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定
摘要:由于身份地位、环境的影响,身处风月场所的杜十娘本来就有着不正的世界观,但心中仍有一丝希望,李甲点燃了其希望之灯,杜十娘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根救命的稻草,但随着自己尚未完全放弃风花雪月的念头,或是心有不甘,渐渐导致情感破灭,最后已死明志,那么,究竟是谁害死了杜十娘,又是什么使其人生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关键词:杜十娘;三言二拍;女性;冯梦龙;人生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名妓杜十娘哀婉动人的悲剧故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宁可反抗而死,不可屈辱而活的性格,不可动摇的理想、抱负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为了维护人的尊严,敢于殉身明智的气魄,这无不使杜十娘成为千古佳人。
一、杜十娘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美丽善良、轻财好义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其中写出了十娘的外在美貌,也用“无暇玉”喻出了十娘的内在心灵之美。她不因李甲没钱了就不爱,反而“手头愈短,心头愈热”,甚至在老鸨奚落怒斥李甲时,帮其说话,可见其纯洁善良的品质。
十娘在李甲筹不齐三百金时,自掏一百五十金赠与李甲,在渡头李甲囊中分文未剩时又赠五十两白银,甚至于十娘投江死后,因感柳遇春当时一百五十金的恩情,托渔人奉至小匣,其中明珠异宝,无价之珍,可见十娘的轻財好义。
(二)聪敏机智、敢于争取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这其中,自然养成了十娘聪敏机智的性子。选上李甲,对他也并非毫无保留,而且当其与李甲离开之时,姐妹们送来百宝箱,十娘依然没有对李甲实言相告。就在李甲踌躇之时,她只含糊地说:“承姊妹高情……亦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费。”此番举动足可看出十娘的机智。
老鸨一句“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的气话,十娘便抓住紧逼不舍,以此来取得赎身机会。在老鸨儿似有悔意时,十娘立即表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儿即刻自尽”,使鸨儿“人财两失”。这样一来,鸨儿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由十娘从良。并且,十娘没有把百宝箱留在自己房中,而是放在姐妹房中,可见她早看透了老鸨的本性,可见十娘的聪敏机智,未雨绸缪。
在赎身这一过程中,十娘无不积极主动,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的生活,并不是被动的等待施舍,敢于主动争取,值得敬佩。
(三)刚强坚定、决绝果断
“千辛万苦,历尽艰难”,怀着愉悦的心情同李甲一起乘船远行归家。可是就是在这极度幸福之季,突然得知自己被卖了,犹如五雷轰顶。从幸福的顶峰跌至谷底,杜十娘唯有冷笑数声!当看透了李甲,看透了世情之后,又怎能指望用百宝箱来挽救自己,让自己再次成为别人的附属品!理想破灭,尘世间,再无一点留恋,又怎能不去走那可怕的路!所以她镇定下来,梳洗打扮,准备着最后的抗争。而十娘投江前痛斥李甲的话是十娘隐忍爆发的高潮:“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抱持宝匣,江心一跳。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
(四)渴望至死不渝的爱情
在风月场所多年,看惯了世态炎凉,所谓的海誓山盟,不过是寻花问柳的匆匆过客们的虚情假意,因此杜十娘有些过于世故,内心也变得薄于人情,接客时的片刻欢愉,不过是强颜欢笑,始终也掩盖不住作为一个风尘女子,寄人篱下的痛苦,内心的极度凄怆!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也许容颜老去、香消玉殒之时,就是其解脱之日,加之身处男尊女卑的时代,正常的“良家妇女”地位都十分低下,更何况是杜十娘!因此,杜十娘只能沦为权贵们吟风弄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属品!
