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03-14 06:38:31吴润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交锁髓内动力

吴润福

高青县中医医院骨科,山东淄博 256300

下肢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干骨折属于下肢骨折中的常见类型,骨折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各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现阶段在下肢骨折治疗中有较多的方法,但是患者对于骨折后恢复效果以及愈合时间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1]。基于此,该文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对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相关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骨折,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 21~76 岁,平均年龄(57.8±4.3)岁,在骨折部位方面,24例胫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其中左侧骨折25例,右侧骨折19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 例,年龄 23~75 岁,平均年龄(57.6±4.5)岁,在骨折部位方面,27例胫骨骨折,17例股骨骨折;其中左侧骨折26例,右侧骨折1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X线、CT检查等综合确诊。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通过检查,在各项指标满足要求下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具体的就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术中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根据手术部位依次将骨折部位的皮肤组织切开,最终将骨折部位切开,并将大小合适的交锁髓内钉置于扩大髓腔内,对交锁髓内钉两端进行有效固定。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以及干预。观察组在手术完成后第6周,实施动力化治疗,将早期内固定部位切开,将置入的交锁髓内钉取出,从而实现动力固定,在动力固定后做好临床指导,密切关注患者骨折部位的骨痂形成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12.0±1.0)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好相关参数[2]。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有:①治疗总有效率;②骨折愈合时间;③治疗后VAS评分;④并发症总发生情况。

1.4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依据Johner-W ruhs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情况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3]。

1.5 统计方法

依据观察指标完成各类参数的整理,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骨折愈合以及VAS评分的表示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t或者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结合表中数据,观察组以90.9%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75.0%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骨折愈合时间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5.15±1.04)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28±1.15)周,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后VAS评分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对应的VAS评分为(2.1±0.4)分;而对照组对应的VAS评分为(4.0±0.8)分,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1例感染(2.3%);对照组中3例感染(6.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36%),3例出现褥疮(6.8%),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作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在造成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的同时还会使得患者失去正常的下肢活动功能,尽管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已经不是难题,但是在治疗后患者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同时交锁髓内钉在固定中可能出现固定不牢固、骨不连等问题,因而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加速骨性愈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4]。

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了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也就是在交锁髓内钉治疗6周后,根据患者情况,去掉一个或者是两个髓内钉固定装置,这样当患者在活动的时候,骨头能够不受限制,并与骨头断端之间产生压力,解除了患者在活动中固定装置对骨头活动的阻碍,使得骨头参与到正常的受力,依靠骨折部位和骨段断的挤压加速愈合,保证骨性愈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相对于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的愈合时间提前,骨性愈合优良率较高,此外,降低术后疼痛,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显示了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在下肢骨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

下肢骨折患者在应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过程中,需要保证骨折部位已经处于愈合状态,此外,在动力化后应密切关注骨痂的变化情况,避免出现再次骨折。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保证治疗效果,加速患者骨性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交锁髓内动力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16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