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全面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对患者发病因素调查,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发病因素:呼吸道感染、环境变化、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家族病史(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复杂,采取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5-010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summariz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wer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environmental changes,history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family history(P>0.05).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bronchial asthma are complex,and take car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Bronchial asthma;Risk factors;Nursing intervention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道系统疾病,不仅反复发作,同时也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权威医学文献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采取对症诊疗方法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压力,同时可节省大量医疗资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72.82±3.56)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52±2.47)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73.05±3.5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48±2.50)年。两组患者均满足支气管哮喘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临床治疗情况知情。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开展问卷调查,对患者年龄、性别、居住环境、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是否合并过敏性鼻炎、本人疾病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情况进行了解,总结发病危险因素,并做好详细记录及比较。
1.2.1对照组 接受一般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患者实际护理需要,严格执行医嘱,为患者做好基础性护理工作。对于特殊病例,要采取必要方法进行相应处理。
1.2.2实验组 开展全面护理。
1.2.2.1健康宣教 为患者提供专科化护理干预模式,行个体化哮喘护理干预,为患者建立档案,并根据实际病情制定中长期治疗计划。护理人员配合医师,为患者做好疾病宣教,讲解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对其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指导。
1.2.2.2识别危险因素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不良情绪,减少治疗风险。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因素、刺激作用进行分析,并做出准确识别,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表现,为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1.2.2.3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应对其用药情况做出科学指导。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用药感受,根据患者反馈意見适当对给药计划进行调整。帮助患者掌握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名称、用药剂量、服药注意事项及主要副反应。
1.2.2.4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还要指导患者本人或家属做好病情监测,除了要求患者每天要记录症状表现,还要对其用药记录进行检查。护理人员通过患者自我病情监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告知患者整改措施,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环境变化、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家族病史,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身体状况、情绪状态、家庭作用、疾病认知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3.1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权威文献报道认为,哮喘症状的形成与发展与多种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要发病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环境变化、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家族病史。其中,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生后,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严重破坏,病情加重或迁延。环境变化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患者长期吸入大量刺激性气味及粉尘,影响患者肺部功能,使哮喘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3]。另据权威文献[4-5]调查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疾病具有家族性,遗传作用可增加哮喘发病率。
3.2护理干预对策
从实践角度来看,健康宣导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并对相关操作方法进行不断丰富,具备一定辨证思维,并且不断对自身的沟通方式及技巧进行协调,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合理的专项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患者,其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证实配合专业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复杂,对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结果积极采取护理措施,为患者良好预后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娟梅,李小荣,李复红.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观察以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01(12):1224-1227.
[2]康迪,李秀荣.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01):65-66.
[3]万小红.小儿支气管肺炎进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31(12):163-164.
编辑/王海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