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丽婵(广州市南沙鱼窝头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在训练中教师应该重视防止或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事故,因此,本文通过在广州市南沙区体育教师在体育生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试图揭示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为今后做好预防工作提供有益依据,同时,一旦出现运动损伤,在治疗运动损伤过程中、急救处理等措施对伤员的痊愈和以后的运动能力有极大影响。为此带来的影响有,影响学生以后的运动能力,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对老师在学生运动损伤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应对运动损伤能力的建议,为保障体育训练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以广州市南沙区体育教师在体育高考生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能力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南沙区体育教师及高考生为调查对象。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了相关期刊及相关方面的书籍等知识,通过万维网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收集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关于体育教师在体育高考生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及应急处理能力的调查问卷,以广州市南沙区体育教师及高考生为调查对象。
(3)数理统计法。
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统计原理,对调查收集的有效数据,采用常用的体育数理统计方法,借助计算机运用excel社会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方面的相关统计、分析处理。
(4)访谈法。
通过面谈、微信、QQ、电话、邮箱等线上线下交谈,有关本研究内容的相关问题走访相关专家学者。
(1)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表1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类型调查统计表(多选)
从表1可以看出,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擦伤31.7%、扭伤19.3%、肌肉拉伤17.6%、韧带损伤16.3%、疲劳性骨膜炎等。从受伤类型来看自我伤害占绝大部分,这与项目特点有关,各项目除接力外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从事着运动,很少有个体间身体的冲撞,互相伤害事件很少发生。
(2)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征。
表2 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征 (n=96)
从表2看出在训练外发生运动损伤的频率高于训练中,而训练中受伤多产生于基本部分。通过谈话得知在准备部分受伤的三例中其中两例是忽视场地设施,踩踏到内突沿上扭伤,一例是同学间嘻嘻打闹摔倒擦伤。
在训练当中常见的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有:①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拉伤;②技术动作错误导致扭伤、擦伤;③基本身体素质弱承受不了运动强度导致肌肉拉伤;④运动量过大导致疲劳性骨膜炎。
表3 运动损伤发生的季节特征 (多选)
表3显示运动损伤发生的季节特征:春冬季节损伤发生率较高,这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有关,当地气候变化情况是夏冬季节明显,春季多雨偏寒冷,而秋季几乎还未体现就渐转冬季。寒冷天气准备活动部充分肌肉粘滞性大未充分伸展就进行剧烈运动易发生运动损伤。
(3)造成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表4 损伤发生原因统计表 (多选)
由上表可以看出,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失误、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机能状态不佳;安全因素;思想麻痹、精力不集中;心理因素。从访谈中得知1)很多学生从思想上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他们认为既然参与运动那么运动损伤就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对热身运动轻视随意,认为热身运动多此一举,致使受伤事件发生。一些训练内容的技术性较强且竞技性过强,并且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导致受伤率较高。对场地设施安全检查忽视,学生在运动时容易摔倒或扭伤。
(1)处理运动损伤时的态度。
表5处理运动损伤时的态度(n=8)
表5显示只有12.5%的教师能够很自信的处理常见运动损伤,84%的教师有害怕心理,还有25%的教师不能够对常见运动损伤做应急处理,教师对自身应急处理能力的认同处于教低水平。
(2)教师对运动损伤现场应对情况调查。
表6对运动损伤现场应对调查表(n=8)
表6列出了运动损伤应急处理调查结果,在调查回收的96份有效问卷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对各种运动损伤应急处理措施进行调查选择,答题错误率由高到低的选项分别是:“脑震荡”、“开放性软组织伤”、“肌肉痉挛”、“四肢骨折”、“扭伤和挫伤”,平均错误率高达62.5%。统计结果反映了学生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不容乐观。
(1)在日常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很常见的,例如: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甚至骨裂骨折等。运动包含了跑、跳、投等多样式的运动模式,因此从受伤类型来看自我伤害占绝大部分;
(2)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生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表现为春冬季节损伤发生率较高,夏秋季发生率较低于春冬季;
(3)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根据课的常规进行可依次分为:技术动作失误、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机能状态不佳——安全因素——思想麻痹——精力不集中——心理因素等;
(4)教练对自身应急处理能力的认同处于较低水平。而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教练对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较差。
(1)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贯彻预防为主原则。
平时要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在训练中摒弃麻痹思想,加强学生对训练、学习安全意识的唤醒,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常伴的思想认知。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的习惯。
使学生认识到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依据所学单项的动作特点、训练内容安排及比赛强度和运动负荷来制定练习方案。
(3)合理安排训练、训练内容及比赛。
加强全面训练和基础技术训练,运用多形式全面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分层训练等训练原则,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4)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将保护与自我保护以及加强保护与辅助保护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5)课前要备场地、备器材,认真做好场地设施、使用的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运用与管理以及安全卫生检查,及时维修损坏的场地器材设施。
(6)多种渠道宣传、传播体育保健知识和常见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运动伤防护意识以及损伤应急处理能力。
[1]陶磊,郑延峰.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2]庞兰霞.浅析运动损伤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07(04).
[3]田春霞.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4]仇乃民,李少丹.我国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J].运动训练与竞赛,2010(08).
[5]易志成,周文婷.大学生急性运动损伤的现场应对能力调查分析[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5.
[6]黄彩华.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福建医学学院报,1993.
[7]樊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昌言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