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童谣属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全新教学资源,其能够有效地提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文章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与童谣相结合的教学,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谣;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1
作者简介:庄红球(1968—),女,江西婺源人,小学一级教师,专科,江西省婺源县中云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一、合理应用童谣,简化教学任务
生字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难点,但是因为所需要记忆的字较多,再加上学习本身枯燥乏味,所以整体来看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1]。和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相比,汉字相对而言富有更多的含义和色彩,优美的笔画、独特的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童谣,先引导学生对文字的结构形成细节化的认知,并分析和探讨字形的特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创造童谣,更利于记忆。
以“碧”字为例,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比较独特的理解,教师可以说出“王大姐、白大哥,一同坐在石头上唱歌”,借助这一种创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从而简化教学的难度。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形近字串联起来编制成童谣,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区分相近字的差异。在平常学习中,學生经常会借助加一笔或减一笔的方式实现对生字的学习,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基础学习更多的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从细节上对字进行观察,并串联起来编制成童谣,这样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例如,以“辨、辫、瓣、辩”四个字为例,在初学时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为了更好地区分,可以以童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如“有言为争辩、有丝为辫子、有别为分辨、有瓜为花瓣”。借助这样的简单童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快速记忆,从而保障学习效果。
二、丰富童谣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中,童谣是师生之间主要的交流途径[2]。在教学内容提出之后,学生围绕着童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编童谣的过程便是思维能力的最佳培养途径。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童谣的创设与问题的 引导。
例如,在《手和脑》《小猪盖新房》等课程教学中,这一些童谣由于本身是节奏感与趣味性较强,因此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对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朗读童谣,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中实现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美丽形成体验,从而实现快乐地阅读。另外,在“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童谣引出课堂,然后让学生感受。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记忆与理解,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延伸童谣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渗透童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对童谣的情境的丰富性处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当前,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教师普遍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会提出关于介绍自己的话题讨论,然后在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寻一些可用的童谣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解说,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解童谣并让学生学会童谣。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直接将相应的资料发放给学生,促使课堂得到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童谣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教学方式备受学生喜爱和认可。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几点问题,例如童谣本身是服务于教学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工具,所以不能为了童谣而引入童谣,必须保障童谣的教学性质,同时还需要注重童谣的课堂比重,不能过度关注童谣而导致教学节奏过于紧张,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荣连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策略——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
[2]沈 荣.核心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应然的实践取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