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才 韦茁萍 廖晋楠 黄云柳 韦旅研 陈景飞
(1.广西河池民族农业学校,广西河池 546300;2.宜州市廖哥山食用菌合作社 546300)
河池是全国瞩目的蚕桑生产大市,种桑养蚕的农业废弃桑枝年产达70万吨以上。2016年宜州区廖哥山食用菌合作社检测桑枝粉时发现含硒在0.05mg/kg左右,2017年广西富硒农产品协会对宜州区多家合作社种植的桑枝秀珍菇进行测定,硒含量在0.178mg/kg左右,按广西富硒协会标准,宜州产桑枝秀珍菇硒含量在0.15~2.0mg/kg范围内,即符合富硒食用菌标准,目前已有三家合作社获得富硒秀珍菇证书。因此,河池市可利用桑枝种植出大量的天然富硒秀珍菇,富硒桑枝秀珍菇已成为河池市亟待开发的高端食用菌产品。
秀珍菇生产时是通过人为制造温差剌激出菇,可多潮次生产。受栽培技术、基质配方和潮次的影响,秀珍菇子实体中硒含量变化较大,而产品中硒含量又是判断富硒食用菌重要标准。宜州区产桑枝秀珍菇硒含量仅高于富硒食用菌下限标准的0.028mg/kg左右,硒含量属中下偏低。因此,为获得稳定的优质富硒秀珍菇产品,有必要对桑枝秀珍菇富硒特性和配方进行研究探讨,本试验以当地普遍采用的桑枝配方比例为对照,研究各潮次桑枝秀珍菇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必要时添加硒肥后,硒肥浓度对桑枝秀珍菇菌丝和产量的有何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最佳的种植方案。
①供试菌种:台秀57号,产于福建省罗源县,高温型出菇温度:25~35℃。
②栽培原料:取新鲜、无霉变桑枝粉,粉碎粒径3~5毫米,来源于河池市宜州区同德乡,硒含量:0.05mg/kg。收购新鲜桑枝、杂木粉碎后,堆置淋水发酵20天,中途翻堆2次,待基质变暗褐色后用于菌包制作。
③硒肥:由桂林桂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北京中农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生产的螯合态硒肥“聚福硒”,硒元素浓度:0.2%。
1.2.1 试验配方 ①平板PDA培养基+硒肥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硒肥浓度依次设 0、1、3、5、7、10、15、20、25、30(单位:毫微克/mL,共10个水平三个重复处理。
②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对照配方为桑枝屑47%,杂木屑38%,麸皮12%,石灰2%,轻质碳酸钙l%,硒肥配方按用量设置1个对照和5个硒添加水平,见表1。
表1 栽培种原料配言表
1.2.2 平板菌丝生长试验观察 每平板置入30毫升培养基,高压灭菌冷却后取直径为5mm的秀珍菇菌丝块,置于平板培养基中部,在24~25℃恒温箱中倒置培养。接种后第三天,观察菌落长势、密度和色泽,菌丝长势用“+”表示,“+”长势最弱,“+++”表示长势最强。第七天测量菌落外缘直径,计算出菌丝日平均生长量和生长抑制率研究硒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1.2.3 栽培种配方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在宜州区廖哥山食用菌合作社。按表1共6个配方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每处理100包,3次重复共1800包,统一放2号大棚第7出菇库中第4,5排,以保证试验环境的一致性。
1.2.4 栽培与管理 栽培种生产时,将称量好的原材料人工预混好,各处理添加剂溶于20kg水中,再分三次加入料中搅拌,拌匀后用黑宝牌双冲压装包机制袋。为避免各处理之间交叉污染,制袋时从对照开始按浓度由低到高顺序生产,生产完每一处理菌包后将装包机清洗干净,再开始下一处理菌包生产。试验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7cm×33cm×0.005cm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量为干料0.5kg,严格控制含水量65%。常压高温灭菌10小时,栽培灭菌接种后统一置大棚内避光培养菌丝。
接种两天后观察菌丝萌发吃料情况,待菌丝吃料走满开口处0.5cm后,每配方随机抽样12袋统一画线做标记,观测菌丝长势(用+表示,分三个等级)、生长速度(单位cm.d-1)。
1.2.5 秀珍菇测产及硒、重金属含量分析 桑枝秀珍菇采用人工制冷条件下,可采菇6~7个潮次。本试验统计前3潮菇产量和硒含量栓测,转潮期统一设定为15天,转潮期间每天喷水两次。菇体成熟后叶片展开4~5cm品相最佳时采收,产量统计包括步菇蕾、商品等级菇和残次菇,采收时连同菌脚收取后称鲜重,对产量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取前三潮产量依据GB5009,93-2017标准,检测产品中硒及重金属镉、铅含量。
试验数据表明,PDA平板培养基中硒的浓度在1~7μg/mL范围内和对照相比无太大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粗壮浓白,长势旺盛。当PDA培养基中硒浓度增至10μg/mL以上时,硒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抑制率逐步提高,首先从菌落中部开始,菌丝颜色变淡黄、稀疏、倒伏;浓度增至25μg/mL时,菌丝先是在原培养基上及周边萌发生长,但难以定植,菌丝生长缓慢抑制率提高;当浓度增至50μg/mL时,菌丝则难定植生长并死亡(见表2)。
表2 PDA平板培养基秀珍菇菌丝生产长记载表
表3 栽培种菌丝生长抑制率及鲜菇产量表
秀珍菇菌丝在PDA培养基上对硒浓度的表现极为敏感,但在栽培种菌包上的生长上耐受力较强,试验表明硒浓度在c1~c5相对较大的浓度变化范围内,对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并无影响,菌丝生长速率上差异不显著。鲜菇产量生物统计结果表明,除c1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见表3),但无明显规律可循,视为试验误差所致(见表4)。
表4 不同配方培养鲜菇产量
从检验结果看,使用硒添加剂后,桑枝秀珍菇中硒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且随着采收潮次的增加,菇体中硒含量不降反增,第三潮与第一潮硒含量以对照增幅最大(3倍),其他各处理增由点到面1.5~2倍左右(见表5)。
表5 各处理前三潮菇体硒含量检测表(mg/kg)
3.1 平板PDA培养中硒对秀珍菇菌丝生长影响明显,影响的浓度范围极窄,当培养基中硒浓度10μg/mL时,开始影响秀珍菇菌丝生长,当浓度达30μg/mL以上时,难以萌发定植,并出现秀珍菇菌丝死亡现象。
3.2 在栽培种加硒添加剂时,对秀珍菇菌丝的影响不明显,对比试验表明秀珍菇产品中硒含量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对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无影响,统计检验差异不显著。
3.3 在栽培基质含硒0.05 mg/kg条件下,可以生产天然的富硒桑枝秀珍菇,但检测结果表明,桑枝秀珍菇中硒浓度较低,处于标准的下限值左右。
3.4 随着秀珍菇的潮次增加,秀珍菇中硒含量反而有所增加。在栽培种中添加硒元素是获得稳定的富硒秀珍菇有效手段,硒添加的浓度范围应在处理c1~c2范围内,过高过低都易产生硒含量不合格产品。
3.5 桑枝富硒秀珍菇硒工厂化生产时,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准确控制用量,先用水溶解添加剂并多次少量加入拌匀,否则会因局部添加剂浓度过高极易造成秀珍菇硒含量严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