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马俊峰王英帅
前一段时间,我县开展了小学“课堂观察”行动。通过看、听、记、思的方式,我们在不断地反思我县的小学课堂——如何实现“活力与实效”?笔者以为,当前应该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备课之时应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学情,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备课之时就应该问自己,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什么兴趣或者能力?这样才能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哪些,重点培养什么能力。才能研究出与之对应的教法和学法。比如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这一课,有老师在讲第一课时时就选定知识目标是认读生字,能力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只要课堂结束之时对照目标达成了,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要让学生有精彩的展示。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以为讲到了学生就学会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问再问,以为问题问多了学生就学到家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却忽视了学生是否参与其中。40分钟的课堂参与了多少呢?学生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能力培养得到提升了吗?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起到主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指名学生读词语时,老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发现读音不对的及时让学生纠正,并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发音是否准确,语气是否到位。在课堂上,学生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时,让其他学生观察板书的学生书写是否工整,数位是否对齐,结果是否正确。当我们在课堂上指名回答问题时,也要给其他学生一些具体任务,如:认真倾听发言,发现哪里不对时记下,并在回答完毕后举手示意,予以纠正,等等。如此,每节课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每个学生都会有进步。
我县的“活力与实效”课堂,已经用其效果告诉我们不要只注重教法,更要注重学法;不要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不要只注重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曾经有位老师将《钓鱼的启示》一课设计得非常好,教师的语言规范、富有启发、引导性,按照他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原因就在于他过度追求效果,忽视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一是给学生读书时间少,二是结对子交流、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三是学生回答全部是照本宣科。老师只重视“填鸭”,忽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比如,四年级科学关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句话,如果老师只要求记忆而不做发声实验,根据“遗忘定律”和“金字塔”理论,学生学习效果会大相径庭。
随着信息化教学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给我们教师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实惠。但是,课件的运用只是我们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必须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绝不能脱离教材,而过度追求电教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导致课件主导了整节课。我们都知道语文离不开读,数学离不开推理、计算,科学离不开实验,这些是无法全部用课件展示的,如果整节课都用课件呈现,学生的朗读、推理、计算、动手能力怎么培养?如此,也就会失去学科的特性了。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