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
(山东省体育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踝部疼痛症候群,临床以跟骨跖面疼痛、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跟骨骨质增生,在运动员中比较多见,尤以篮球、足球、中长跑等项目居多。既往主要采用口服或外用消炎镇痛类药物、中药熏洗湿敷、使用足底垫跟骨垫、封闭治疗等疗法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起病原因,病情易反复。本实验采用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跟痛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来自篮球及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40例跟痛症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年龄(20.12±1.21)岁,病程2周~4年;对照组年龄(21.23±1.16)岁,病程1月~5年。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跟部跖侧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休息时疼痛可缓解;(2)压痛点在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或跟骨负重点的微前方跖腱膜处;(3)局部无红肿发热等炎性反应;(4)有时可触及肿胀,囊样感,或皮下的脂肪纤维块;(5)X线片可出现跟骨骨刺。其中前4项为必备条件。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在15~30岁之间。
排除标准:(1)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跟骨肿瘤和局部感染等;(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脑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严重血液学异常及精神病患者;(3)合并肌肉肌腱断裂、骨折脱位等。
治疗组:采用瑞士EMS 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患者俯卧位,以足跟及压痛点作为施术部位,强度以患者忍受度为限,频率先快后慢,先以3Hz治疗1000次,继以6Hz治疗1000次。每周1次,共治疗5次。运动康复训练:(1)于训练前通过拉伸、泡沫轴、按摩等方式放松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2)进行足趾抓握毛巾训练,每天练习至少30次,为期1月。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物理治疗,按压压痛点、放松小腿肌肉及超声波物理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5周。
于治疗前、治疗结束、结束后1月进行VAS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1月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3个月回访,观察复发情况。
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对比分析得出(表1),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跟痛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月(表2)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个月(表3)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表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跟痛症是一组症候群,与劳损和退化密切相关[1],主要包括:足底筋膜炎、足底脂肪垫代偿性增生、跟腱炎、神经性根痛、跟骨骨刺等。运动员平日训练跑跳动作较多且强度较大,容易造成足底相关组织的劳损,主要表现为足跟下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治疗上多采用非甾体消炎药按摩压痛点,手法放松腿部肌肉以及物理治疗等,但疗效不持久且易复发。
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声波,通过物理冲击作用于患处,引起组织松解及细胞内物质运动,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慢性炎症变软吸收[2],缓解疼痛,达到治疗的效果。冲击波在跟痛症的治疗已被美国FDA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且目前在国内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外,在运动员训练前采用拉伸、泡沫轴、按摩等方式放松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减少对足跟的牵拉作用,降低足底在运动之前的疼痛感。其次,长期运动会造成足弓下降,引起跖趾关节反复屈伸,容易在足底跟骨附着部产生无菌性炎性损伤,诱发跟痛,通过足趾抓握毛巾来训练足底肌肉力量,以提高足底筋膜的力量,维持足弓高度,减低跟痛发生率。
本实验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配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跟痛症在疼痛缓解上较常规手法、物理治疗优势明显,且复发率低,具有持久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谭富生.跟痛症.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1995,10:314-316.
[2]Haist J,vorkeits steeger D,Mohr G,et al.The orthopaedicshock 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tendopathy and tendinous calcarea. In Siebert W,Buch M(eds).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In Ortho Paedics. Berlin,Springer Verlag,1997,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