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升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中医院 新疆 伊犁 835600)
选取了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66例女性患者,作为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的对象,分组分别应用不同的疗法进行干预,并做以组间的数据比较。全文内容如下。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共计66例来研究。经过医生的详细疾病诊断,可知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处于45~6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7.4±2.3)岁。将上述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可知差异不明显,因此具有着治疗效果研究的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在疾病诊断之后,接受了常规的治疗:患者服用止痛、补钙的药物。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综合治疗:
(1)调节钙质代谢药物:服用鲑鱼降钙素、磷酸钠、骨化三醇胶囊,使用的剂量分别为:200IU(每2天鼻内用药1次)、80毫克(5天服用1次)、0.9微克(每天分3次服用)。
(2)性激素药物:替勃龙片,每2天服用1次,每次的药量为2毫克。
(3)加速钙质吸收药物:服用钙尔奇D,每天的剂量为600毫克。
(4)其他药物:服用曲马多缓释胶囊、塞莱替布药物,每天的用量为0.2克(分2次服用)。
所有患者分别服用了不同的药物后,对于患者的腰背疼痛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对治疗的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进行统计与比较。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出现了较大的不同。可知经过多种药物综合干预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身体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恢复,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97%,较之于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治疗,有着极大的数据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中老年。年纪较大的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腰酸背疼的情况,需要即刻就医进行治疗,避免骨密度值降低,使得患者的骨质变得脆弱,此种情况下患者易发生骨折等病症,给其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较多方面的不利影响[1]。常见于更年期阶段女性身体的该病症,即为内分泌失调性的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自身的卵巢功能下降,分泌出的雌激素数量较少,使骨骼的坚固性以及稳定性降低,骨量流失量多造成的。现阶段,针对该疾病多使用药物疗法,但是单一的服用某一种药物,不及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其中联合用药中,使用的性激素药物,使得更年期女性身体较为缺乏的雌性激素得到了有效的补充;降钙素等药物的应用,对于患者身体内的甲状旁腺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泌抑制,避免骨骼中钙物质的过多流失,且使得体内的钙、磷物质,处于平衡的状态下。以及联合其他的药物,共同发挥出了加速患者身体钙物质的充分吸收,促进骨密度得到提高的作用,最大化的避免患者骨质疏松的恶化[2]。
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33例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了上述疗法,效果好,该组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之间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巨大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处于更年期时期的女性,身体骨骼变得较为脆弱,易出现骨质疏松疾病,罹患该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药物综合疗法,按时服药,以此来改善疾病带来的身体各项不适症状。
[1]刘新琼,关黎清,何海荣,夏米西努·吾斯曼.综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75.
[2]张树军,丁金芝,郑琦.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