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背景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专业面临边缘化、少人、少资源的困境。为发展与振兴法学专业,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突破。一是在法学专业内开设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二是通过邀请法官、著名学者讲学和承办学术会议等措施积极开拓学术资源;三是专业负责人亲自抓学生工作,以增强文化建设、凝聚人心。
【关键词】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律系自2003年创办,隶属于原政法学院,而原政法学院一共有法学、社工、公共管理、思想政治四个专业,无疑,法学专业应为当时政法学院的龙头专业,在资源分配上起码不至于落后于其他专业。可是,随着广东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战略的实施,法学专业的发展与地位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与动摇。
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战略的驱动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合并为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学院正院长与书记均出自原经济管理学院,原政法学院的教师只能出任副职。因此,相较于一定层次以上大学的独立法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专业的决策权与话语权比较弱小。而且,现经济管理与法学院一共有9个专业,法学专业只是其中一个专业,资源分配如引进教师、资金使用、办公面积等只能占到9分之1,尤其在发展壮大最为关键的引进人才方面,举步维艰,地位十分尴尬。在学校层面上,学校领导们面临着短期内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巨大压力、以及在决策程序中的民主与法治要求,没有且很难独立支持法学专业的发展,甚至个别领导对法律专业还有些看法与偏见。
在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着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老化问题较为突出,男教师绝大部分都已年过五十,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太高;二是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女教师面临着生育与养育孩子的压力,在工作上也不太可能投入太多;三是由于地处发达的珠三角,外面机会较多,教师投入学校工作与在外兼职相比,性价比非常低。加之,在目前反腐的政治生态下,各项工作都要求规范细致、审计也较严,使得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时间成本与风险大为增加,故学院院长、系主任、学科负责人等这些原先高校趋之若鹜的管理岗位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尤其是法律系系主任一职更是无人愿意承担。
在学生方面,由于法学专业大三学生就可报考司法考试,这导致学生从进入三年级以来就开始隐形,专心准备司考,而本科教学评估所要求的创业创新、挑战杯、青春杯等竞赛活动则无人问津,很多活动只能依赖知识储备与能力还不足的大二、大一学生。而且,在增加理工科专业、削减文科专业与学生数量的大背景下,法学专业招生人数每年递减。
以上种种因素的叠加,造成本校法学专业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着不知哪天专业被砍的生存压力。
二、法学教育的探索与突破
在法律系没有其他合适人选、行政职务没人愿意承担的情势下,虽然不是十分情愿,作为一名法学教授,本人于2016年9月起开始担任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的副院长,并同时兼任法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负责人。上任以来,遇到了缺少资源与权力、很难指挥教师做事、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同事协助等种种困难,感觉就像一个人在战斗,深深体会到了法学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与压力。在这样困难的局面下,我们做了以下几项摸索与尝试,以维持法学专业的生存,并伺机寻求发展。
1、举办知识产权实验班
参考华南理工大学的法学办学经验,理工科大学中法学专业与理工科结合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法学专业中创设知识产权保护方向。在我们这些地方性的理工科大学中,文科的定位就是为理工科服务,为制造业服务,因此,法学专业中如能举办知识产权实验班或知识产权方向,就比较容易办出特色,也容易获得学校的支持,汇报成绩、申请教改课题也都有内容可写。而且,学校法律系由于教师工作量不太饱满,若引进新教师很可能会没有课上。基于这几点考虑,我们在15级法学中开办了知识产权方向,并在17级法学中创办了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为办好该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在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的培养计划中,将原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法学扩展为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三门课程,并增加了专利检索与分析、知识产权案例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为了满足省市对本校要为产业发展作贡献的要求,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还与南海区知识产权局、海科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联合创办了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主要以在本院培养为广佛地区制造业服务的知识产权人才为主要目的,所以,法学专业学生就成为该产业学院培养人才的主要对象。依托该产业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获得了以前无法获得的资源,如本院学生于2008年7月参加了由南海科技局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初级专利管理师培训班。这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然,像这樣举办知识产权实验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如我们不太敢把知识产权方面的课程设置得过多,害怕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导致司法考试受到影响,但这样一来,却又面临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问题;再如,由于知识产权实验班是小班教学,有些教师嫌小班教学工作量较少而不愿意承接该班的课程。这些矛盾与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能边摸索边解决。
