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陆高校台生统战工作探析

2018-03-13 08:27林子荣李文献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统战工作国家认同

林子荣 李文献

摘要: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陆须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加强台湾学生统战工作,促进其“一个中国”认同。课题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梳理武汉高校台湾学生在大陆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其国家认同现状,探讨现阶段对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新形势下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统战工作,应明确高校统战职责,避免统战工作“缺位”;重视台湾学生政治教育,加强对台话语体系建设;强化平台交流功能,促进台湾学生社会融合;扩大面向台湾中南部招生比例,加强台湾青年体验式学习。

关键词:大陆高校台湾学生;统战工作;国家认同

做好台湾青年的统战工作是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民进党在台湾岛内全面“执政”的背景下,两岸官方正式交流与沟通渠道中断,两岸关系进入“冷冻”期。大陆高校台湾学生(下文简称“台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陆须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加强对台生的统战工作,促进台生的“一个中国”认同。基于对武汉台生群体学习生活、政治认同状况的调查,本文阐释了祖国大陆对台生开展统战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策略。

一、文献综述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庄吟茜认为,台湾青年的“台湾认同”相较于台湾中老年群体更加根深蒂固。关于影响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状况的因素,相关研究认为,“去中国化”与“文化台独”政策是台湾青年国家认同扭曲、错乱的主要原因。李彬认为,情感疏离、价值分歧、认知结构障碍、利益藩篱以及国际因素是强化台湾青年分离意识的重要因素。唐桦认为,政治社会化“贯穿和塑造了台湾青年身份认同的过程”,造成了两岸交流深层次的认知障碍。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学者们开始关注他们在大陆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张宝蓉在研究中指出,囿于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社会结构的差异,台湾青年在大陆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任燕飞基于跨文化心理反应,探讨港澳台交换生管理方法;唐永红提出,两岸必须以各自的教育体系与舆论体系等手段形塑国家认同。

现有研究成果对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现状探讨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采用台湾的民调机构所发布的数据。关于影响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因素的探讨,研究者目前的切入点也大多聚焦于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所提建议面向的主体主要是行政部门,较少从高校场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和统战角度探讨台湾青年工作。当前高校面向台生群体的统战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有别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层面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本文以抽样问卷调查所提供的数据为佐证,着眼于在思想层面,如何通过高校统战工作的推进,提高台生对大陆所选择道路、制度、理论的认识,增进他们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二、大陆高校台生学习生活状况分析

截至2015年10月,大陆高校台生总数为10 536人,其中在武汉高校就学的台生有600余人,规模逐年扩大。本课题于2015年12月对在武汉高校台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摸底性调查统计。对就学动机、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涯规划、对两岸交流的基本态度等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台生总数为438人。调查结果反映出以下三方面情况:

(一)年龄区间、学业背景、生源地情况

1.武汉高校台生“两岸观”仍有形塑空间。75%的武汉高校台生年龄处于20~25周岁区间,绝大多数没有工作经历。这个年龄区间是台湾青年“两岸观”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步稳定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台生与台湾政党政治一同成长,囿于贫乏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和价值观不稳定性,在政治议题上趋于“简单反对”,普遍具有反政府、反体制、反现状和更加关注公平正义的社会心态。

2.武漢高校台生的专业大多以应用学科为主,人文类专业较少。从学业背景来看,90%的武汉高校台生选择应用学科,主要分布于经管、法律、园艺、金融、软件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而人文类专业的台生明显较少。96%的武汉高校台生处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台生仅占4%。

3.武汉高校台生生源主要为台湾北部县市。武汉高校台生主要来自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其中,45%受访台生来自台北、新北等“大台北地区”,台湾南部县市的台生比重偏低。这反映了岛内同大陆交流“南北失衡”“北重南轻”的问题。

(二)就学信息渠道与动机

1.两岸高校交流是台湾青年认识大陆的重要渠道。根据对就学信息渠道来源的分析(见表1),台湾青年赴武汉就学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是官方资讯、网络资讯与媒体报道、亲身参访和师长、朋友介绍。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台生选择武汉高校就学的信息渠道建立在两岸交流的基础上。这充分显现出两岸高校交流有助于提升台湾青年对于大陆的认知,帮助台湾青年通过更多元渠道获取大陆资讯。

