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春慧
济宁汶上人民医院产一科,山东济宁 272504
产后尿潴留是产妇完成生产后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该疾病是指在产妇接受生产后6 h内膀胱充盈且存在憋胀感,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100 mL,但不能自主进行排尿或排尿相对困难的情况[1]。产后尿潴留可导致患者膀胱不适以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影响患者的宫缩,最终导致患者产后出血,对患者的产后产生不利影响[2]。为改善产后尿潴留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该文特此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实施生产的4 000例产妇中出现的12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展开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该组研究所涉及的样本对象均选自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的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9.4±2.3)岁,孕周为 36~40 周,平均孕周为(37.4±0.5)周,初产妇为42例,经产妇18例;乙组患者的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9.7±2.1)岁,孕周为 37~41 周,平均孕周为(37.9±0.4)周,初产妇为 40例,经产妇 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后续对比。
甲组患者实施常规尿潴留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为:给接受分娩的产妇及时地进食,并饮用温水,向患者讲解产后6 h内及时排尿的重要性,做好督促患者及时排尿的工作。乙组患者则在次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康复治疗仪治疗,具体的措施为:①待患者返回病房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训练,盆底肌肉持续收缩10 s,收缩顺序为肛门→尿道→阴道,使其产生盆底肌被提升的感觉,随后放松5 s,如此反复练习,10 min为1组,2组/h。②使用康复治疗仪(产后宝 TZ-CH200A),为患者介绍仪器的使用目的、使用方法等,根据仪器的说明将两片电极片做好连接的同时,涂上耦合剂,将其放置在患者的骶尾部和脐耻之间,做好固定之后将其调节到产妇可耐受的最大值进行15 min的常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鼓励产妇进行排尿。
对两组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作记录,并将数据实施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分为3级,分别为疗效显著,一般有效以及无效果。利用腹部叩诊法联合彩超观察患者膀胱的充盈度,如治疗后仍不能进行自主排尿或尿液残留量仍超过100 mL的则视为治疗无效。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t值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甲组患者表现为疗效显著的为37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85.0%,而乙组疗效显著的有45例,总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6.7%,乙组明显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乙组患者实现首次排尿所需时间为(227.38±59.14)min,而甲组患者所用时间为(297.44±61.57)min,乙组患者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不仅会使患者的子宫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乳汁的分泌。若给患者留置导尿管也会容易导致发生尿路感染,不利于患者的产后康复[3]。产后尿潴留作为生产结束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发病原因有[4]:产道以及会阴的撕裂疼痛造成尿道产生痉挛,致使排尿困难;其次,因为产妇对于卧床排尿的抗拒或不习惯而不愿排尿也会导致尿潴留的发生;由于膀胱后壁在产妇生产时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导致其中部分功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障碍而促使尿潴留的形成,再者,产妇在围产期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镇痛药降低了肌肉的张力,影响其收缩功能等。因此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时造成膀胱损伤或尿道组织的神经纤维发生改变等。故此,若要促使产妇产后顺利排尿的关键还是需对实施早期有效治疗方案。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在保留导尿的情况下进行对症处理,而现下的临床干预治疗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包括了解其病史在内的全面评估[5],对其运用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此方案可以积极消除发病的诱因,比如在产后及时进食以及饮水等,功能训练以及康复治疗仪的使用也会使产妇增强排尿的信心,功能训练可促进产妇产后的自主排尿等。
在该组的研究中,使用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的乙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甲组的85.0%(P<0.05),说明乙组的治疗方案较佳,治疗效果湘桂较好;在患者实现首次排尿的用时为(227.38±59.14)min,明显优于甲组(P<0.05),说明乙组方案可缩短患者实现排尿所需时间,加速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实施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缩短患者实现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