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梅 韦岚岚 陆燕 黎颖菁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南宁 530022)
广西凭借丰富的区位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产出是“十三五”农业工作的重点[2]。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三品一标”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3]。“三品一标”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有形体现,是一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事关民生和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广西的“三品一标”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各级工作机构和“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三品一标”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到2017年底,广西种植业获农业部“三品一标”产品总数1263个,企业共416家。无论是“三品一标”企业数,还是产品数,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2003-2012年期间,无公害农产品产品个数逐年增加;2013年个数有所降低,为495个;2014-2017年又逐年增加,到2017年达889个。绿色食品认证许可产品数在2013-2017年均不断上升,到2017年底达到213个。有机食品产品数发展年度间有所波动,到2017年为10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不断增加,到2017年总数达到58个。到2017年底全区“三品一标”认证面积94.40万hm2,产量达1372万t,广西“三品一标”整体发展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1 历年广西累计获农业部“三品一标”产品数统计表单位:个
(续上表)
图1 历年累计“三品一标”产品总数分布图
图2 广西历年累计“三品一标”产品总产量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广西从2000年开始,每年累计有效“三品一标”总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至2015年底,广西累计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总产量达到最高,为2741万t。2016年到2017这两年“三品一标”总产量保持在2000万t左右。
图3 广西历年累计“三品一标”产品总面积分布图
从图3可以看出,广西从2000年开始,每年累计有效“三品一标”总面积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至2015年底,广西累计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总面积达到最高,达1344万hm2。
现阶段发展“三品一标”不仅是农业品牌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抓手,更是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影响广西“三品一标”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占比还不高,有的产品规模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地域分布上,后进的市与先进的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还有8个县(区)的“三品一标”还是空白。
“三品一标”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工作队伍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队伍人员保持稳定。近年来,随着人员轮岗、换岗等,个别区县(市)出现了新老人员交替不畅、新人员业务跟不上等问题,导致了部分企业证书得不到不及时换证而失效、证后监管工作未能及时到位,影响了“三品一标”工作的正常开展。
多年来,我区投入到“三品一标”的资金不多;企业对开发“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识不足,主体少,实力弱;一些已经发展“三品一标”的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作用,离实现“优质优价”还有差距,“三品一标”发展后劲不足。
“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其核心是用较少的农业投入品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农产品,关键点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质种子种苗选育需要科技;土壤的培肥改良需要科技;化肥农药的减量控施需要科技;绿色高效的栽培或养殖技术需要科技。但是目前,我区农业科技队伍力量不足,专业做农业科技研发的人员数量不多,缺乏一流的团队和领军人才。乡镇农办等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往往一人身兼数职,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并非农业专业出身,对农业工作不熟悉,且主要工作精力未放在农业上。农民的施肥和用药指导主要靠农资销售店,“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的科技支撑力度远远不足,特别是绿色食品,多数主体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2018年广西继续将“三品一标”工作列入设区市绩效考核的内容,各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三品一标”工作的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落实目标和责任,加强绩效考核。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振兴乡村战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支持,将“三品一标”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制订出台“三品一标”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对“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展销等的投入,在“三区三园”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产业富民等项目建设中把“三品一标”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二是推动改革创新,加速发展“三品一标”。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广泛组织、发动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产品。持续将获得“三品一标”登记认证作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名牌产品等评定的必要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做好“三品一标”空白县“脱帽”工作,实现全区协同发展。要高度重视和强化已获证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绿色食品续展认证、有机食品再认证工作,确保已有“三品一标”存量。
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建设“一个产地、一个主体、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套监管体系、一批‘三品一标’品牌”的“六个一”农产品生产基地,并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模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品一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优秀持有人和登记保护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示范创建,积极探索广西有机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基地创建和“三品一标”振兴农村基地建设工作。
将“三品一标”作为农业品牌建设重中之重,将“三品一标”作为“农业质量年”“品牌提升年”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为“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营造良好氛围。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声势,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认识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是大势所趋、竞争所逼、市场所需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通过电视、进社区、科普讲座等中老年消费者容易接受的形式,普及“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概念和知识,形成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也应加快推进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机制建设,淘汰不合格农产品,营造优胜劣汰氛围,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竞争力。
规范认证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审查标准,把好“三品一标”准入关。加强全程监管,督促“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主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使用农药、肥料等投入品,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制。强化属地管理,把“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防范风险,确保“三品一标”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立制度化、常态化“三品一标”标志市场监察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冒用认证标识的违法行为,规范认证产品标志使用,切实维护“三品一标”的社会公信力和良好品牌形象。逐步建立完善“三品一标”用标主体诚信档案,把产品抽检不合格、生产档案记录不健全、违规使用农药肥料、违规使用标识等用标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三品一标”发展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对整个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各级工作机构应尽量保持“三品一标”工作队伍人员稳定,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在不得已出现人员变动时,应做好新老人员的交替衔接,并在平时注重新人培养,确保人员换岗工作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