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奇 陈首琦
(南昌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人类发展至今,制瓷工艺一直都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重要的文明之一。这种复杂的工序最为重要的是需要瓷土作为创作原料,且需要极高的温度进行化学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早先还只是为了生活生产所需要的工序,由于人类文明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变成了一种艺术品。“陶艺”这一词汇是从海对面的日本传来,由于我国在工业文明上的滞后,导致现代陶艺落后于西方国家和日本。日本朴素的民艺思想由英国陶艺家伯纳德里奇带去英国。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已经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形态,这种陶艺的解放从技术上,思想上都使得陶艺变得更加抽象和丰富。现代陶艺家彼得沃克斯在其创作的陶艺作品中不预想设计自己的创作,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个性与陶艺结合,颠覆了封建的传统工艺标准,解放和开辟了新的可能。
二十世纪初期的维也纳,当时新的设计思想以及视觉艺术发展迅速。这样的设计精神影响着当时的艺术圈,也影响着露西.里。同时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大陆盛行,而英格兰当时也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但这都比不过当时的维也纳的艺术运动。露西.里因为从小生长于富裕的家庭,使得其有了良好的条件对古典建筑和古罗马陶器产生兴趣。当时的维也纳十分流行将旧物再创造,而露西.里曾说过:“在上学第一天,当我看到了拉坯机,我便对此一见钟情。除了学习绘画和艺术史,我专修陶艺,且毕生对拉坯成型的陶瓷保持着热忱与忠诚。”(图1.露西.里在制作陶艺)
图1 露西.里在制作陶艺
图2 宋代影青斗笠碗
图3 露西.里创作的斗笠碗
维也纳的这场艺术运动,主角无疑是“分离派”,这项由银行家作为财产支撑,设计师与建筑家为主的运动,主角们都主张舍去维多利亚的传统风格,主张新的几何式极简的抽象风格。这样的方式显然与传统的美学所对立,这就是当时的“分离派”。露西.里就成长于这个文化氛围当中。
日本著名民艺学家柳宗悦说:“传统是扎实的立足于大众,经历时间与历史考验所留下的智慧。”露西.里从小对考古就具有浓烈的兴趣,尊重过去的物质文明是其人身信条。拉坯成型的创作方式也反映了她对传统手工艺的坚持。她的作品里随处可流露出传统器皿的影子。但是,作品的整体造型却有别于传统形态,她把传统的器皿造型作为传作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艺术加工。英国的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说过:“陶器是一项既复杂又简单的艺术,说他简单是因为它最单纯,说他复杂是因为他最抽象。”这种在传统陶瓷器皿上加工创造的方式,首先创作者要对传统的陶瓷器皿有足够的认知,传统器皿创作目的还只是为了实用性,而拜托过去的造型“蜕变”成全新的物象正是其特点。例如露西.里所创作的斗笠碗与传统的斗笠碗(图2、3),将传统的器皿融合现代主义设计,将直线运用到造型之上,几何重组的方式为传统器皿的再创造提供了可能。
露西.里初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时对拉坯机一见钟情,由于她具有显著的把握平衡感的特点,一直以来都酷爱使用这种传统的手工成型方法。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创作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丰富的和谐统一,这表现在她对泥料的把握,以及拉坯过程当中对离心力临近节点的掌控。露西.里不喜爱那种如工业设计般精准的周正,喜爱随性的让器皿倾斜至一个角度。
图4 剔釉工艺
露西.里的装饰设计利用了陶瓷工艺本身之特性。其装饰手法则是使用剔釉或是镶嵌的手法(如图4剔釉工艺器皿)。剔釉法是在坯体涂抹油料以后,用钢针在沾满油料的坯体上刻画图案进行装饰,故意让其裸露出坯胎底色。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间,露西.里大量利用这种剔釉技法,而其剔釉方式与锰釉不同的厚度相得益彰。而镶嵌技法则同剔釉方式相反,先用钢针在坯体表面刻画描绘图案,之后用釉料涂满表面,然后用海绵擦掉釉料,留下嵌入坯内的图案。这两种装饰手法与陶瓷材料完美地融合一体,使得最终的装饰效果也十分理想。
图5 绞胎工艺
而露西.里在埃夫伯里寻求到一种新的装饰手法——绞胎工艺(如图5)。这项工艺对于露西.里来说绝不亚于剔釉工艺。利用两种不同的泥料压于一起,然后进行拉坯,在器皿上会产生奇妙的螺旋纹效果。螺旋纹在修坯以及烧制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不同变化,这种深色的泥土会透过釉料显现出来。
露西.里的创作理念是由维也纳现代设计和艺术的美学思潮所构成。简约的现代设计,是露西.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现代文明的大批量生产显然有别于传统的手工艺创作。器皿更加倾向于实用性的特点,使得将器皿提升到纯美术领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现代设计当中,露西.里对材料与工艺不遗余力地探索,都是其在对陶艺创作的生活当中付出的努力。
露西.里说自己是一个做器皿的人,她也从不视自己知识分子。露西.里与诸多艺术家不同的特点是也同样秉持着我们东方人热爱的“工匠精神”。此种朴素的态度常伴于其内心,出身富裕家族的她经历过失败的婚姻,残酷的战争。这些经历反而使得其变得异常刚毅与坚强,她坚持不懈的实验,配置出符合心意的釉料,改造窑炉,在工艺流程里优化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没有坚毅的性格是很难成功的。
随着现代陶艺的飞速发展,非功能性的陶艺创作也日渐风靡,部分评论家喜爱把露西.里的作品风格纳入某一种流派,但事实上露西.里本人不希望跟随某个流派,她始终追求的是实验性的创新。露西.里受现代主义建筑影响更多,她的器皿或高低或深浅,抽象与传统结合自成一体。露西.里也始终秉持着每件作品只做一只的习惯,在1950年她的一份手稿里写道:“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新的开端,而我永远都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