2.武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台生吸引力强。从武汉高校的台生就学动机来看(见表2),扩大视野、了解大陆是武汉高校台生赴大陆就学的最主要动机。具体到台生到武汉求学的动机(见表3),有45.8%的受访者主要考虑到就读学校的声望,有41.6%的台生考虑到学科专业的优势。

(三)学习生活适应性

1.武汉高校台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融合度高。从师生关系来看,武汉高校台生与老师保持较为热络的沟通与联系。70%的受访台生表示在校期间经常与老师讨论学业、报告、专题或选课事宜,课外时间主动和老师交流互动;50%的受访台生表示,经常向老师请教或分享生活、交友、心理上的问题或感受,与老师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与人生理想。调查表明,台生在武汉学习生活体验良好,师生关系融洽。从校内伙伴关系来看,80%的受访台生表示在武汉求学期问能融入集体,与同学相处融洽,在校内常常得到大陆同学帮助。90%的受访台生表示,居住在学校统一提供的学生宿舍,与大陆学生同吃同住。

2.武汉高校台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热情度高。调查显示,受访台生在修习学业之余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所有受访台生均表示经常参加校内社团活动,80%的受访台生经常参加校内外舞会、联欢、联谊、餐会等正式社交活动;70%的受访台生经常参加专题演讲、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三、大陆高校台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

鉴于武汉高校台生样本量不足,笔者于2015年10月面向大陆高校台生采用网络问卷(滚雪球)与纸本问卷(随机抽样)方法,获得有效问卷875份问卷,对台生政治认同现状加以分析。

(一)台生对两岸政治定位认知错乱,“一个中国”认同弱化

调查显示(见表4),58%的受访台生认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57%的受访台生认为“海峡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而对两岸关系作出“一个中国”认同的受访台生比例低于2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0%的受访台生不认同“‘中华民国固有疆域涵盖中国大陆”;57%的受访台生认同“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

调查显示(见表5),相当一部分台生对“‘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两岸共识”,“‘九二共识让台湾有更多国际空间”等说法持反对意见,分别达到35%、34%、31%。高达47%的受访台生认为“‘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可见,在台湾青年对两岸政治定位出现错乱的情况下,“九二共识”在台湾青年群体中缺乏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台生的态度是模糊的,他们抱持“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观点。这说明面对两岸关系僵局,台生在“九二共识”问题上心态较为矛盾。

对于“维持现状”的认识(见表6),48%的受访台生选择“维持台湾的民主自由、现行宪政体制,以及台海和平稳定发展的现状”;22%的受访台生选择“维持台湾事实上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现状”和“维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选项。这说明,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台生主张维持现状具有客观原因。

(二)台生政党认同度低,“天然独”不被台生普遍认可

在政党认同方面,调查显示(见图1),58.1%的台生选择“无政党倾向”,选择支持国民党的比例为12.57%,选择支持民进党的比例为15.3%。此外,台生投票行为易受政治人物影响,更关注候选人本身而非政党背景。有36%的受访台生认为(见表7),候选人因素是影响投票的主要因素,而政见因素占32%,政党倾向只有12%。对于政治参与的热情,52%的受访台生表示不太热衷政治。

台湾青年群体被民进党认为是“天然独”,但调查结果显示(表8),受访台生中,同意“‘台独是青年群体天然成分”的占36%,不同意的占28%,不了解、没意见的占36%。由此可以看出,台湾青年群体对“天然独”的认知存在分裂,抱持中立态度的占有相当大比重。这说明民进党所谓的“天然独”谬论并不为台湾青年群体所普遍认可。

(三)政治认同存在“南北差异”,台湾南部台生认同“偏绿”

交叉分析显示,针对2016年岛内大选的提问(见表9),朱立伦的支持者有52.87%来自北部县市的台生,来自中部县市的比例为24.08%,来自台湾南部的比重为20.94%。而蔡英文的支持者中,来自北部县市的台生比例为38.13%,来自台湾中部的比例为18.79%,来自台湾南部的比例达到41.15%。

相较于2012年,调查显示(见表10),支持马英九的台生同样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台湾北部县市,有54.6%的台生来自台湾北部县市,来自台湾中部县市为19.15%,来自台湾南部县市为20.57%。受访台生中,支持蔡英文的台生同样密集分布在南部县市,达到45.36%,其中来自台湾北部县市为36.08%,来自台湾中部县市为17.53%。