2、积极挖掘与开拓学术资源
由于我们是地方性二本院校,没有法学硕士点,故学术资源比较匮乏,这不仅影响到老师的学术发展与职称晋升,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上进心。在前几届学生中,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术追求,懒懒散散的学生大有人在。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大咖过来讲学,就没有学术的氛围,学生们自然就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通过以下几点举措,积极挖掘与开拓学术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邀请优秀法官讲学。法官尤其是中院的法官,长期工作在审判的第一线,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优秀法官理论功底也是十分的深厚。而且,了解法官的观点与思维,对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也非常有帮助。因此,我们邀请优秀法官来讲学,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优秀法律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邀请著名学者开讲座。我们这种档次大学的法学专业,由于学术活动很少,很少有大牌学者过来交流,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们大学四年都没见过一个博导。所以说如能够邀请著名学者过来开讲座,让学生们能够领略到他们的风采,真真切切地感受学术的氛围,从而可培养他们对学术的兴趣与向往。
第三,承办学术会议。利用我们与省城较近的优势,承办省法学会的一些学术年会,如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广东省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等等,并拟创办佛山法律适用论坛。这类会议学术氛围较浓,学术大咖云集,学生们可近距离地聆听来自各个高校教授们以及实务界大咖们的学术争鸣与思想碰撞,充分享受学术大餐,这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非常有帮助。
3、专业负责人亲自抓学生工作、凝聚学生的人心
不同于那些独立的、拥有众多师资的法学院,本校法学专业原来只不过是政法学院四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各类资源自然就不会是法学专业的学生独享,负责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以及辅导员不会花太多的精力放在法学专业的学生身上,老师们也都各有自己的事情,按照正常的做法,学生们没有太多机会受到关注,他们的大学四年只不过是夹着书听课、上图书馆自习,然后实习毕业的平淡轨迹。本来就没有人关注,再加上这次文科院系合并,雪上加霜,情况较之从前更甚。如果任由这样的状况继续下去,法学专业将死气沉沉,人心涣散,没有一丝集体的感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凝聚学生的人心,作为学院副院长、学科带头人的本人一反常规,亲自抓起了学生工作。之前,法学专业法律援助中心在已故系主任莫老师的带领下,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普法工作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佛山市普法的一项品牌。莫老师去世之后,本人接过了指导他们开展活动的接力棒。虽然没有从细节上进行具体指导,但本人从经济上、精神上毫不吝惜地帮助他们。现在我们学生法援中心的活动越办越红火,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既对社会做了贡献、又巩固了知识、同时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凝聚了学生的人心。同样,本人还主动担任法学专业另一学生社团—政法学社的指导老师,拟通过让他们承担一些学术活动的会务工作,扩大他们的眼界,加深他们的学识,拓展他们的人脉。
为了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系给于的温暖,本人每年都会在毕业季为他们举办一场司考考研表彰大会暨毕业晚会,以此鼓励他们考好司考与研究生,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活动既有奖杯,又有奖金,同时还载歌载舞,激励与温情并存。此外,去年还支持他们举办了史无前例的“法律杯”篮球赛,并拟以后每年都继续举办下去。
最后,本人平時有些什么课题、研讨会等活动,尽量带学生过去参加,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术的氛围,拓展他们的见识。
三、结语
在当前反腐倡廉、民主法治的大环境下,高校尤其是南方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师不愿意担任行政职务的趋向,这具体到某个专业,就涉及到该专业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因为如果没人出来承担责任,该专业的很多事情如评估、实习、科研乃至学生工作等就很难推进与完成,久而久之,该专业就会面临被撤销的风险。又由于法学专业教师比较容易在外兼职,这种情况在法学专业里尤甚,而处于发达地区的地级市高校则更为严重,因此,说得严重一些,这样的法学专业十分艰难。
作为法学专业的带头人,在这样的局面下,只能是利用一些资源,尽可能地带领法学专业艰难前行。至于诸如申报硕士点等提升法学专业的事情,无论是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来看,只能说是一种奢望。就算是哪天天上掉下个馅饼,批准本法学专业的硕士点申报,也不太敢接住,因为未来的三年评估可能很难通过,而为达到这个评估要求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辛的。
【参考文献】
[1] 冯果.大数据时代的法学教育及其变革.法学教育研究[m].法律出版社,第21卷. 2018.
[2] 龚刃韧.关于日本法学教育的比较观察:价值共识与法律合意[m].法律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刘小勇,法学博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