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市新镇小学 吴晓晔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他们都给出了各自的界定。笔者通过查阅前人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对“翻转课堂”的理解,认为翻转课堂是指把课前预习知识、课中学习知识、课后消化知识翻转为课前学习知识、课中消化知识、课后反思拓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手段使教师成为学生身边平凡的“学习教练”,并非讲台上那遥不可及的“高雅圣人”,为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个性化的互动提供了保障,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胡定荣曾用 “三分析—三备—四步—二反思”的教学模式来翻转课堂。课前,学生看视频、做习题、记疑难;教师分析数字材料、分析学情、分析疑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活动、备教学反馈。课中,教师按“方法学法指导”“出示最终目标”“合作探究活动”“课堂反馈”四步进行。课后,进行“二反思”,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当堂反馈。这种翻转课堂将数字化资源、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紧密地联结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笔者根据理论学习与实战经验,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了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
学生带着收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一大特征。在翻转课前,教师需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然后结合任务单上的重难点有选择地提供视频资源或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视频的类型可以是影视作品,也可以是音乐作品或赛事直播。课堂上,学生的黄金注意力只有5~7分钟,因此即便是课外视频学习,也应控制好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佳。按照上述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道路、剔除干扰,让学生能通过自身能力进行先学,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让预习效果得到充分释放。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确定本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平板小练习或当堂抽答获得学情。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而且能轻松找出他们的疑难杂症,并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各自的难题,最后组长进行成果汇报,教师适时总结。
3.课后设计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挑战性欲望和高层次思维的课堂。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内,而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性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当学完课文后,试着让学生继续接触同题材、同作者、同写法、同主题的文章,打通课内外的通道,从而落实大语文观。
教学实践课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四《田家四季歌》。
课文简介:《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共四个小节,每节3行,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民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儿歌以朗朗上口的民歌方式授与学生农事活动常识,以及韵味浓郁的文白相间的表达方式都是笔者选择该篇诗歌实践的原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儿歌,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
课前任务: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田家四季歌》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分成两个部分:(1)“我会读”——出示三组词串,让家长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为其朗读表现打分,学生可以选择儿歌中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家长听。这一环节重点在于检验学生有没有认真读准字词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以及能否正确、响亮地读准诗歌的四个小节;(2)“我会查”——学生首先借助微课视频,写下对“稻上场”的理解,接着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理解“采桑”和“插秧”两个词语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写一个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并设法解决。这一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解决部分词语的理解问题,而且能引导他们知道了解生僻词语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中任务:(1)确定问题,完成练习:①春天的农事?②夏天的农事?(2)教学生字,巩固识记:区分“戴”和“带”的用法。
在学生课前充分“翻转”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一定是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和最有价值的问题来展开的。
纵观整篇诗歌,无不围绕着“农事”二字展开。因此,在第一小节的教学中,笔者借助文字和插图抛出问题:春天的田野里有什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来。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之后,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探讨:以六人为一组的讨论方式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每个人又化身为倾听者,思考同伴的观点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然后,由各组代表在黑板上反馈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并上台汇报讨论心得,其他同学做相应补充。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相机引出春天的农事——播种。而之后的三小节分别以“你还知道夏天有哪些农事?”“秋天的农事藏在哪个词中?”“冬天还有农事要忙吗?”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充分的表达,教师则配以微课视频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充分地释放了出来。
“识字写字”毫无疑问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不可忽视的环节。本课出现了一个“戴”字:笔画多、结构杂、难书写,学生一看便愁眉苦脸。为了攻克这个难点,笔者通过“读—记—写—用”四个步骤层层解决:
(1)我会读。读准字音。
(2)我会记。通过教授儿歌“土字头在上,田字居中央。农家共努力,一起收割忙”,把四个部件融入其中,既达到了记的效果,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农民的辛劳。
(3)我会写。找到关键笔画“斜钩”,思考各部分的缩放。
(4)我会用。“识字一”中学习了“带”字,这节课便出现了同音字“戴”,显然这是生字学习中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因此,笔者首先通过儿歌中的“戴月光”一词引导学生说说还可以戴什么,进而归纳出: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如果把东西随身带着,则用“识字一”中学过的“带”。接着,学生读读辨辨,在平板上完成练习:
80%的学生全部正确,15%的学生错1个,5%的学生错2个及以上。最后,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再进行补充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识字目标的第一项就明确提出,学生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显露出浓厚的兴趣,每一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课后任务:部编版教材尤其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与积累。因此针对这首儿歌,笔者提出任务:你能说一说有关春夏秋冬的古诗吗?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首,认真地书写下来。课后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在下一堂课上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积累。这既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笔者认为在实施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四大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要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针对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①课前,教师需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相应的教学设计,以适应班上学生的学情。②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开放性原则。无论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还是在课中问答、课后反思拓展中,教师都应抓住学生思维开放性的特点,设计一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题目。
4.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应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的朗读要求、书写标准、阅读方式、文本理解等进行渐进式的教学设计,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层层递进。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力求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现状。教师不妨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突显“翻转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