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双创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12 00:44王伟
求知导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挑战

王伟

摘 要: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发展是主流。双创即创新创业,就如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时代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双创机会和更广阔的双创平台,使双创的门槛降低。但是,对双创主体的能力要求提高,竞争弱势下成果的存活率不高,政策支持和监督还不完善。紧抓机遇,深化“互联网+”大学生双创新发展,需要做好大学生双创的服务工作,提供大学生双创“指路人”,拓宽大学生双创项目的孵化平台和基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9

作者简介:王 伟(1983—),女,河北秦皇岛人,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当下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态势下,“互联网 +”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结合无疑是一条迂回之路和必然趋势。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 +”时代机遇,引导大学生双创发展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与大学生“双创”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的功能丰富且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互联网 +”,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可以连接很多领域和事物,比如说,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和移动通信,来与金融、餐饮、旅游、交通、医疗、物流、党建等许多传统领域进行相互的交融,促进两者的双赢。我们必须明确,这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将互联网开放、平等、互动的特性充分运用于传统产业,从而有效实现互联网对我国社会、生活、经济要素的优化整合与优良配置。“互联网 +”概念自提出以来,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社会各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打造出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双创”即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是指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它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近年来,“创客”这一个词在网络和我们现实生活中频繁出现,早在2015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指一群具有创新创业理念、敢于实践的青年群体,其中占比较大还是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们。在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用了较大的篇幅来阐述创新创业,要在全国掀起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将双创发展为经济新常态。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可以说他们的成长享受着网络生活带来的许多便利,他们自身又极具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他们理应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双创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在国家创业浪潮引领下,以饱满的热情紧抓机遇进行创新创业,就必须弄清楚“互联网 +”时代究竟能为我们双创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迎来双创新机遇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互联网化,催生了诸多创新创业机会,大学生作为双创的主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巨大新机遇:

(1)“互联网+”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多元的双创机会。“互联网+”迅猛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络普及率覆盖范围广,规模也在稳步增长,新技术也极大地加快了互联网模式的创新,“互联网+传统行业”运用于生产经营、社会生活、公共服务的步伐不断加快,涌现出很多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需求,大学生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他们是新技术的拥有者、实践者,这些都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广阔的空间。运用互联网的前沿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改变了此前传统的创业模式。传统的创业更多地依赖规模化生产与制造,并结合多样化广告宣传与消费者联系构建客户群。“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依托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提高生产力,如我们所熟知的电商、滴滴打车、饿了么等软件的广泛应用,就是抓住了衣食住行等环节产生的新需求,并依托“互联网+”形成庞大的客户群,产生了新业态。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多元的创新创业机会。

(2)“互联网+”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双创平台。传统创业主要还是实体店面的形式,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电视媒体宣传、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多样化的方式让消费者选择与接受,不同地域的物品也通过物流手段送到消费者手里。而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热衷于开网店、做微商,如淘宝店、微店等,在衣食住行上,可以做外卖和网上餐点、网络课程、网络旅游指南、网上约车、猫眼电影,甚至有些还专门做起了直播等,草根创业不断兴起。总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这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机遇。大学生作为我国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人群,拥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和创造力,理所当然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在國家政策的引领下,各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融入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类创新创业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基地的建立,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措施陆续出台,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呈现出规模化、高技术、高精度、接地气的趋势。2018年全国第四届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2200多所高校、64万个团队、265万大学生参赛。全国大学生创业人数也从2011年的1.6%上升为2017年的3%,按2017年795万应届毕业生计算,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每年在20万人左右,带动就业的人数更加可观。在这一趋势之下,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借助网络打造的基础设施环境,大胆探索创新创业,敢想敢闯、勇于实践,涌现出许许多多成果的案例和优秀企业,这也为大学生双创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互联网+”为新时代大学生降低了双创的门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世界将是由智能设备组成的互联世界,这给双创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和众多的平台,也为大学生双创降低了门槛,很多极具想法的“创客”,在各种软件平台上以更少的成本投入和风险承担,使创意得到实现与关注。比如说,当前为什么很多人选择网上创业?据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虚拟的店面解决了传统租赁店铺需要找好的位置的烦恼,网上都是平等的,没有地段之分,同时在租赁费用上无需像传统经营一样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投资风险降低。其次,打破了以前的营销模式,方式趋于多样化,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等都可以取而代之,并可以以新颖的创新方式开展策划,都极为方便。再次,传统商店需要人力投入,要有人看店营销,而互联网正好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工作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工作地点可以依据移动互联网也很方便。显然,这都明显降低了整个双创项目的融资、运营、推广和销售等成本,降低了双创入门门槛。最后,在“互联网+”的时代,使大量女性创业者将目光放到了网络平台上,传统女主内男主外的封建保守思想逐渐被颠覆,无论男女都能获得更加公平公正的双创环境。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面临双创新挑战

