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态势与新时代的前景展望

2018-03-11 06:54姜同仁王兆红黄海燕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基地国家

姜同仁,张 林,王兆红,黄海燕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我国重点培育的体育产业国家队。“十八大”以来,为了充分发挥体育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快各地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国家体育总局持续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人文环境等特点,营造有利于体育产业资源汇集的良好环境,形成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时代更是充分挖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集聚发展潜力,全面发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的时代,对激发经济新动能、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将起到巨大作用。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化形态[1],是为了发展体育产业而建立的集群式示范区[2],是“经国家体育总局命名或认定的、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具备相当基础、规模和特色的地区,在体育产业重点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单位或机构,以及在体育产业特定领域成绩显著、具备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活动或项目的总称”[3]。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凭借其释放的强大的资源禀赋和集聚优势等特点,在各行业中被广泛采用,并引起体育产业领域的关注。围绕早期建立的典型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林向阳[4]、程林林[5]分别归结了晋江、深圳、成都3个基地的发展经验;冯建强[6]基于产业集群理论视角,进一步分析了3大产业基地存在的瓶颈问题;邢尊明[7]则通过回顾国家体育产业的实施进程,系统梳理了其综合性产业特征,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了进一步反映地方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效果,赵世伟[8]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揭示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体育产业基地的竞争实力。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为反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情况提供了一定依据,但更深入梳理发现,以整体性视角和权威定量化数据为着力点,全景式描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概况,系统性反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经济贡献成效成果较少。本文以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提交的体育产业专项调查数据和个案为基础,全面梳理了新时代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概貌、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展望了发展对策和施力方向,从而为政府决策咨询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1 样本数据

为系统了解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一线情况,课题组在参与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开展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专题研究过程中,按照体育总局器材装备中心2016年6月和11月下发的《关于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专项研究数据填报及资料提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专项研究数据核查的通知》的要求,围绕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统计核心数据等展开专项调查,旨在摸清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结构与布局等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为2016年之前批准的深圳、龙潭湖、富阳、淳安、宁海、晋江、皖南(县域)、苏南(县域)、平果、荆门高新区、登封、环青海湖(县域)等14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天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群、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安徽奥园体育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广州爱奇实业有限公司、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361°(中国)有限公司等12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在执行《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方案》基础上进行测算,获取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的总产出(总规模)、增加值、从业人员等核心指标年度数据;并通过提取当年所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个体报表和发展报告,获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水平、成长态势和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程度等相关补充数据(见表1、表2)。

表1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样本数据分布情况一览Table1 List of Sports Industry Sample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2015

表2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样本数据分布情况一览Table 2 List of Sample Data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Units in 2015

2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形势

“十八大”以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步伐日渐加快,政策引领力度不断加大,地方主动发展诉求日益强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地位不断提升。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战略,多层面形成的良好态势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基地向规模化、集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2.1 国家战略布局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过程紧随全国战略布局推进进程。“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两横两纵”为主体的城市化集聚发展布局不断推进,国家相继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新时代国家战略布局得到进一步深化,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支撑点和拓展面。目前,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地域分布上与国家三大战略布局所覆盖区域高度契合,正在向多层次、多范围、立体化的新格局延伸。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形成的三大优化开发集聚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体育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成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优化开发的核心区,龙潭湖、团泊、崇礼、徐家汇、富阳、淳安、宁海、武进、宜兴、深圳等一大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集聚于三大区域;以海西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部地区等形成的若干集聚区,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成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重点开发的区域,晋江、皖南(县域)、苏南(县域)、环青海湖(县域)、河西走廊(县域)等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集聚于此。新时代空间集聚和统筹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有力地加快了体育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创新要素在空间平台的急剧聚集,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速度。

2.2 国家政策引领驱动体育产业基地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国家明显提升了体育产业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务院46号文件”)中,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体育总局、发改委等又先后发布了多项促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的利好政策。梳理这些政策文件,从多个角度为体育产业基地发展保驾护航(见表3),制定了较为客观的体育产业基地目标和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产业基地管理进一步细化、明确产业基地类型、进一步开放产业基地领域,健身休闲、山地户外、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冰雪运动、体育旅游、汽车自驾、自行车运动、击剑运动等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展。新时代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基地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和保障。

