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乾辉
【摘要】家国情怀具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个体的仁爱之心、对家人的关爱以及对国家的认同。培育公民家国情怀,不仅要注重打造充满正能量的家风,还要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鼓励人们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理顺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社会活动中践行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 家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家国情怀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家国情怀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一体”思想,即“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社会价值理念,为人们处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给予了理念指导。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发挥家国情怀的引导作用,对于培养公民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培育公民家国情怀,要在厘清家国情怀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家国情怀是对家、国归属感与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具有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家国情怀的内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个体的仁爱之心。个体是构成家、国的基础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对家、国的重要价值,个体不仅要做到慎独,更要心系天下,能够推己及人,将个体的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潮中。二是对家人的关爱。家庭不仅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联系个人、国家的重要纽带。热爱家庭不仅要体现在对家人的关爱上,还要注重处理好家庭关系,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主要体现为个人要热爱祖国,要对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具有责任担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时代特色。进入新时代,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已成为当代公民家国情怀的鲜明特征。
从良好家风、传统文化、网络环境等方面入手,培育公民家国情怀
培育公民家国情怀,不仅要注重打造充满正能量的家风,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鼓励人们阅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理顺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社会活动中践行家国情怀。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对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人们重视家风建设,《易经》中谈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表明了家风的重要价值。家风的塑造是培育家国情怀的起点。首先,好家风不仅能为家庭成员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还能推动形成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良好家风的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倡导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在古代,人们将家国情怀定位于立德修身之上,这与传统社会所提倡的“修、齐、治、平”具有内在一致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思想日趋活跃,这对家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过分强调技能和知识学习,忽视培育、提升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就会导致功利主义家风盛行。在新时代培育良好家风,应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放在首位。
鼓励社会公众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荡涤,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思想内涵。经典著作不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公众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从中充分汲取养分。虽然经典有時候看上去内容深邃,“玄而又玄”难以理解,实际上,经典中的道理就蕴藏在日常生活当中。借助“全民阅读”“百家讲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会公众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接受经典洗礼,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和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各类快餐文化甚嚣尘上的今天,要深入理解传统经典的要义,就要有一个广泛、细致、深入阅读经典的过程,这样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深化公众家国情怀。可以说,在新时代培育公民的家国情怀,要注意发挥传统经典的正面引导作用,让经典发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以此提高公民素养。
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理顺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尤为重要,培育公众家国情怀,也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理顺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确保传统文化在得到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便于人们更好汲取其精神养分。传承家国情怀不是简单回顾古代文化,而是要科学利用文献资源厘清经典著作的内蕴。我们要从长远出发,不断传承和创新家国情怀。一是要全面挖掘、科学阐释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客观评价家国情怀的价值。二是要将传统家国情怀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人们能够在当代全球化视野中更好践行家国情怀。还要将家国情怀和其他外来文化加以区分,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统筹考虑,做到博采众长,科学辨识精华,剔除糟粕。此外,在家国情怀培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公民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在标尺。不断加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让公民自觉将个人发展同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在奉献社会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培育家国情怀,要把握好网络文化阵地,借助网络平台做好家国情怀教育工作,做到线上线下相衔接,不断创新家国情怀培育的方式。一是要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平台上的内容庞杂,一些负面信息可能会对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国家认同感产生消极影响。要全面净化网络环境,有效过滤负面信息。提高网络环境治理能力是当下开展好家国情怀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二是要建设好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广大网民的浏览习惯,关注网络流行用语,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推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将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家国情怀培育有机结合。社会公众可以借助专题网站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浏览相关内容,增强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激励人们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在践行中进一步深化家国情怀。
在践行中进一步深化社会公众的家国情怀
培育公民家国情怀,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要鼓励人们积极参加义工、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以此培养人们的志愿精神。在各项活动中,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引导人们关注身边小事,积极服务社会、奉献他人,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将助人为乐精神逐渐内化为社会个体的道德准则,将志愿者行动发展成公民的一种自发习惯。在志愿者精神引领下,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让人们的视线从创业理论延伸到提升实践能力上来,引导人们努力累积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家国情怀。
信仰与精神的力量对个体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中国梦一经提出,便激起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使人们奋斗的目标更为清晰,有了激励自我发展的精神信仰。每一位公民都要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奋斗,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将个体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在坚定信仰的同时,努力拼搏奋进,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助力实现中国梦。
(作者为内江师范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叶小文:《略谈“家国情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②杨清虎:《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2期。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杨玲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