“互联网 +”仿佛是一把“双刃剑”,其既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大学生在应对“互联网+”时代双创上,存在许多挑战,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双创存活率的提高。

(1)对双创主体的个人能力要求提高。“互联网+”虽然降低了双创门槛,提供了较好的启动环境,但对双创个人能力要求提高了。“互联网+”时代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大学生能掌握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营运作方法,具有相当的经营管理能力、社交、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还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坚持不懈的勇气等品质。纵观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直接与校园相联系,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没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就更缺乏对市场的丰富的感性直观,这样就无法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定位。因为资金的匮乏和运作经验的有限,大学生在双创过程中,多半还是不能大胆地尝试和创新,仍然囿于传统的单一模式,只是附带利用互联网宣传,如此,在大的竞争潮流中,自然容易被淘汰。比如说,当前大部分人都十分繁忙,创业者从这里看到了外卖市场的商机,想借助互联网来落实创业活动,但是资源有限,缺乏支持,与“美团”这样大级别的外卖公司对抗,所遭遇的挫折越多就越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导致双创夭折,因为这些老牌业务早已通过娴熟的技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2)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低下制约存活率。大学生融资渠道少,创业资金筹备大部分来自父母,数量有限且具有一定附加条件,投资规模及后续发展都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大学生在资金管理上能力有限,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都会造成巨大的打击,从而导致失败。而大学生除了创业之外,还需要兼顾学业,经营上同样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再加上人脉有限,大部分创新创业项目缺少商业化渠道,难以真正投入市场,实现市场价值。地域的限制也是一大难题,线下创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会离开创业地区,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创新创业项目将会终止,没有后续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些限制因素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足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3)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监督还待完善。国家制定出台了诸多的政策为高校大学生双创提供机遇和便利,但是从整体上仍旧是不完整的,且缺乏系统性。总体上,文件方案在制定过程中,没有详案,优惠政策看似做了很多的设定,但是力度还不够大。在 2014 年之后,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都有成效地出台了诸多激励政策,要给予许多创新创业优惠,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减免税费的项目中,其所涉及的实际费用数额非常小,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作用甚微,只能说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实际的吸引力不大。因此,虽然不少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创建淘宝店、微店等,但行业选择仍停留在教育、文体、娱乐、批发零售等方面,这说明大学生仍受当前所处创业环境限制,更愿意选择熟悉且风险小的项目。同时,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监督力度不够。国家支持大学生双创活动,但是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监督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最终问题逐渐严重,导致创业夭折。

四、紧抓机遇,深化“互联网+”大学生双创新发展

(1)需要做好大学生双创的服务工作。学校要构建教学、实训、竞赛、孵化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培育的平台,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与咨询。通过社会赞助、企业赞助及校企合作等各种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推动创新立项,提供大学生创业贷款及创业扶持基金,为更多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便利。打造“以专业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以赛促学、以赛促新,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需要提供大学生双创的“指路人”。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学校环境与学生息息相关,学校顶层设计、具体组织、方案实施、课程建设、教学手段等,都要能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双创思想和理念贯穿其中。建设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教师+互联网”活动。可将学校现有的相关专业教师通过组织跨学科学习、企业挂职锻炼和自主创业等激励机制,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同时提倡建立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如实施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技术互持。同时,可邀请企业界精英、知名校友等社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导师,为创业团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3)需要更加拓宽大学生双创项目的孵化平台和基地。学校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以地方经济为依托,加强地方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動校地、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推动学校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帮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存活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如建立“X+实验室”“X+创客空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双创场地和平台支持。学生自身同样要注重丰富自身见识,培养自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辨别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独具慧眼地选择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迎合大众需求的双创项目,提高竞争力,获取立足之地。

总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事物的创新发展总伴随着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当前“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双创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顺势而为地借助“互联网 +”的力量,引领新时代双创新潮流。

参考文献:

[1]王 勇,王明强,孟宁宁.校地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途径与策略[J].教育评论,2017(7):82.

[2]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3.

[3]周可卫.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6(3):93-95.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