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名浪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 重庆 彭水 409600)
肾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泌尿系统中一种良性疾病,可对肾脏产生直接的损害,甚至可引发尿毒症。临床中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主要是对结石梗阻进行消除,来改善并恢复肾脏功能。鹿角状肾结石,即铸状肾结石,为填充在肾盏、肾盂,和肾内腔隙的性状相似的结石。临床中对肾结石治疗的传统方式为开放手术治疗,近年来,临床中开始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本研究分析探讨了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鹿角形肾结石病患随机分65例病患为观察组,以及余下65例病患为对照组。所有病患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诊断标准。病患中男82例,女48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为(52.3±10.2)岁,包括双肾结石15例,左肾结石63例,右肾结石52例,伴随肾功能不全59例。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结石情况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具可比性。
对全部入院病患进行常规的入院处理,在手术前,对结石的位置及数目用X线检查进行确认,为对照组病患进行开放手术治疗,为观察组病患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治疗。
1.2.1 开放手术治疗方法 对病患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保持侧卧位,让术侧朝上,在腰部11肋及12肋间做一切口,用常规方式进行肾切开取石和肾盏成形术,在过程中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结石(碎石及血凝块等),将取出的结石和X线检查结果对比,避免残留。
1.2.2 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治疗方法 对病患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截石位利用输尿管肾镜技术,在患侧旁,通过膀胱逆行将5F输尿管插入,并持续注入生理盐水,来建造人工气囊肾积水。改为俯卧位后,使用多普勒超声定位技术,在病患第12肋间上缘处进行穿刺,然后扩大到16F,建立经皮肾通道,在肾镜的指导下,对结石进行定位,并利用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机进行结石切碎和大结石的清理。
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清除率等手术情况,以及感染、发热、出血、尿外渗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和对照组病患相比,观察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较少;观察组结石的清除率为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手术治疗情况比对[(±s);n(%)]
表1 两组病患手术治疗情况比对[(±s);n(%)]
注:P<0.05
观察组 65 (93.2±10.1) (79.6±11.2) (8.5±1.4) 83.1对照组 65 (140.1±13.6)(180.5±17.2)(12.8±3.5) 70.8
观察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病情况比对[n(%)]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病患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对于鹿角形肾结石,临床上可使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或者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本研究治疗结果显示,和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病患相比,接受经皮质肾镜取石术治疗的观察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较少;观察组结石的清除率为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观察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贺斌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病患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且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病患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半年结石复发率均显著少于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的病患,且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黄玲玲.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1,39(15):433-435.
[2]杨文增,张晶,赵春利,等.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759-1761.
[3]杨晓娟.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20(7):3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