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12 20:51孙敏曾宁童金英
医学信息 2017年26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替罗非班介入治疗

孙敏 曾宁 童金英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术中给予一般组患者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给予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冠脉血流TIMI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中冠脉血流TIMI分级为TIMI3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术后3个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30%,低于一般组患者的37.60%和31.00%(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冠脉血流状况,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6-0087-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发病实质为机体冠状动脉发粥样硬化后斑块破裂或侵袭形成的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性血栓所诱发的一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1]。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PCI治疗是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常用方法,有效提高了该类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介入治疗会增加血栓脱落,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3]。早期,我國临床多在术前或术后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并未获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我院本次研究对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现做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3年1月~5月收治的5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8例患者均符合PCI治疗标准,均行PCI治疗。应用抽签法将5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研究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7±1.8)岁。一般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4.3±2.2)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持续性胸痛,持续时间在20 min以上。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输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处理,结果显示组间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P>0.05),本次研究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

1.2方法

1.2.1一般组 本次研究术中给予一般组患者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国药准字H14022228;生产单位:侯马霸王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 ml:5 mg),用药剂量为0.15 mg/kg,静注2~3 min,间隔30 min后再以相同剂量注射1次。

1.2.2研究组 术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国药准字H20041165;生产单位: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0 ml:盐酸替罗非班5 mg与氯化钠0.9 g]。用药方法:将替罗非班10 μg/kg原药稀释1倍后通过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给药。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行靶血管造影,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以及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情况和术后3个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标准:0级: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冠状动脉无灌注;1级: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管冠状动脉有微量灌注;但不能显示远端动脉血管床;2级: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冠状动脉有部分灌注,动脉远端造影剂排空延迟;3级: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冠状动脉完全灌注,远端与近端血流速度一致。

1.4统计学处理

由两名专业的数据处理人员共同对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符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4.0,量性指标采用(x±s)表示,计数指标采用(n,%)表示,分别采用t和?字2检验差异,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冠脉血流TIMI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中冠脉血流TIMI分级为TIMI3级患者所占比例为50.00%,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的25.00%(P<0.05),见表1。

2.2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90%,较一般组患者的37.60%低(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3个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30%,低于一般组患者的31.00%(P<0.05),见表3。

3 讨论

总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长期治疗经验发现,介入治疗虽然能够重建患者冠状动脉血运,但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对心肌微循环灌注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缺血区难以得到充分的血流灌注,即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无复流现象[4]。

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明显优于一般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时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一般组患者低。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状况,提高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总有效率,具有高度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钱翠平,彭稳中,张予等.Meta分析: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9(4):237-245.

[2]黎晓兰,陆莉,刘福元,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12(3):174-176.

[3]张利英.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46-148.

[4]赵雅红,蒙荣森,刘一炫,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5):105-106.

编辑/成森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替罗非班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