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阎纯德
2018年11月6日,我的北大学长、知名文学文化期刊《名作欣赏》的创意人、创始人、首任主编张仁健先生不幸病逝。这是次日该刊全体同仁发布的唁电告诉我的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
半个月前,我曾与该刊主编张勇耀通话,说到仁健学长,她说编完这期稿子,就去拜望他,“代您向他问候!”没想到,这个问候,竟成了隔世的愿望。
文学界、文化界、教育界,大家都记得《名作欣赏》是“文革”后最早创刊的一家文学鉴赏杂志;它一横空出世,便炮响全国,被人们称为应历史潮流而预示文学之春来临的“早春二月”,是山西贡献给全国的一份文学厚礼,仁健学长也因此在翌年就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很快成为“核心期刊”的《名作欣赏》,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期刊”,还荣获了首届“国家期刊奖”。这一切,都归功于仁健学长。
20世纪70年代末,我正忙于主持编撰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作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1981年我编了《台港及海外华文女作家作品选》(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翌年还在《新文学史料》上连续发表多篇关于女作家的长篇评传式的文章。我想仁健学长大概就是因为这些信息,按图索骥找上门来。那天,正是一个“早春二月”,窗外阳光和煦,地上的小草正想着挣脱严冬的枷锁,正是这个时节,仁健兄走进我家的大门,我家蜗居的空间便突然变矮了。我给他开玩笑说:“人家都说‘山东大汉’,没听人说过‘山西大汉’!现在,看来这个俗语得改一改了。”他笑着说:“我们山西人不矮,都比你们河南人高大。”我说:“我们河南,夹在山东山西两座大山之间,净受气,被挤得眼泪都变成了黄河之水!”他说:“纯德老弟,此话差矣!河南山西是以太行相依的兄弟,情同手足,我们不会欺负你们的。”我说:“我们姓阎的,可能就是从你们山西大树底下迁移过来的。”他说话的山西味道较浓,我说咱们都说地方话吧,我讲河南话,您说山西话……我们调侃了几句,他从挎包里取出一本《名作欣赏》,我忙着给他沏茶,他说纯德老弟,茶不喝了,我是来向你约稿的,完了我还得去北大找谢冕。“你看看我们杂志的名字,就知道杂志的宗旨了。我说:“仁健学长,早就知道你们这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学术名刊了。我现在的同事、您的同班同学彭庆生和李延祜都对我说过您主编的这本杂志。”他希望我能对谢冰莹的《女兵日记》《女兵自传》或是她的散文进行评论或解读,数千字即可,长一些亦无妨。那时正是我教学、科研、出国极为繁忙的时期,我虽然当时满口答应,但却最终食言,没有顾得上写文章给他,辜负了仁健兄的一片真诚和善意。
1993年我创办和主编《中国文化研究》,每期都在《光明日报》上刊发四分之一版的目录广告,几乎期期都有像张岱年、任继愈、季羡林、张守和、汤一介、傅璇琮、冯天瑜等这个级别的学者撰稿。有一天他到我们编辑部找我。这一次他说是找我聊天的,也算约稿。他还说他也是取经的,我说:“您是送经上门!你们的《名作欣赏》办得那么早那么好,影响那么大,我们的刊物只是个小弟弟,得好好向你们学习……”就在那一次,我从仁健学长那里得到了一种办刊的启示:办刊物,就得始终坚持精益求精,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风貌” 的“三高”方针。他还说:“办刊物不是为了赚钱,你就得认准正确方向,坚持洁身自好,牢记我行我素。”他还说《名作欣赏》的生存之道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以质量维持生存空间,以创新增强生命活力,以市场调节办刊思路。” 这就是他办刊的以质量求生存的根本。这一经验的经典之谈,对我还是很有影响的!杂志的命运不仅与潮流有关,也与编辑部的智慧与同仁能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有关。基于此种办刊信念,20世纪90年代末,曾有一家挺有名的通俗刊物,它的主编通过国家教委(教育部)的一个司长与我联系,想每年付我们100万,而在南方另办一个同名的《中国文化研究》,主编还是我。这一赚钱的提议被我拒绝了,我想是宁可赚“辛苦”,也要保持自己杂志的文化节操。
那一天,我与仁健学长聊了一个多小时。我说,叫上彭庆生、李延祜,咱们找个小馆子搓一顿吧。他说这次来京开会,另外还得到中国社会科院文学所和北大约稿,时间紧,以后来北京再聚吧。我见他行色匆匆,不便强留,然后送他到331公交车站,他上了车,还回头向我招招手。那一招手的身影,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身影。此去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缘分谋面,直到与张勇耀女士通话,才说到他。
进入新世纪,《名作欣赏》与时俱进,依然追随“名作”的名刊的传统精神,以新的思路不断发扬光大,使这座文学江山变得更加广阔深厚、壮丽神奇,从古至今,作家的创作,任其评论家和学者在这块土地上尽情地愉快耕耘,使文学上的那些事儿,显得更具审美与精神。
三十八岁的《名作欣赏》正值壮年,青春焕发。它谱写和见证的是中国文学历史的真实和复苏,创作的繁荣,是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积累与传播所做出贡献。
山西是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上出现过不少极具特色的名作家,他们之中有我不少有过联系且很熟悉的作家,也有我的师弟诗人文武斌等人。张仁健学长的去世实在是山西文坛和出版界的一大损失。
山西有很多山,仁健学长就是我们心中的一座长青的山……
2018年11月11日 半亩春秋