表3“十八大”以来颁布的涉及各类体育产业基地政策一览表Table3 List of Policies Concerning Various Sports Industry Bases Promulgated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2.3 地方政策红利助推体育产业基地蓬勃发展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相继颁布实施,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十八大”以来,各地政府紧跟国家政策相关要求,相继快速推进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研制和落地工作。目前,各省(区、市)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已经实现全覆盖(不包括港澳台),落实《若干意见》的滞后响应时间差平均仅为9个月,政策落地的滞后时间差较短,表明地方政府探求新一轮调整发展的主动性明显趋强[9]。调研结果进一步显示(见表2),目前涵盖119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所在的31个省(区、市)均已颁布或正在研制本地区健身休闲产业实施意见,提出了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大部分省(区、市)根据本地区发展特点颁布、研制或正在计划出台扶持体育产业某些门类的具体政策,包括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政策、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政策等,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注入了发展动力。地方经济探寻思路不断拓展,积极推动和引导各类体育产业园区和特色集聚区依据资源禀赋,进行规划布局,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以此全面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发展。据统计,截至2018年,江苏、浙江、安徽省等已批准设立了176个各类省级体育产业基地,这些产业基地涵盖了用品制造、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基地等多种类型。各地基地建设与发展步入旺盛期,为国家级各类基地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优秀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3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体育产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取得了较快发展,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扩散效应日益明显,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贡献更加凸显。

表4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所在省(区、市)体育产业政策情况一览Table4 List of Sports Industry Policies of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Where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Base is Located

3.1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总体发展概况

3.1.1 产业基地类型逐步完善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类型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十一五”定位“1”种类型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单位“2”种类型并存,到“十三五”确认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3”种类型设置(见图1)。自此,“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不再是某一类基地的名称,而是作为此项工作的统称。截止到2018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类型已经获批36个示范基地、55个示范单位和28个示范项目,基地类型已经日趋完善,基地品类也更为丰富,尤其是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进一步得到拓展。55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涵盖了22家体育用品、11家场馆、7家体育旅游、15家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培训及其他类的代表,各示范单位呈现多点开花、多元融合、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为各种领域、不同类别、独具个性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注入了较强的信心;28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涵盖了一些较为热门的马拉松、自行车、马术、网球、武术等精品项目,同时也囊括了滑雪、航空、汽摩、水上、山地户外等国家正在重点培育的项目,在创精品、凸特色、树典型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新标杆。

图1“十一五”—“十三五”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类型发展情况Figure1 “Eleventh Five-Year”—“Thirteen Five-Year”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Base Type Development

3.1.2 产业体量已经形成规模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营造了体育产业资源集聚、技术不断创新、企业和人才大量汇集的良好环境,形成体育产业高度聚集格局,发挥出较强的集聚规模效应,体育产业体量初具规模。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专项调查数据显示(见表5):“十二五”末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造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到2 888.2亿元,占当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的16.9%;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897.7亿元,占当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3%。各示范基地体育产业规模体量尽管具有一定差异,但产业地位较为突出,2015年28.6%示范基地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百亿元,57.1%超过10亿元。进一步梳理显现,晋江、深圳、苏南等示范基地规模较为突出,其中晋江2015年体育产业创造总产出1 332.8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425.1亿元。

表5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规模情况一览表Table5 List of Sports Industry Scales of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2015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数据显示(见图2),“十二五”末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的营业总收入达到86.7亿元,其中场馆类示范单位占到总收入的17.7%,用品类示范单位占到总收入的82.3%。各示范单位均已形成独具个性的发展特色,市场地位逐步趋于稳定,其中用品类示范单位中,福建匹克、361°(中国)、浙江大丰营业收入较为突出;场馆示范单位中,北京奥园一枝独秀,2015年经营收入达到13.4亿元,占到6家场馆类示范单位的87%。

图2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经营规模情况图/万元Figure2 Business Scale of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Unit in 2015

3.1.3 产业增长态势较为明显 伴随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集聚效应逐步加强,体育产业规模体量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统计数据显示(见图3),“十二五”期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增长态势较为明显,全国最早批准的深圳和温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1—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年均达到24.7%和27.3%,分别高出全国体育产业4.8%和7.4%;温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47.6%,增长态势表现突出。

图3“十二五”深圳、温江、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比较/%Figure3 “Twelfth Five-Year Plan”Shenzhen,Wenjiang,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Added Value Comparison/%

从示范单位看,2011—2015年期间,大丰实业、华鹰控股、爱奇实业、广州双鱼4家示范单位的经营收入均处于上升发展轨道(见图4);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寒流的冲击较大,经济效益在前半程出现一定的波动,但2013年开始迅速回升。6家体育场馆类示范单位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表现突出,2013—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22.1%,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体育产业发展指数平均增长率达到5.0%,综合发展能力表现较为抢眼(见图5)。

