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作者认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抽象,重理论轻实践等相关现状,应采用案例法教学,将抽象的名词术语具体化;采用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法,将实践落实到每个章节;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多种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案例法;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31
作者简介:顾赛君(1986—),女,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塑料模具设计。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知识点多且抽象、理解难度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标准多、符号多、概念多、术语多,知识点抽象且实践性强,学生理解难度大,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教学效果较差,且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即难以将机械零件各参数的精度要求,正确合理地标注在图样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2.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重理论而缺少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导致知识点难以落到实际,显得抽象而缥缈,使这门课更加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至于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虽对互换性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中仍然不会用。
3.各部分知识点的连贯性较弱
目前该门课程的教材很多,章节的安排各不相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相对较为薄弱,也为学生的融会贯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发掘相应的解决教学改革措施
1.引入案例法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在案例的选择时,必须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并且能覆盖互换性课程相应知识点的,且贴近工程实际的案例。做到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马上应用到实际中去,真实感受到本课程的实用性。在案例分析时,先采用分小组模式,进行小组讨论,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教师再讲解案例,并在讲解过程中慢慢将各个知识点无形地渗透到案例中,既能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2.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激发教学兴趣
(1)项目化教学设计。互换性课程包含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两部分内容。其中基础模块包括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基础及尺寸链等五方面内容,侧重于概念、标准、术语等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在项目设计时,应侧重于知识点的理论认知学习;提高模块是典型零部件(键与花键、滚动轴承、螺纹等)的互换性与测量,侧重于知识点的巩固与实践应用,在项目设计时,应侧重于知识点的综合实践,并要达到对基础模块知识的回顾复习作用。
(2)项目载体的选用及测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现有实训条件,项目载体选用学生所熟悉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且与专业相关的典型零部件。项目导入时可先对前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讲解,再引入新的概念。
(3)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及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每组学生根据项目要求,独立分析收集所需资料,对知识点进行提炼与整合,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加以实践。最后,对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分析,完成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平时分进行奖励激励,完成不好的小组给予额外的课后作业进行惩罚激励。勾起学生的好胜心,同時激发学习的动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来提高教学水平
科技在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数码影像等技术手段,把我们的教学进行图文结合,静动结合,把枯燥的,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更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结语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特点在于其概念多、标准多、术语多、抽象枯燥且实践性高等,结合其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将其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并激发学习兴趣;以“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将实践落实到每个章节,将各个知识点有效地连贯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及手段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便利,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晓康,陈于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 旻.案例教学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3(8):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