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2018-03-14 10:17盛日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二聚体血浆阴性

盛日华

莒南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山东莒县 276600

在临床血管外科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常见病,具有起病急[1]以及病情严重等特点,易导致肺动脉栓塞。血浆D-二聚体属于特异性降解产物,其主要是由交联纤维蛋白通过纤溶酶水解后形成的,为血栓形成的关键指标,在临床血栓性疾病检查中应用广泛。当下已有诸多研究指出对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诊断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2],基于此,现就对该院在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4例DVT患者与34名健康志愿者依次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情况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34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DVT,纳为干预组,其中15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最小年龄 32 岁,最大 69 岁,年龄均值(61.85±3.46)岁;同一时间内选取34名于该院接受常规体检且显示健康的志愿者纳为参照组,其中女17名,男性17名,年龄最小 30岁,最大 71岁,年龄均值(61.63±3.51)岁。 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纳入标准:①所选干预组全部确诊为DVT,且符合WHO有关DVT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均为下肢疼痛、肿胀明显,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均大于2 cm米;③均满足血浆D-二聚体检测指征;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多项治疗风险与过敏体质者;②伴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与全身感染者;③精神疾病,伴有严重肾、心、肺与肝等器质性病变者;④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妇女;⑤小腿纤维组织炎与损伤性血肿;⑥急性淋巴管炎与动脉栓塞等疾病者。

1.2 方法

对所选研究对象抽取1 mL空腹静脉血进行抽取,于普通试管中放置,通过3 000 r/min的速率离心10 min,将血清分离同时放置在-20℃的冰箱中存放以待备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样本的测定。测定时选取免疫比浊法,同时应用美国Beckmann公司提供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样本中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实施测定,所有测定试剂均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测定时均严格遵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

1.3 效果评价(观察)

检测指标:对两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实施检测,其标准值参考范围为500 μg/L,其中阳性:不低于500 μg/L;阴性:低于 500 μg/L。 详细记录两组相关指标,同时作比较。对干预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展开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对该组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展开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参照组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干预组对比明显要低得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s),g/L]

表1 参照组与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s),g/L]

组别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照组(n=34)干预组(n=34)t值P值172.48±12.85 1 257.18±135.40 46.503 3 0.000 0

2.2 干预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情况分析

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检测干预组血浆浆D-二聚体水平34例(100.00%)敏感性,18例(52.9%)特异性;100例(100.00%)阴性预期值,30例(88.2%)阳性预期值。

3 讨论

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抗凝和凝血之间的平衡能够维持血管内血液处于液体状态,一旦凝血系统处于优势地位,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会产生交联纤维蛋白,促使红细胞与血小板凝聚异常,进而引起异常凝血,即血栓形成。在上述过程中,激活纤溶系统后[3]其形成的纤溶酶通过降解交联纤维蛋白进而产生多种多聚体,其中D-二聚体便属于其最小降解产物。

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因在于血管损伤、静脉淤滞以及血管高凝状态等等,但在临床实际中,常常是因多种因素引起DVT,并且大部分患者初次发作时危险因素不明显。血浆D-二聚体在机体血浆内的水平能够反映纤溶酶及凝血酶的活性,若其出现增高情况则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此外,其同样是血栓形成关键检验指标,可在肺栓塞、凝血障碍及静脉血栓等症状的检验中起到重要作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时具有操作简单且快速的优点,检测时能够有效筛查疑似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确保健康病例能够尽快排除;并且对于确诊的患者可有效科学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制定出针对性改善方案。该研究结果提示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为 (1 257.18±135.40)g/L,与参照组的(172.48±12.8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 可明显升高 D-二聚体的含量;此外,干预组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期值均达到100.00%,而特异性为52.9%、阳性预期值为88.2%,与黄雪珍等[4]研究结果基本上接近,表明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积极作用,亦证实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实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均较高,临床推荐价值高,建议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二聚体血浆阴性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