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姝
(梅河口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135000)
大棚甜瓜栽培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但由于连年重茬种植,病源虫源逐年积累,致使病虫害种类逐年增多,危害程度逐年加重。
主要发生在甜瓜苗期。发病初期在幼苗近地面处的茎基部或根茎部生出淡黄褐色水渍状缢缩并伴病斑,染病后期茎基部变成黄褐色干枯成线状,至幼苗猝倒,一拔即断。
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引起的真菌病害。多发生在土壤潮湿和连阴雨多的地方,2~3片真叶前遇低温、高湿易发生。
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控水和提高地温。使用育苗介质育苗。药剂防治:选用适乐时悬浮剂包衣种子。对苗床土进行药剂处理,取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匀,并按每立方米苗床土加入100克金雷拌土,过筛混匀撒于苗床。发病前用易保预防,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发病初期用72%杜邦克露或72.2%普力克等对秧苗进行淋灌或喷淋。
霜霉病在甜瓜全生育期均可以感染,主要危害叶片。因病斑受叶脉限制,叶缘叶背面出现典型角斑叶片。结瓜后当营养生长变弱和浇水后湿度增加时极易发生。如果不注意及时用药,往往会在几天之内造成植株的枯死。在厚皮甜瓜上,霜霉病引起的症状与黄瓜霜霉病略有区别,病叶发生初,显现多角形水浸斑的过程一般不明显,而是形成一些近圆形淡褐色的斑点,直径5~8毫米。后期在叶片的背面很少出现黑色的霉层,粗看有时很像黑斑病(叶枯病)引起的病斑。
病菌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15~22℃,相对湿度高于83%,叶面有水珠时极易发病。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覆膜栽培,膜下使用滴灌,节水保温,以利降低棚室湿度。生长前期适当控水,注意调控棚内湿度。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700倍液等,每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
该病在许多瓜类蔬菜上都有发生,以厚皮甜瓜最为严重。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受害,危害叶片时,产生大型的褐色圆斑(直径5~30毫米),上有许多小黑点。病斑干枯后往往开裂或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整个叶片干枯。给甜瓜造成损失最大的是茎被感染,开始形成溃疡,产生黄白色胶状的液体,干枯后为红褐色,病部发白,表面散生小黑点。当病斑发展至环绕整个茎时,可引起病部以上的植株死亡。有时病害还可危害果实,产生水渍状病斑,初为淡绿色,后扩大变成深褐色,而后褐色部分为星状开裂,内部组织坏死呈现木栓状干腐。
甜瓜蔓枯病是由甜瓜球腔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可以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越夏。在保护地中,病害主要是通过整枝打杈造成的伤口侵入,特别是遇到阴天,伤口溢出体液长时间不干,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过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也易发病。果实发病多从花器侵入,收获期发病尤为严重。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2~3年轮作,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注意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设施栽培建议地膜覆盖或滴灌。选择晴天进行农事操作,不在阴天整蔓、采收。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用0.1%~0.2%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150倍液,或50%复方多菌灵500倍液浸泡0.5~1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育苗。土壤处理用70%甲基托布津每亩1千克或地优良方菌剂每亩4千克均匀撒施后耙地。定植后,发病前喷施杜邦阿砣组合2~3遍可有效的防治蔓枯病的发生;在发病的初期可以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杜邦福星6000倍液或10%世高2000倍液喷雾。
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叶柄和茎蔓,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生白色近圆形的粉斑,环境适宜时,粉斑迅速扩大,连接成片,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霉层。
甜瓜白粉病是由瓜类单囊壳菌和葫芦科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高温高湿发病重,尤其以高温干旱后遇高温高湿发病迅速,并可流行。
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整枝,保持通风良好,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磷、钾肥;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防止传播蔓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阿米西达预防,发病时用40%杜邦福星8000~10000倍液防治,或用硫磺进行熏蒸灭菌。
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土传病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在开花初期和结瓜初期发病,感病植株叶片半边黄化,所以也称半边疯。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从基部向上逐渐萎蔫,中午尤为明显,早晚尚可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死亡。
枯萎病菌通过维管束形成系统性侵染。发病适宜温度为24~25℃,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取决于土壤中的菌量。重茬、连作、土壤干燥、黏重土壤发病严重。
选择抗病品种,采用基质或营养钵育苗,嫁接防病。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磷、钾肥。保护地棚室连作栽培的地块,应该考虑用石灰稻草法或石灰氮土壤消毒灭菌、大水漫灌和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药剂防治:种子包衣消毒,定植时用生物菌药处理,可选用萎菌净1000倍液每株250毫升穴施灌根后定植,初花期再灌一次。
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和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V”字形病斑。
病菌从开败的花侵入,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适宜发病温度为22~25℃,湿度90%以上,即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
设施棚室采取高畦覆地膜栽培,采用滴灌措施,加强通风透光,清晨尽可能早放风,尽快降湿、提温以利于甜瓜生长和防病。药剂防治:预防用药一定要在甜瓜开花时开始,可以用适乐时对甜瓜雌花进行蘸花或喷花防治。也可选用速克灵或阿米西达或达科宁可湿性粉剂或农利灵干悬浮剂等进行喷雾防治。
细菌性角斑病由丁香假单孢菌引起,和黄瓜角斑病同为一种病原。危害甜瓜时引起的症状与黄瓜角斑病十分相似,起初叶背面出现一些水浸状的小点,以后病斑扩大,由于受叶脉的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病斑的周围有黄色的晕圈。而后病部逐渐变为淡褐色至污白色,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往往会出现白色的菌脓溢出。病菌还可以危害茎、叶柄及果实,初为水浸状斑,后扩大并形成一层硬的白色表皮。果实病部沿维管束向内发展,果肉变色,最后果实腐烂。此外,病果还常再次感染一些弱寄生菌,也可导致果实腐烂。
主要以带菌种子传播。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能存活2年,在干燥的病残体内也能存活2年,借助棚顶滴水和浇水传播。棚室内高湿、高温,昼夜温差大时易发生;全生育期均可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可在发病前用高效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或中生菌素或可杀得3000等药剂全株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并注意通风排温。
病菌侵染幼苗、茎秆及幼果,结果盛期也可感染。病菌通过植株向输导组织进行传导和扩展,幼瓜茎蔓染病,有裂蔓现象,潮湿条件下有菌脓溢出。
病菌通过植株的输导组织进行传导和扩展,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保护地早春寒冷季节发病较重。
8.3.1 农业防治: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采用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打叉等操作,阴天不进行整秧掐蔓操作。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48~72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种子浸种2小时。
8.3.2 药剂防治:初期可选用加瑞农或可杀得喷施或灌根,或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喷施。每亩撒施硫酸铜3~4千克后浇水处理土壤加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