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眉
摘要: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三部小说《百种神秘感官》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中体现的作者“世界共同体”的伦理思想。小说主人公在经历各种关系从最初冲突到最终融合过程中,不断加深自我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升华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寓含了谭恩美的伦理追求:人与人从分离走向融合,不同文化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促进。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谭恩美;《百种神秘感官》;分离;融合
一、谭恩美与《百种神秘感官》
谭恩美被认为是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其作品在中美均受到广泛关注。她小说人物大多为出生于中国移民家庭的女性,她擅长描述和分析隔代女性人物由于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交流障碍及矛盾。
《百种神秘感官》是她的第三部小说,发表于1995年。该部小说秉承了她前两部小说多元文化背景交织的特点,以其优美的语言及出色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评论界的关注和赞誉,连续三个月位居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小说讲述了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之间的故事。谭恩美借助鬼神元素,为故事设定了前世(19世纪中国偏远小山村长棉)和今生(20世纪美国旧金山)的场景,为读者展现了奥利维亚(前世为出生于美国传教士家庭的班纳小姐)与邝(前世为出生于中国农村的纳努姆)之间跨越两个世纪、两大洲的姐妹情谊。
二、文学伦理学与《百种神秘感官》
自2004年中国学界首次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来,从该角度解读文学作品逐渐受到学界关注。聂珍钊教授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典型地、集中地反映人类社会道德现象,描写了社会存在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也就必然可以成为伦理学研究的对象”[1]。文学伦理学的基本功能就是理解和阐释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相关现象,讨论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文学长期以来作为表达人类道德情感和伦理观念的手段,影响着人类生活。
“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体现其对人们意识中真相和道德价值的关注”[2]。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对话的展开和人物形象塑造,以谴责、宣扬或者是同情的方式,并有意识无意识将自己的道德观点及理想植入作品中。
《百种神秘感官》通过探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成员之间从最初的冲突到最终的融合,反映了人与人、主流文化与异域文化交融的可能性。
三、冲突
(一)奥莉维亚与邝姐妹关系冲突
成长于中国桂林长棉村(前工业文明环境)的邝,对自然有着最原始的感悟,她声称拥有一百种类似动物本能的神秘直觉。她用不流畅的英语向奥利维亚讲述她的神秘直觉和通灵能力,却被成长于工业文明社会的奥利维亚误解。因此,奥利维亚没有遵守保守秘密的承诺,导致邝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此外,奥利维亚还认为邝怪异的举止、古怪的着装以及那些愚蠢的问题,让她成为“耻辱和丢脸专家”(“an expert on public humiliation and shame”(10))[3]。她不理解邝关于“家庭”、“爱”的观念,不愿意承认因为邝的到来让她意识到自身异于她所成长的美国主流社会的“中国”部分,因此,她憎恨邝。
邝与奥利维亚最初的矛盾冲突,体现了奥利维亚代表了美国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与邝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因为,奥利维亚在邝的通灵事件以后,将人分成两派,一部分是正常的(她和美国人),另一部分是不正常的(邝和中国人),奥利维亚对邝的不理解,也表露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异域文化的排斥。
(二)奥利维亚与西蒙的婚姻关系冲突
谭恩美将奥利维亚塑造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形象,中国姐姐邝的到来和白人母亲角色的缺失,加剧了她的不安全感和身份危机意识,并为其婚姻的破裂埋下伏笔。表面上看,奥利维亚与西蒙婚姻关系和谐,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他们的婚姻潜藏着多重危机。奥利维亚与西蒙同在广告行业工作,但在奥利维亚看来,他们更像是事业的合伙人、室友,而不是灵魂伴侣。奥利维亚曾感叹到:“我们两个人构成的整体,超越不了作为个人的部分的总和”(“Our whole wasnt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our parts.”(112))[3]。在个人主义盛行和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美国社会,他们的爱和希望逐渐消散。
