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及对策

2018-03-12 01:47张璐璐马艳艳黄丽群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对策

张璐璐 马艳艳 黄丽群

【摘要】目的:中国的临终关怀的发展和别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查找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解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结果: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主要有三个,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发展落后、缺少政府的支持以及缺乏临终关怀专家。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对策

临终关怀(Hospice),是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社会人士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其目的是使临终患者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维护和增强家属身心健康,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1]。1988年在天津医学院设立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标志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兴起,到现在已经30年,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虽有所发展,但和许多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本问通过文献查找的方法,总结引起差距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 临终关怀现存问题

1.1 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发展落后

傳统死亡观念的束缚、因果报应思想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使患者及其家属避免谈论死亡[2]。孝道的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家属在患者最后的阶段选择使用过度的医疗治疗去挽救患者的生命而,而不会选择临终关怀让患者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为了改善中国人关于死亡的回避及关于临终关怀的不接受的现状,应重点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但我国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即使是医学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相关课程也较少,更不论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群的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

1.2 缺少政府的支持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建立临终关怀医疗保险,用于资助临终关怀患者。我国政府在临终关怀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及资助不均。上海市杨浦区政府仅为1000名癌症患者提供免费临终关怀服务,这表明每年只有有限数量的晚期病人可以享受临终关怀政策[3]。除了政府缺少对临终机构的资金支持外,目前大部分地区没有针对临终关怀服务制定配套性的法规或政策。缺乏法律的支撑与界定,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临终关怀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4]中强调:应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临终关怀机构能力建设,健全并完善相关机制,逐步提升临终关怀服务能力。可见国家及政府机构也意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1.3 缺乏临终关怀专家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针对临终关怀服务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停留于现况研究或者理论层面,缺少深入化以及系统性的探索和研究临终关怀。这从侧面体现出临终关怀服务的从业人员或者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因此很难提供有效的临终关怀服务。多篇文献显示[5,6,7],中国医学院校的临终关怀教育是不够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医疗人员提供临终关怀的现状缺乏该领域的知识。

2 对策

2.1 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引导民众正视临终关怀

为有效推动临终关怀,需要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临终关怀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可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有关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纠正传统死亡观念和孝道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人们更容易接纳临终关怀。其次,可通过在各类学校、养老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或者讲座来保障更多的非医学专业的人群接受到正确的相关教育,使他们死亡有科学的认知。其次,重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最后,应激励医护人员积极传播临终关怀知识,引导病人及其家属正确面对生老病死,正视临终关怀。

2.2 提高政府重视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观察临终关怀发展较完善的国家,临终关怀得以顺利发展有赖于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及政策。只有从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和法律规定上健全临终关怀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走向有序化、成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首先,政府应督促相关部门根据社会实情,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其次应使社会保障制度和医保政策给予倾斜,将各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服务产生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内。

2.3 打造临终关怀护理专业人才队伍

2.3.1 加强医学生的临终关怀教育

在许多国家,临终关怀护理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专科执业资格后方可上岗。有研究发现,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课程的医学生对于临终关怀的态度更加积极。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在医学专业学生培养中设置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可提高医学生对于临终关怀态度的积极性[8,9,10]。张杰等学者也对医学相关专业开设临终关怀课程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傅静等学者进行《临终关怀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确立mo为使能够使更多的医学院校能够开设临终关怀课程,我国临终关怀的专家应通过学习国外临终关怀专著及教材,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临终关怀的专业教材。同时还要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医学生及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临终关怀理论及实践教育。

2.3.2 加强继续教育,培养临终关怀的骨干队伍

关于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研究发现,护士表示接受过临终关怀教育但在谈到死亡时仍然会感觉不舒服[12]。这样的心理会影响临终关怀服务质量,也会使护士在照护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时产生压力和消极态度,故需要开发更好的教育项目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必理恐惧,增进交流技巧。面对的是具备一定临床技能的医护人员,他们对临终阶段患者的心理及其特点等以及相关的针对性措施需求较高。因此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临终关怀继续教育可以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来开展,方法上也可多样,如模似场景、角色互换等。国内的临终关怀培训比较少,可借鉴国外成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来开展。如美国的ELNEC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9.

[2]贾国燕.传统死亡观与安乐死和临终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02):224-225.

[3]张雯.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7(06):51-53.

[4]国卫医[2016].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業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http://www.nhfpc.gov.en/yzyg.l/s3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Ofd572aefef3.shtml(2017/10/5).

[5]张杰,彭琰,王治仁等.中日两国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老年临终关怀教育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06):818-820.

[6]施永兴.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16.

[7]张杰,平川仁尚,吴锦屏等.全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临终关怀教育的调查[J].云南医药,2008(05):508-509.

[8]Mallory JL.The impact of apalliative care educationalcompoent on attitudenursing students[J].Jprofnurs,2003,19(05):305-312.

[9]姚秋丽,李艳琳,杨红等.《临终关怀》课程对护生自我价值感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02):245-248.

[10]李艳琳.临终关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及效果评价[J].中医教育,2008,27(05):70-72.

[11]傅静,鞠梅,陈丽等.应用Delphi法确立护理学本科《临终关怀学》课程教学大纲[J].中国护理管理, 2011,11(04):44-46.

[12]Braun M,Gordon D,UzielyB.Associations between oncologynursesattitudes award death andcaring for dying patients[J].OncolNuts Forum,2010,37(01):43-49.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跨学科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