图4“十二五”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经营收入情况/亿元Figure4 “Twelfth Five-Year Plan”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Unit Operating Income

图5 2013—2015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发展指数情况/%Figure 5 2013—2015 Beijing Olympic Park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dex/%

3.1.4 体育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基础普遍得到较快提升,各项指标进一步得到完善,普遍达到较高的水平。数据显示(见表6):2015年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有64.3%的基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达到35%以上,龙潭湖、苏南、温江、富阳、宁海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甚至超过45%,各基地形成的较浓厚的体育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大众主动参与运动的热情,大力驱动各基地体育产业的推进和发展;各产业基地体育设施和产品供给大幅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资达到321 665万元,71.4%的示范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为产业基地开展体育产业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聚集了956个体育产业相关协会或行业组织,为沟通和协调体育产业活动、开拓体育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6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基础情况一览表Table6 List of Sports Industry Bases of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Base in 2015

3.2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主要发展特点

3.2.1 产业集聚效应日趋形成 按照产业集群理论,当体育产业的各项要素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集聚或相互依赖的关联意愿和倾向,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产业合作紧密,企业之间也逐步形成自由交流、彼此互动、高度竞争、相互共享的内在联系,产业集群的潜在条件就已形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遵循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方向,在内生性驱动和外源性引导下,紧紧围绕体育产品链而建立了高度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企业、政府、协会组织、服务机构、研发机构等各类主体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形成了特定区域范围内体育产业链条彼此融合、多元市场行为主体彼此联结的共生体,具有较强的外向竞争力,构成了在空间地理临近的区域特色体育产业的竞争优势。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产物,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逐步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化态势,体育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产业合作日趋紧密,体育企业联系更为频繁、彼此互动更加直接、共享交流程度更加有效,集聚规模效应更加明显。(1)以数量化集聚为基础。2015年,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体育企业23 650家,26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获得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总数达到3 882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商标总数达到4 813个。(2)以专业化分工为依托。基地中各企业紧密结合产品链逐步形成极为专业化的分工协作系统,具备极高的对外竞争张力,特别是较早发展起来的一批示范基地已经形成较为全面、系统、完善的协同分工体系。如晋江陈埭镇运动鞋生产分工细化,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在生产环节上有的生产鞋楦、鞋扣、鞋底、鞋带、鞋衬、鞋跟甚至鞋盒等的专门厂家[10]。产业专业化集聚分工彰显出极强的贡献效率。(3)以特色化产品为主业。大部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普遍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其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特定产业展开,如浙江富阳上官乡集中了300多家企业生产各种球拍,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球拍之乡”,辐射带动作用较大;晋江集中了3 000家生产运动鞋的企业,是中国影响力较大的“运动鞋之都”,国际知名度较高[11];龙潭湖作为“北京市体育产业创意中心”,集聚了高水平体育研发基地、优秀体育专业人才、专业体育传媒机构等各种优势资源,具有较明显的个性特征。产业基地集聚规模效应成为体育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依托,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3.2.2 投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一般由总需求确定总产出。在国民经济变迁中,由于某一需求部门引入任一因素的增减变化,都会波及到整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产业,并产生连锁反应,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在相关部门间产生联动变化,进而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数倍增长态势,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乘数效应”。体育产业作为新时代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变动必然会带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民经济的变化。体育产业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经济成倍变化就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经济变动的乘数效应。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出现乘数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民经济是一个彼此依赖、互为关系的有机整体,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部门带来的投资首先会增加本行业的经济增长变化,产生直接经济拉动作用。而第一轮体育产业投资形成的增长效应会依托投入产出链快速延伸,并在相关产业部门诱发新一轮甚至更多轮投资,并在产业基地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引起连锁波及影响,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的持续增加,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收入产生成倍增长之势。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对体育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投资幅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15年仅11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新增体育产业投资就达到165.81亿元,2016年增至173.3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荆门高新区2015年体育产业投资高达66.92亿元,2016年增至72.58亿元,同比增长8.5%。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形成的庞大投入,必然会引起本地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连锁波及反应,进一步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成倍增长。如淳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体育产业投资1.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达到27亿元,二者之比达到1∶19;皖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投资4.89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达到38.75亿元,二者之比达到1∶8。阿拉善左旗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英雄会IP活动,对相关产业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数据显示(见表7),2017年英雄会在阿拉善左旗区域内所带来的消费需求以及由此拉动的经济效应30.45亿元,相当于全旗2016年名义GDP的11.3%;在阿拉善左旗区域内所带来的投资需求以及由此拉动的经济效应124.71亿元,相当于全旗2016年名义GDP的46.3%[12]。充分体现出示范基地体育产业对刺激当地消费市场和带动经济发展的综合拉动效应。