奥利维亚无意中翻看了西蒙的日记成为其婚姻破灭的导火索。日记记载着西蒙与其前女友伊莉莎的爱情。奥利维亚认为自己付出的爱超过了西蒙的付出,为避免再次遭受伤害,她将自己隔绝起来,不再敞开心扉。然而事实却如西蒙所说:“你只不过是利用伊莉莎作为你缺乏安全感本质的替罪羊而已,你把自己的猜忌全部投射到她的身上”(“You use Elza as a scapegoat for all your insecurities[…]you project every doubt about yourself onto her[…]”(271))[3]。
与西蒙婚姻关系的破裂、对邝的排斥、对美国社会的沮丧等多重因素,让奥利维亚彻底迷失了自我,她困惑于自己究竟是西蒙的妻子还是其事业合伙人,迷失在自己的“中国”血缘和美国社会公民的身份认同中,她开始怀疑自我对生活的认知,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四、和解
(一)奥莉维亚与鄺姐妹关系的和解
由于奥利维亚白人母亲家庭角色的缺失,邝作为长姐一直扮演着母亲的角色,坚守并传达着自己关于“家庭”和“爱”的观念。为了帮奥利维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爱和希望,邝讲述了她和奥利维亚在前世发生的故事,不管奥利维亚怎样排斥她,邝始终愿意成为她的守护人,最后,奥利维亚也不得不承认邝“更像自己的母亲”(“shes been more like a mother to me than my real one.”(19))[3]。
邝那些跨越时间和空间,充满爱和希望的鬼神故事,以及邝的中国语言和文化元素也对奥利维亚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奥利维亚不断成熟,她开始理解邝一直倡导的中国文化中关于“爱”和“家庭”的观念,并重新审视自我属于“中国”的部分。长棉之行后,奥利维亚最终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邝的姓氏“李”,象征了奥利维尔亚不仅承认自己的“中国”自我,也让她意识到邝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信仰也是另一种发现生命真谛、探索自然世界的智慧。
代表美国文化的奥利维亚与代表中国文化的邝之间最终和解,象征了中美文化融合的可能性,这也与文学伦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当下伦理批评的最高要义是个人的人类的、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和谐达成”[4],即人与人、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二)奥利维亚与西蒙婚姻的复合
在邝的周旋下,奥利维亚和西蒙与邝三人一起回到中国长棉,邝坚信这是他们前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人们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俗,他们可以自由地抛开工业文明社会规范的枷锁,亲近自然和他人。奥利维亚第一次感觉到感到,在长棉这个亦幻亦真的地方:“那层把我生命分成两个部分的膜终于消失”(“the membrane separating the two halves of my[Olivias]life has finally been shed”(185))[3],她对前世的记忆开始复苏。更让奥利维亚费解的是,她和西蒙越是抛开理性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越亲近,从未如此发现自己属于彼此。西蒙在探索长棉洞穴的途中走丢,让奥利维亚第一次意识到,他对西蒙的爱。最终,邝遵守前世承诺,牺牲自己换回了西蒙。
奥利维亚的中国之行,不仅让她与邝及西蒙达成和解,也让她找到自我,她抛弃了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偏见,努力平衡自我的“中国”和“美国”元素。她试图综合东方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将邝那些看似毫无逻辑的世界认知方式与美国人现实主义的认知观念相结合,产生了看待世界和生命的全新认知和角度,给予自我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五、结语
谭恩美出生于美国华裔家庭,深受中美两国文化的影响。她虽然接受西方教育,成长于白人社会,但她仍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文化元素通过人际关系框架贯穿于她的作品中。在《百种神秘感官》中,谭恩美刻画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并在最初的冲突到最终的和解过程中,谭恩美成功地传达了主流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互取长短,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
[2]Brawer,S.S.Karl Marx and World Literature[M].Beijing:Joint Publishing House.1980.
[3]Tan.Amy.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4.10.19.112.185.271.
[4]劉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当下性质[J].外国文学研究,2005(1):22.
(作者单位:成都学院(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