虽然每日浓妆艳抹,亭台舞榭,但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现实确是不能改变,因此,还有什么比一份简单幸福的生活重要,还有什么比一颗真心对自己的赤子之心重要!在人性的善恶,金钱的诱惑与对未来的憧憬三者关系上,杜十娘则处于十分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为了生存,不得不委身作陪,另一方面,自己内心极度的痛苦,同时,又不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因此“杜十娘追求的是一种与利害无关的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这情感的归结点不过是得到正常的怜惜和社会的尊重罢了。
二、人生观的形成
要探讨杜十娘的人生观转变的原因,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杜十娘的人生观是什么、它是怎么样形成的,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后来慢慢改变了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上述的上文关于的分析,再结合文本本身,我们大致可以将杜十娘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初期:强颜欢笑,接客待人,吟风弄月的工具,残留希望;
后期:称心如意,得遇郎君,游历江湖的佳人,憧憬白头;
死前:人情冷暖,看尽世人,矢志不渝的孤心,身赴清池。
三、悲剧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畸形的世界观;世道艰险,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为杜十娘的一生笼罩了一层厚厚的社会悲剧意味。故而,她急需尽快的脱离苦海,而百宝箱则是杜十娘的额外保障,当然也是属于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非一心一意之情,她是绝对不会显现出来,故而,百宝箱在,佳人在;百宝箱沉,伊人殒!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将百宝箱的实情告诉李甲,难道李甲最终就不会抛弃杜十娘了么?答案是否定的,李甲所抛弃的并不是杜十娘,而是具有和杜十娘一样身份、地位的这一类广大女性。所以,即便没有这样一个软弱的李甲出现,也有另外一个,甚至几个李甲出现,悲剧不可避免。
2.不平等的爱情观和钱色交易背后的心酸;李甲与杜十娘之情,一则感情本身基础并不牢靠,主要是建立在给妓女赎身的主从关系上,地位不平等。这一点上看,不管赎金是谁所出,李甲占据主动地位,杜十娘则是一个从属的被动地位,这就决定了两人之间从一开始就不平等关系,奠定了两人日后悲剧的基调,就算最终李甲娶了杜十娘,也不可能做正室,也只能永远以一个妾的身份生活。更重要的是,李杜两人的情感体现了钱色交易背后的心酸,关于赎身的问题上,老鸨的阴险老辣、姐妹们的羡慕、李甲的面容、杜十娘的心理等生动的描摹,可谓一场钱色交易,铜臭十足,画尽人情风貌,社会群态百丑。
3.各有所需的心理,不坦诚的感情;杜十娘真的爱李甲么?纵然最后以死明志,但要明确,杜十娘之死,只是对这个时代、社会绝望,不想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侮辱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反抗!既然如此,那么起初她选择李甲为了是什么?当然是为了“从良”,而且是主动的“从良”,从牢笼中解脱出来,通过李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拥有一个正常人的身份,这才是杜十娘的最終目的,这才是杜十娘“所图”之事。至于李甲是否深情,则是杜十娘是否准备将百宝箱的实情坦言告诉李甲的考验,可惜,李甲并未通过这个考验。反观李甲,他所图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垂涎杜十娘之美色,为贪图一时美色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贪图长时间的美色,为杜十娘赎身;同样为了自身前途,也为了寻求下一个更好的美色,内心挣扎后抛弃了杜十娘。这便是李甲之“所图”。
同时,双方在感情上一味的试探,不仅没有坦诚相待,而且互有芥蒂,李甲不愿说出心中的苦闷,杜十娘也不愿吐露自己真正的心声,而是一再的试探李甲,使得这段本身不稳的感情变得更加的脆弱!既然如此,又如何能相守一生!
4.情郎负心,岸上看客们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杜十娘悲剧的结局;李甲负心,除了双方互有芥蒂、不稳的情感基础外,更多的是受到外界的阻挠——外人孙富的教唆、封建礼教的压迫、社会现实的残酷、财富的诱惑,加上事发之后李甲未能及时安慰杜十娘,使得岸上看客们各怀鬼胎,有看热闹的、有叹息的、有对美色垂涎三尺的、有觊觎财宝的......,如此境地,试问:杜十娘又有何面目再生活下去,又有何勇气再去相信这个世界,去相信世间之人,更何况是去寻找那一份真正的感情!
