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护理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12 13:35张晓丽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导管静脉肿瘤

张晓丽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护理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按照在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总有效率上,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值P

【关键词】肿瘤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价值

在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肿瘤患者数量增加。而目前,对于肿瘤多采取病灶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在切除病灶后,必须要给予化疗或者其他用药来进行肿瘤细胞控制,从而降低复发率与扩大的可能[1]。这也就使得多数肿瘤患者需要经常进行静脉穿刺。而反复的穿刺会使得患者外周血管破坏,感染的可能性提高,且在穿刺的过程中,患者的痛苦较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医疗体验与身体健康[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不少学者提出,在肿瘤患者护理中,加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干预。该种措施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身体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外周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当然,用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会存在一定的质疑,认为该种方式与留置针一样,很容易产生感染,进而产生抗拒心理。对此,必须要加强临床中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运用研究,以为其运用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撑。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运用该种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6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按照在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肿瘤的诊断标准,且需要长期行静脉给药或者化疗[3];

(2)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3)两组患者无其他严重的气质性疾病或者精神性疾病。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介于22~54岁,平均年龄(36.32±3.22)岁;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介于23-56岁,平均年龄(36.45±3.42)岁。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含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常规给药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其实施步骤为:

(1)首先选取患者的贵要静脉,其次选取患者的头部静脉与肘部正中静脉等。一般来说,这类静脉相对较粗、直,且静脉瓣较少,在置管成功后的管理难度较低。

(2)置入的长度需要根据置入部位进行适当的选择。上肢右侧测量为(37.4±3.5)cm,上肢左侧测量为(40.2±3.4) cm。注意,需要仔细的测量患者的双侧上臂臂围,具体方式为:将患者的手臂向外展开,与躯干呈900,且从预穿刺点位置开始,根据静脉的走向直至腋下,然后以腋下为起始点,延伸到患者的右胸部锁关节,最后延伸到第三条肋骨。

(3)对穿刺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消毒部位直径>20cm。以无菌毛巾和手套来进行操作。注意在穿刺成功,管道放置好后,必须要进行生理盐水冲洗。进针的角度控制在15~200。如果患者存在回血现象,需要适当的进针少许,最后将穿刺针取出,连接需要用药的设备,以透明胶对管道进行控制。

(4)导管宣教。对于置入该种导管的患者,必须要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到使用该种导管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导管置入后,患者在日常行为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明确,例如不可将穿刺部位与水进行接触、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等。加强患者的静脉导管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1.3 评价指标

1.3.1 满意度评价标准

以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将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一一调研。

1.3.2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穿刺次数较少或者仅穿刺一次,且无并发症发生,配合度较r司.有觌患者穿刺次数得到控制,有轻微的并发症发生,经过处理后无严重的影响,对护理工作较为配合;无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经t检验或者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总有效率上,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值P<0.05。详见表1、表2。

3 讨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也就是简称的“PICC”,其实经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置管方式,其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治疗,且降低反复穿刺操作[4]。在肿瘤患者数量增多的背景下,使用价值不断凸显。一般来说,肿瘤患者需要行手术切除治疗。而在切除后,也不能够保证其百分之百的康复,因此,化疗也成为一种常见的辅助措施。同時,这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免疫力低下,在进食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必须要对其进行静脉营养支撑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依靠静脉穿刺。而这些措施是长期性的,自然穿刺也必须要反复。反复的穿刺很容易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负面影响。留置针作为一种肿瘤患者治疗的常见操作,虽然能够满足给药需求,但是这种方式的留置时间相对较短,且很容易出现导管阻塞,静脉感染等现象,同时多数肿瘤患者的用药都会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刺激性,该种给药方式的使用价值相对较低,患者痛苦反而增加。可以说,对静脉进行留置穿刺针并不适用于肿瘤患者护理。相对来说,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用价值相对较高。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选择较细的导管,且在穿刺部位的选择上,必须要以解剖结构较直,管径粗位置深的重要静脉为主。这样既有助于穿刺后的静脉操作,也有助于对患者的护理。且在穿刺后,必须要叮嘱患者保持良好地穿刺孔清洁,避免穿刺部位与水的接触。对于穿刺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也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且制定应对策略。从整体上来说,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只需要穿刺一次,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痛苦,留置时间较差,且不会直接与患者的静脉血管进行接触,用药后的刺激性降低,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使用该种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缓解。尤其是对于一些病灶相对隐私的肿瘤患者,例如乳腺癌、子宫癌等,治疗依从性相对提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的是一般护理,自然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会有反复的静脉穿刺操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干预。在护理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上比较,均以观察组占优。也就是说,观察组患者在配合度与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肿瘤护理中加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维护难度较低,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唐思思,吴燕丽,陈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 (05):105.

[2]郭志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 (21): 201-202.

[3]刘学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 (04): 485-487.

[4]任爱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护理的实施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 (18):117-118.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肿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静脉曲张“喜欢”谁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