这反映了国民党在台湾青年的票仓在空间上主要落在北部县市,而民进党集中在南部县市。但是,调查显示(见表11、12),2016年来自台湾北部县市的台生对于蔡英文的支持率较2012年有了大幅度提升,说明国民党在台湾北部县市青年群体票源正在流失。

(四)台生对大陆印象较负面,“恐中”心态明显

面对大陆的崛起,44%的受访台生认为利弊参半,但有29%的受访台生认为挑战大于机遇。这显示台生对大陆崛起抱持矛盾的心态。通过挑选近年发生的10个两岸热门事件,48%的受访台生了解5个以下;但是对于国际事件,48%的受访台生了解5个及以上。这说明两岸新闻在岛内较少被关注,对于大陆的报道更多是负面的新闻。

(五)台生历史观错乱,“台独史纲”仍在岛内作祟

调查显示,受访台生中,除了来自历史系的学生,普遍对近现代史缺乏兴趣,在访谈中甚至出现分不清“抗战”是指“对日抗战”还是“国共内战”的情形。部分台生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弱化,但仍有部分台生认为厘清一些历史事实很有必要。

四、新形势下做好大陆高校陆台生统战工作的对策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阻、两岸官方沟通机制停摆的形势下,做好大陆高校台生统战工作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大陆高校台生统战工作应着眼纠正台生“错误史观”、改善台生“大陆印象”、化解台生“台独意识”、增进台生“一个中国”认同。调查结果显示(見表13),对台生政治认同影响较大的前四位因素依次为大众传媒、家庭、同辈群体、学校。本文提出如下大陆高校台生统战工作策略。

(一)明确高校统战职责,避免统战工作“缺位”

目前,高校台生统战工作主要由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负责。高校统战部门虽然负有“协同相关部门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统战部门在台生统战工作中“缺位”问题较为突出。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对台生的工作更多着眼于招生、督促学习,负责办理交流事宜,以及赴台审批事项等,功能性较强,而对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较少开展。应明确高校统战部门职责,在台生工作领域不仅不能缺位,还应加强。高校统战部门应把做好台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核心任务。

(二)重视台生政治教育,加强对台话语体系建设

历史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有效载体。目前,高校针对台生的历史教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几乎是空白。面对“台独”势力大肆歪曲历史事实的严峻形势,大陆应积极利用厚实的人文底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更有针对性地面向台生讲解中国近现代史(包括台湾近现代史、两岸关系史)。这对于扭转他们的错误认知,帮助他们看清“台独”本质相当有益。调查显示,台生对于修学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并不排斥,有相当大的兴趣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大陆应该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认识台生修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重视台生“马列教育”,有助于向台生传播价值理念,逐步改变台生对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较为负面的刻板印象,逐步建立对台话语体系。此外,应该扩大人文类专业对台招生规模,加强人文类专业对台交流互动。

(四)强化平台交流功能,促进台生社会融合

同辈群体由于成员间差异较小、关系较平等,便于进行直接的互动。大陆应充分利用青年易受同辈影响的通性,加强两岸青年互动。一方面,应强化社团平台的交流功能,淡化台生的“台独”意识,鼓励台湾青年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学校社团,发挥自身专长,真正融入大陆高校生活。另一方面,应鼓励台生参与社团联合会领导职务的竞选活动。社团联合会不同于学生会,主要负责管理、协调学校各类社团,功能较强,接触面广。台生参与社联会管理,一方面使他们能够以主人翁心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增进他们对学校和大陆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台生内心“独”的因子,在台生中逐渐培育具有“两岸视角”和“两岸意识”的“两岸族”。应鼓励重点高校举办两岸研究生共同参与的学术研讨会,以便大陆能够及时掌握台生研究动向,捕捉他们关注的焦点。

(五)扩大面向台湾中南部招生比例,加强台湾青年体验式学习

面对台湾青年政治认同存在“南北差异”、中南部青年更加亲绿的情势,大陆高校对台招生应有意识地向中台湾南部县市倾斜,对于家庭困难的南部县市大学生应适当给予资助甚至免除学费。应加强与台湾中南部县市的高校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多机会让台湾中南部青年参与两岸交流合作进程。要善于挖掘台湾教科书中的中国元素,引导台湾青年了解、理解大陆,增进对祖国大陆和一个中国的认同。

责任编辑:任蓓

猜你喜欢
统战工作国家认同
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高校基层多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思考
民进的责任担当
国有企业统战工作的创新性研究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