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唱“渔歌子”,流连课堂“不须归”
——《渔歌子》教学实践

2018-03-11 03:36沧州市中宇小学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张志渔歌子首词

○沧州市中宇小学 林 燕

《渔歌子》这首词在作者笔下:雨中青山、空中白鹭、两岸桃花、水中鳜鱼、青笠绿蓑……真是诗情画意,好一幅“细雨垂钓图”。如何让学生体会美景,与作者感同身受,体会作者淡泊名利的心志?本节课多种形式的诵读古诗词的尝试,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从而让课堂实现高效。

【场景一】先知词人初读词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张志和的《渔歌子》。我们以前学的《忆江南》《清平乐》还有今天要学的《渔歌子》这些都是什么?

生:词牌名。

师:课件出示:词牌《渔歌子》因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张志和一共写了五首《渔歌子》。“子”即是“曲子”的简称,所以渔歌子翻译出来就是渔人打鱼的时候唱的曲子。《渔歌子》又名《渔歌曲》。

师:其实,这首词的作者以前不叫张志和,叫什么,谁知道?

生:张龟龄

师:“志和”这个名字是谁给他起的?

生:皇上。

师:当时志和16岁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同学们,你看看这个人真了不得,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渔歌子》,借助拼音和注释,自由读两遍这首词。

依托相关的背景材料,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张志和这个人很不一般,激起学生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带着阅读的兴趣和愿望去读这首词,从而拓宽学生视野。

【场景二】感知内容趣读词

师: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拿出笔,做上记号。

师:好,汇报一下(板书: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圈出。

师: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物,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谁再来读读这首词?

生:(朗读《渔歌子》)

师: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读词的方法。你们平时还怎样读诗词?

……

师:有时我们把诗词配乐歌唱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吟唱《渔歌子》,大家可以小声跟着一起唱……

课上,老师引领学生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诵读诗词,学生沉浸其中。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是学习诗词的基础而不是学习诗词的全部。

【场景三】想象画面吟诵词

师:其实,古人是用吟诵的方式来读词的。来,我们一起先听听徐建顺老师的录音。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吟诵的录音,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认真听录音)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高高的西塞山前一群白鹭在围成一圈盘旋飞翔。

师:这白鹭飞的姿态真优美!

生:我看到山上的桃花粉红粉红的,许多花瓣落在水里就像刚刚下过花瓣雨。

……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怎样?(板书:情)

生:高兴

生:愉快

师:虽然下起了蒙蒙的细雨,刮起了微微的斜风,但是志和还说:不须归。“须”在字典中的有三种解释,选哪一种呢?

课件出示:

须:1.须要、一定要 2.等待 3.胡须

生:不须要回去。

师:是的,我们的词人来到西塞山下,看着天空飞翔的白鹭,粉红的桃花挂满枝头,小河里的流水潺潺,水中的鳜鱼肥美。此时此刻,词人陶醉了,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下面我们一起根据平仄、打着节拍吟诵出来。

吟诵诗词,可使我们在鉴赏时更充分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同时同学们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诗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无需讲解,学生已从美景中感受到张志和的那种愉悦、那种怡然自得、那种陶醉。

【场景四】感同身受对吟词

师:我们不光要读词,还要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看作者为什么“不须归”?发生了什么事?不须归仅仅是不回家吗?(板书:人)

课件出示:张志和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以钓鱼为乐趣,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他回家。

师:想不想吟诵这首词。

(生齐吟诵)

师:这首词是什么意思呢?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乐趣所在。走在咱家门口种满松树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让人流连。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风吹起大浪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

师:同学们,志和听了哥哥的劝告,回了吗?

生:没有。

师:那下面我是弟弟,你是哥哥,咱们来个诗词对对碰。

课件出示:

师:(吟诵)《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生:(吟诵)《渔歌子》

师:(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吟诵)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

师:荣华富贵也好,高官权利也罢,哪里有这大自然之间的悠闲自在,所以志和不回来。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以外,还指什么?

生:不愿回朝廷做官。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出志和的淡泊名利的心志吧!

只有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我们才能揣摩出作者当时的心境,这“不须归”,不光是不回家,还指张志和不愿回朝廷的心志。古诗词的教学最终应该激发学生实现与诗人的感同身受。

【场景五】走近词人扩展词

师:张志和一共写了五首《渔歌子》,描写了渔隐者的快乐生活,分别用五个“不”字——“不须归”“不曾忧”“不叹穷”“不觉寒”“不用仙”形象地道出了快乐的内容,非常有特色。当时张志和写的《渔歌子》非常有名,他的词传到日本,日本人也纷纷效仿这种写法来做诗词。可见志和的才气,所以当时皇帝才赐名给他。希望同学们下课继续读其他几首。

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的阅读量,在课下带着对作者的好奇继续悦读。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些提问,多一点阅读。让学生的能力在阅读中得到拓展,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张志渔歌子首词
《渔歌子》改写
神回复
张志
渔歌子
——宋朝的乡村闲谈
大葱栽培技术
宋高宗的眼力
老家的葫芦枣
老家的葫芦枣
渔歌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