(二)主观原因
1.倾国倾城的形体之美与戴着镣铐的叛逆者造就了杜十娘的性格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说,美貌就是其一切的来源,钱财也好,情感也罢,莫不是其容貌背后的价值,也是其最有利的“生产条件”。同时,杜十娘的追求,叛逆都是建立在这基础之上,也就随之形成了自己大胆又小心、过于追求完美的矛盾性格,也许,杜十娘并没有做好“从良”的准备,或者,“从良”的时机尚未到来。
2.为情所累,生无可恋;李甲的抛弃对杜十娘的打击是致命的,以杜十娘对社会、人性清醒的认识,她也许想到以后可能会被抛弃,但到那时,她已经“从良”成功,拥有了正常人的身份地位,况且也经历了一场自己真正渴望的爱情,真到那时,也是无怨无悔!可正处热恋之中的抛弃,是杜十娘万万没有料到的,只能冷笑几声,道尽了心中的绝望与凄怆!
3.钟情于心,为情所伤,没有目标;李甲的行为虽然让杜十娘伤心欲绝,但在那个时代,抛弃妓女只不过是司空见惯之事,杜十娘也没有必要沉江明志,但为了守护心中仅有的一片净土,坚持钟情“心上人”的情爱观,杜十娘“必须”死。这个“心上人”不是李甲,不是看客,更不是孙富,而是她心中仅存下的一丝希望,与其没有尊严的活着,不如怀揣这希望离世!同时,也是她换一种方式报复李甲,孙富为代表的封建纨绔子弟的方式。杜十娘具有身处最底层妇女渴望自由平等的典型意义,李甲、孙富又何尝不是封建子弟唯利是图,重利轻离的典型代表!这是杜十娘对世道的反抗,对人性的反抗,对自由向往的过程中做出的生死较量!杜十娘的悲剧不是简单的个人情爱之悲,而是一种社会的,普遍存在的千古一哭,万艳同悲!正是受到这种普遍的集体无意识的支配才酿成了十娘的悲剧。
四、杜十娘寄托了冯梦龙什么样的感情
杜十娘世界观的转变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转变的代价是生命的消亡,香消玉殒,自我的解脱。杜十娘之死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悲剧,性格悲剧,爱情悲剧,世态炎凉之悲,作为“情教教主”的冯梦龙,对于此等社会现象的强烈控诉,从杜十娘这个个别事例出发,写进文学,成为了文学形象,作者将其上升为整个社会现象,并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百态,人物风情,成为了反映当时市井生活,鞭挞群丑强有力的工具,使千万读者在读完后不进感慨,身处混浊之世,世间又何止一位杜十娘,实有千千万万杜十娘仍失陷于风月,迷失于尘世,寻求着希望!
由此观之,在杜十娘一生之中形成了三个世界观,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初期:强颜欢笑,接客待人,吟风弄月的工具,一滴希望使其忧;后期:称心如意,得遇郎君,游历江湖的佳人,满怀憧憬到白头;死前:人情冷暖,看尽世人,矢志不渝的孤心,天下乌鸦一般黑。世界观的转变也是杜十娘对社会认识的转变,更是冯梦龙内心强烈的控诉与呼声!
五、总结
杜十娘是封建社会底层妇女,身份低微,属于钱色交易的附属品。但她并没有自轻自贱,反而一直追求一种不为金钱和利害所左右的人际关系,她要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她也不肯用百宝箱苟全得到幸福,不肯接受被买卖的命运等种种举动,她要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纯真爱情。而当这一切破灭时,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决然的以死抗争。她对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的追求,对那种无关利害的美好情感的孜孜以求,是她身上永远的闪光点,永远为人们敬仰,零落成泥碾作尘,沉江悲情洞穹霄,不愧为千古奇女子!
参考文献:
[1]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M].警世通言.
[2]肖旭.独特做法独特性格[J].作品赏析,2006.
[3]余慧生.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J].名作赏析,2000.
[4]石麟.话本小说通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5]李爱华《千古风尘一女侠,沉江悲情洞穹霄——试论杜十娘独立人格的三重意蕴》[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季丹.浅谈杜十娘人物形象的悲剧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学艺术,2010.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