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阳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当这一段耳熟能详的经典越剧唱段响彻大江南北之时,大家或许不曾想到,这一曲脍炙人口的唱段,自1958年2月18日首演之时起,至今已传唱了整整一个甲子,六十年的辉煌与荣光,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心血,铸就了这部越剧艺术不朽的传世之作,堪称当代剧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
而《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永恒的经典,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1962年,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被拍摄成同名越剧电影,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片却未能在内地上映,相反倒是在香港引起巨大轰动。直到改革开放后,这部尘封已久的经典作品终于焕发出时代的辉光,人们也走出了“全国人民八个样板戏”的束缚,再一次在大銀幕上,看见风流深情的贾宝玉,美丽清冷的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一个个文学人物,在越剧的舞台上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产生了一股全民古典审美热浪与越剧追捧风潮。
可以说,越剧电影《红楼梦》是越剧历史上难以跨越的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那时,大江南北的观众几乎是跟着放映队走,天没黑就搬了凳子去大队院占地方,不少人连看七八遍甚至是十几遍。全国还有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放此片,四年内的票房总收入达到2亿多元,而当时人们的平均月工资仅36元,这一数据,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越剧电影《红楼梦》不但在当时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更是戏迷朋友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如今,茅威涛、钱惠丽等当代越剧领军人物,大多也是在这部电影的感召下迈进了越剧殿堂。而在当时,能把所有角色都唱下来的普通老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就此成为传奇唱段,家喻户晓。
岁月荏苒,越剧走过了百年辉煌,却并未在往昔的辉煌上停滞不前。如果说《红楼梦》的成功,在于取材自古典文学名著,那么近年来大获成功的新编越剧《甄嬛》,则在同名小说的基础上,为越剧走了一条全新的青春之路。
越剧《甄嬛》改编自流潋紫的小说《后宫·甄嬛传》,不同的是,该剧在情节上删繁存精,分上下两本,保留了原著中最精华的人物和情节。其着力刻画剧中人的情感经历,发挥舞台剧尤其是越剧擅长抒情的特点,浓墨重彩地表现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不离不弃的姐妹情,既忠实于原著,又具有鲜明的剧种特色。上本由青年演员李旭丹、杨婷娜等担纲主演,青春靓丽,满台生辉,下本则由王志萍、钱惠丽等越坛中生代艺术家担纲,唱念俱佳,实力非凡。这样强强联手的组合,堪称上海越剧院最佳演出阵容。难怪创排五年来,几十轮的演出,大江南北演了个遍,剧场里的“黑头发”明显多过“白头发”,从职场白领,到高校师生,不少年轻人因为《甄嬛》而爱上了越剧,爱上了越剧的演员,相继自发成立了不少粉丝团与网络社区,一时间,越剧因《甄嬛》而呈现出“逆生长”的良好趋势。
从踏入上海这座城市开始,越剧就一直以市场为创作和演出的导向,这是越剧能够成为最有观众基础的戏曲剧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才能印证作品的艺术性与经典性。这一点,从《红楼梦》到《甄嬛》都可以看出,时代给出了属于越剧人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