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墨然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ICU重症患者的危险性极高,具有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的特点,一旦患病,需要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措施,一旦护理不到位,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安全,应给予重点关注,受到疾病的威胁、折磨,患者极易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患者自暴自弃,依从性降低,不利于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因此,在给予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控,一旦发现患者有着产生负面心理情绪的趋势,及时实施心理辅导,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依从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ICU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对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为(51.21±1.36)岁;观察组男18例,女6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1.25±1.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安慰、鼓励、病情监护、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措施为[2]:①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引导患者完成入院手续,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沟通时应轻言细语,建立互信度,对患者病症及临床资料充分掌握,为心理护理的实施打下基础。②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滋生负面情绪,及时实施评估,然后找出导致负面情绪的原因,针对性的实施心理辅导,解决引发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的根源,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面对疾病,提高患者配合度。
观察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焦虑评分依据医院自制的焦虑评分量表采用问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评估,总分为60分,问卷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当评估所得分数越低表示焦虑症状越轻。抑郁评分依据医院自制的抑郁评分量表采用问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评估,总分为60分,问卷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当问卷评估所得分数越低表示抑郁症状越轻[3]。生活质量评分依据医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采用问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评估,总分为60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当评估所得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满意度评分依据医院自制问卷采用问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调查评估,总分为100分,问卷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当调查所得分数越低表示满意度越低。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s,分)
项目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满意度观察组(n=24) 14.26±1.24 15.04±1.23 52.24±1.25 88.54±1.01对照组(n=24) 30.25±2.57 31.24±2.65 32.35±2.54 74.44±2.15 t 4.2154 43.1245 5.0214 4.7517 P<0.05 <0.05 <0.05 <0.05
ICU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在ICU中的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实施监护,这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明显上升,易滋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针对这一现象,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非常的重要和必要。
ICU重症患者心理素质低下,依从性降低,在给予患者实施治疗操作时,不配合治疗,护理质量下降,治疗效果明显降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应给予重点关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知识认知度的提升,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的重视度明显上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患者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加快恢复速度,缩短治疗时间,因此,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值得ICU重症患者优先选用[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ICU重症患者应用。
[1]董艳芳.浅析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57-257.
[2]孙四美.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61-964.
[3]倪莹华.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1):121-122.
[4]尚应萌,李月霞,夏娟娟,等.探讨心理护理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7):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