表7 2017年阿拉善左旗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英雄会经济拉动效应一览表Table7 List of the economic pull effect of the heroes of the Alxa Zuoqi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2017

3.2.3 产业优化作用日渐凸显 区域产业结构主要反映的是区域内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配置状态,体现的是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比例关系。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大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呈现一定的流动态势,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并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劳动力进一步向第三产业转移,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由“1-2-3”向“3-2-1”逐步变动的趋势。区域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动和推进过程,反映出地方国民经济不断优化之进程,代表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高度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历程看,各基地体育产业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14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吸引就业人员达到864 430人;示范项目作为地方重要载体,更是呈现极强的吸附能力,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2015年带动相关就业达到20 400人。进一步调研显示,各基地大量增加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教育业、金融业、环保业、销售业等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行业,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生的体育产业活动对这些产业不同程度上产生持续的施加影响。统计数据显示(见图6),2015年温江、龙潭湖、环青海湖(县域)、淳安4家示范基地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比重高达90%以上。其中,温江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休闲与运动的深度融合,凸显马产业、水上运动和球类项目发展,有效优化产业结构;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聚集顶级体育组织,形成以体育中介服务、体育资本运作、体育信息交流、体育科技转化等为主攻方向的高端体育服务聚集区;环青海湖(县域)作为我国西部的示范基地,紧密结合高原生态特色、民俗文化传统,重点打造“环湖赛事”和“传统活动”精品,全面推进环湖系列户外体育旅游特色项目,逐步形成吃住、训练、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体育服务基地;淳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掘千岛湖特色,倾力打造山水户外运动旅游,体育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均展出产业结构服务化态势,对本地区第三产业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如温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对当地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各类体育产业活动拉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服务消费就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日常运动健身拉动消费高达1.64亿元,占到总拉动规模的54.7%,表现较为突出;休闲健身旅游和体育赛事拉动消费达到1.16亿元,占38.7%。另外,各类体育产业活动带动各类体育用品零售消费高达5.1亿元,同比增长8.9%[13]。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拉动本区域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快步成长的同时,也客观上为地方相关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和稳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区域体育产业呈现出较强的优化作用。

图6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比重条形图/%Figure6 Bar Chart of the Added Value of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in 2015/%

4 新时代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面临的亟待破解困境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依托良好的特色资源优势,产生较明显的产业集聚和扩散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新时代产生的新诉求、形成的新发展,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也存在诸多的瓶颈问题,如发展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基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基础亟待进一步提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1 新时代迫切要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实现规模扩容发展

新时代需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更大程度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由于中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进程历时相对较短,设计之初对规模数量、统筹方向尚不明晰,伴随着诉求旺盛和供给滞后矛盾突出,统筹规划和实际发展脱节现象逐步显现。“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作为初创推进期,基本以每年一个的速度缓慢增长。进入“十二五”,尽管各地申报的热情持续高涨,但由于制度性探索和战略性调整,2011—2015年期间全国仅批准建立了8个示范基地和12个示范单位,只完成“十二五”目标的40%。跨入“十三五”以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步伐有所加快,2016、2017年新批各类产业基地93个,完成“十三五”目标的37.2%(见表8)。但总体来看,当前各类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规模仍然偏少,总量仅为119个;而文化部自2004年命名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命名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以来,全国共命名了339家示范基地和20家示范(实验)园区,规模总量超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3倍。可以看出,中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存量明显不足的现状较大程度地制约了体育产业总量规模,对区域经济的支撑贡献和增长潜力作用仍有待深入发掘。

表8“十一五”—“十三五”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和完成情况一览表Table 8 List of Objectives,Tasks and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Base in The“Eleventh Five-Year Plan”

