园规划设计的对象和工作内容。既与环境统一协调,有独具高潮的个性艺术水平。所以,在进行这些个体要素设计之前,就要分析要本身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关系,从整体统一协调和单体要素品质方面,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进行空间认知分析,通过对校园使用者们对校园空间的主观感受的分析,总结出西南交大犀浦校区校园空间的优缺点,结合城市意象的理论探讨校园开放空间的认知和可读性,对现有的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提出优化策略和参考意见。开放空间的设计需要层次结构,而这也是为了适应校园不同交流活动发生的要求和可能性,只有完全人性化、适宜舒适的空间才能留住学生们的记忆,才会吸引人们向往,促进交流和学习。
[1][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7.
[2][丹]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25(3).
[4]欧克男.高校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