4.2 新时代迫切要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主要方向。受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压力、结构调整阵痛、路径依赖惯性使然的“三期叠加”影响[9],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长期在“高大上”园区和“作坊式”集聚的漩涡中徘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明显不足。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R&D经费支出仅为48 579万元,R&D投入强度0.5%,远低于当年全国2.1%的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见图7),6家体育用品类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R&D平均投入强度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15年跌至3.60%[14]。2015年,匹克、361°、爱奇、双鱼4家示范企业R&D投入强度均低于平均水平,期中匹克仅为2.0%;2015年耐克公司用于产品研发创新投入费用高达32亿美元,R&D投入强度达到10.5%。从国际经验看,R&D经费投入强度5~10%的企业才能有竞争力[15]。新时代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广泛调动各基地的创新主动性,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动性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和重要任务。

图7“十二五”期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体育用品类)R&D经费投入强度情况Figure7 R&D Expenditure Intensity of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Units(Sports Goods)During The“Twelfth Five-Year Plan”Period

4.3 新时代迫切要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实现工作基础能力提升

新时代,需要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具有更加坚实的工作基础能力。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实践推进中,由于区域管理范围的划分,部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内部行政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相对封闭的管理系统,尽管各省市正在尝试建立各县(区)之间的协调机构,但仍有部分产业基地的基层体育部门互动交流相对较少,自下而上的主动性较弱,同时体育产业领域中各项管理的沟通、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实际执行力和实施效果仍有待加强。产业规律显示,体育作为一个系统只有成为彼此关联、密切运作的整体,产业才能达到效能最优化,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我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组织协调保障机制仍有待巩固,市场监管制度仍存在诸多死角,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较弱,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正常协作和资源的正常流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产出效率。新时代,迫切需要加强基地工作基础能力,最大限度地确保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稳定运转、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5 新时代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前景与展望

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跨入新的阶段,新常态提质增效能力进一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施,顶层设计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体育产业增长动力将更为多元。新时代,需紧抓发展机遇期,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扎实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持续发展。

5.1 强化标杆,发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引领作用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为了发展体育产业而建立的集群式示范区,对于提升体育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6]。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表明基地化发展方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等多层面的功能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可”[2]。在未来发展中,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需要进一步壮大发展规模、强化引领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国家队和排头兵的地位。推动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加快中心区域辐射圈、行业发展产业链、外围区域卫星点的形成,培育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和生力军。

5.2 转型升级,实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随着我国由以满足人自身生存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跨入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阶段,引起我国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升级,发展阶段的变化促使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内在矛盾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很难延续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客观诉求和发展走向。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基地面临的外部环境尽管有挑战,但总体上形成的有利条件,为体育产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伴随着我国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必将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硬约束和刚性压力带来新的释放空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综合性国家级平台,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战略,更为主动地融入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潮,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先机,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创新计划实施工程,充分激发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体育产业人才提升工程,强化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核心竞争能力提高;逐步实施体育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工程,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政府信息发布交流、体育资源与产权交易、体育产业投融资等服务平台。加强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升级。

5.3 统筹合作,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协调发展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组织协调机制逐步建设和完善,体育产业组织协调、调控管制、综合治理等在内的综合运转能力将不断增强。各级体育部门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基本关系、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工作效能,逐步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协同运行体制,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及品质,切实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体育消费。各产业基地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摸索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推进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协调机制,促进跨领域融合发展,谋划全产业、服务全社会,改体育产业工作“部门式”向“融合式”转变,形成与旅游、文化部门协同合作和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出台跨部门融合发展政策和工作协调机制。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更为成熟的总体规划、更为明确的协同机制,逐步形成一体化、协调一致、稳定发展的新格局。

5.4 强化监管,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制度建设

随着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领域中各项制度监管的沟通、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制度监管体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将进一步强化。政府需要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有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化监管,全力保护涉及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各类知识产权;充分发挥专业体育项目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的实体作用,普遍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全面维护体育市场的基本秩序,最大限度地确保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稳定运转和规范运行。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4级标准化网络。进一步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考核监测、评价标准和奖惩退出的长效机制,全面引导自上而下的压力和自下而上的推力形成合力。

6 结束语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极为重视体育产业在“稳促调惠”方面的积极贡献,从政策、措施、手段等多个层面为着力点,引导和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17-18]。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作为我国重点培育的体育产业主力军,“十八大”以来经过精心培育,已经初具规模,呈现较大的发展潜力,经济社会贡献凸显。新时代,体育产业已经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需要乘势而上,明确功能定位,夯实产业基础,着力消化深化改革的前期政策,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职能定位,加快推进产业基地的质量化、高效化和积淀化发展,进一步发掘经济持续性增长潜力,逐步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基地国家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